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规划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0.89
5.8折
¥
36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承慧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26278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16页
字数347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SC:9787564126278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承慧,女,1973年生人。1994年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获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为副教授、系副主任、国家注册规划师。自任教以来,长期担任城市规划系主干课程主讲人,关注各类居住空间、住区规划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实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规划”、“城市新区居住空间发展”、“居住型历史街区更新”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发表与我国居住问题有关的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参与涉及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等规划设计项目多项。
主编推荐:
《转型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规划研究》: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同城市空间结构不断调整,各地新区建设不断崛起、蓬勃发展。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双重转型”的关键期。新区发展已开始从“粗放型、忽视社会目标”向“可持续,统筹社会经济发展”转型。1990年代以来,住房制度和相关政策也表现出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再自过度偏向产业政策向兼顾公共政策的复归。城市新区居住空间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主要增长空间,其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各地新区仍在不断建设的形势下,如何尽量避免功能层面和社会层面问题的产生,如何提升城市规划效用以推动新区居住空间良性发展,降低日后整治协调的成本,是城市规划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
内容简介:
《转型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规划研究》内容简介:在城市新区蓬勃发展、不断崛起的形势下,在我国社会经济“双重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主要增长空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当前,城市新区发展已逐渐从“粗放型,忽视社会目标”向“可持续,统筹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相应地,新区居住空间亦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转型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规划研究》着力点不在于已出现问题的解决(这是城市更新和社区研究的范畴),而在于如何通过提升城市规划效用来推动新区居住空间的良性发展,降低日后整治协调的巨大成本。
《转型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规划研究》通过居住空间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把握功能、社会性、制度三方面的理论研究重点和热点,聚焦于转型以来我国城市新区及其居住空间的建设历程,检讨分析功能、社会性方面的成绩与问题,把握当前制度环境下的形势与挑战,抓住建设机制、规划体系这两个可以与更广域的社会经济背景相联系的方面切入,具体开展规划行动、规划控制、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四个方面的规划应对研究,对推动城市新区居住空间以更为健康、有序、高效、和谐的方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
城市居住空间是与住宅的分布和组织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空间,却又不仅如此,它是容纳人们与居住有关的日常生活的空间。城市居住空间兼具四种属性——物质性、功能性、结构性和社会性。居住空间环境既包含相对固定的物质实体空间秩序,也包含流动性的功能活动与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社会活动的组织秩序。
居住空间的物质性——是人类在城市中基于原有地域环境条件建设的与居住生活相关的建筑物和人工环境。从用地层次上看,包括居住用地的区位、规模、形态;从建筑层次上看,包括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
居住空间的功能性——包括狭义的居住功能、交通功能、商业功能、服务功能,以及对居住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之间的物流、人流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需求的组织。
居住空间的结构性——包括居住空间在城市中的整体格局、居住空间中观层面的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微观环境这三层面的结构,只有基于这三层面的结构,才能实现其功能。
居住空间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居住空间,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居住空间又是产生和维持一定社会结构的有力的物质空间环境。居住空间的社会属性可从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和财富等级、教育程度、权力和权威等级、家庭规模与类型等社会经济指标加以量度。
0.2.2“城市新区”的界定顾名思义,“城市新区”指的是新的城市发展区域。新,具有相对的含义。自古以来一直都有连绵不断的城市新区建设,如古希腊及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大量殖民城市、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在许多中世纪城市基础之上的城市改建与扩建等等。但是,真正的大规模城市用地的拓展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全面替代农耕经济,住房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田园城市等关于城市生长的理论思想于此时出现。这一时期城市新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层出不穷,如大规模的郊区发展、英国花园城建设、欧美等国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等等。虽然受到经济萧条、一战和二战的抑制,相关的研究在欧美始终没有中断。二战后,在住房短缺、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城市规划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城市新区建设呈现出更大的规模以及波及全球的趋势。 ……
目录:
0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对象的界定
0.2.1 关于居住空间的概念
0.2.2 “城市新区”的界定
0.2.3 城市新区居住空间
0.3 研究思路
0.4 篇章结构
1 重要研究进展
1.1 功能研究
1.1.1 居住空间格局
1.1.2 公共设施配套
1.1.3 居住空间形态
1.1.4 微观环境品质
1.2 社会性研究
1.2.1 居住空间分异
1.2.2 社区发展与城市规划
1.3 制度研究
1.3.1 作为社会政策的住房制度
1.3.2 影响居住空间格局的制度和机制
本章小结
2 国外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的历史实践与借鉴
2.1 美国
2.1.1 城市化进程与居住空间发展概述
2.1.2 美国郊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四个阶段
2.2 英国
2.2.1 城市化进程与居住空间发展概述
2.2.2 英国居住空间扩展的四个阶段
2.3 日本
2.3.1 城市发展与相关政策概况
2.3.2 新城居住空间发展的几个阶段
2.4 新加坡
2.4.1 城市发展与相关政策概况
2.4.2 新城居住空间建设的几个阶段
2.5 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新城建设对比分析与借鉴
2.5.1 对比分析
2.5.2 思考借鉴
本章小结
3 国内城市新区居住空间建设的历史演进——以南京为例
3.1 以南京为例详解1980年代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