爱与悲之歌——歌剧《原野》的当代审美与表演诠释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34.21
5.7折
¥
60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志达,李云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46457
出版时间202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4页
字数182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567146457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爱与悲之歌:歌剧<原野>的当代审美与表演诠释》将通过对该歌剧主要人物形象的细致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演唱技术与演唱审美,通过文本分析等手段将音乐中调性、织体、节奏中审美内容和戏剧表达提炼、总结,帮助学生更贴近戏剧人物地演唱,从而达到美育教育的目标。
歌剧人物形象往往从戏剧和音乐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戏剧文本与音乐文本的比较分析,研究歌剧中戏剧语言向音乐语言转换中生成的内容价值,音乐语言如何行使戏剧功能,实现美育核心的“发现美”,这是歌剧美育教育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路径。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既了解原作戏剧表达的意愿,又认识音乐表达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研究同一题材下,对两种不同艺术语言在转换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并应用于美育。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曹禺戏剧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对该题材有整体的认识,此为“认识美”。然后,为了便于教学参考,再根据具体人物进行戏剧功能的分析,着重对语言文本转换为声乐文本之后的重点唱段进行分析,此为“理解美”,并从而在演唱中实现二度创作的“创造美”。
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当审美因素运用到歌剧教学实践中,就要关照到其中从个体人物到某一片段的集体群像,从宣叙调、咏叹调到重唱编排,以及戏剧表演部分与音乐部分的多重综合分析。《原野》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展现出不同的戏剧特征和音乐特征,每个人物形象也就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和风貌,例如仇虎的“悲情之美”、焦母“人性丑”与“音乐美”的结合等。通过文本研究挖掘每个人物音乐和戏剧背后的审美特征,将文本的审美信息教授于学生,使学生更深刻而全面地感知人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话剧《原野》与歌剧版的文本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话剧《原野》人物形象及艺术价值
第二节 曹禺话剧的歌剧改编特质
第三节 话剧《原野》与歌剧版的文本比较分析
第三章 歌剧《原野》文本的审美研究
第一节 金湘作品的音乐美学特征
第二节 歌剧《原野》音乐文本分析
第三节 歌剧《原野》的音乐审美特征
第四章 歌剧《原野》人物形象的美育教学分析
第一节 歌剧《原野》人物的音乐塑造特征
第二节 “爱”与“仇”在仇虎歌剧教学中的体现
第三节 金子人物的反叛与音乐的“传统”
第四节 “反面人物”焦母的“人性丑”与“音乐美”
第五节 焦大星命运的“悲剧美”在唱段中的展现
第五章 歌剧《原野》的美育实践研究
第一节 《原野》中重唱的排演教学
第二节 歌剧《原野》校园排演的实践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