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及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58.22
7.1折
¥
8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裴桂芬 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24902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8页
字数330千字
定价82元
货号SC:9787521824902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裴桂芬,l962年9月出生,河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D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加拿大UNBC经济系、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系从事学术研究,出版专著三部,在《世界经济》《日本学刊》《求是》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再工业化”(reindustrialization)引起了国内对于“再工业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实际上,在国际范围内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再工业化”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联邦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曾出现过以复苏老工业基地为特征的“再工业化”提案或主张。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推出并引起很大争议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再工业化”热潮,这一阶段不仅激发了学术界对“再工业化”问题的极大兴趣,还引起了产业界的激烈争论,并推动智库的深入研究,成为1980年总统大选时候选人精心组织和设计的热词。虽然竞选获胜后的罗纳德·里根政府并没有将执政政策明确为“再工业化”政策,但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20世纪80年代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阶段。因此,本书从美国两次“再工业化”比较视角展开研究,探讨美国两次“再工业化”的政策背景、学术思潮、政策措施和政策效果,试图厘清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路径之间的规律性。本书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展开研究,认为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又到“再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技术范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看似对立的发展历程却是发达国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执掌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主动权的过程。
目录:
第一章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变迁
第一节工业化变迁及其相关理论
第二节“去工业化”进程及理论基础
第三节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及其理论分析
第二章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及其效果
第一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背景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思潮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及与“再工业化”政策的关系
第四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效果
第三章20世纪80年代美国三大工业区“再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美国三大工业区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三大工业区的经济政策措施
第三节美国三大工业区“再工业化”政策效果
第四章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及其效果
第一节美国金融危机后“再工业化”政策背景
第二节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思潮
第三节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美国金融危机后“再工业化”政策效果
第五章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实践及其成效
第一节美国企业回流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选择美国”计划与美国吸引外资
第三节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及其运用
第六章美国金融危机后“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影响
第一节美国“再工业化”后的中美贸易投资格局
第二节基于增加值的中美制造业贸易格局
第三节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变化
第七章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下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创新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
第二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及战略选择
第三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