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9.5
6.5折
¥
30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李晶 著;卞建林 丛书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328077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6页
字数212千字
定价30元
货号SC:9787565328077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晶,江苏泰州人,北京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河南社会科学》、《诉讼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著、译著多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法学会以及人民检察院部级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内容简介:
在我国,除却交由司法机关认定和处理的犯罪以外,绝大多数轻微违法行为都是交由行政机关(主要是公安机关)通过行政法律规范进行处理,而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就包括剥夺和公民人身自由,从而造成了实践中一系列问题与困境的产生。对于行政机关能够直接决定的剥夺或人身自由的措施,择其要者本书主要介绍如下几种:(1)收容教养。(2)收容教育。(3)治安管理处罚。(4)劳动教养。虽然我国理论界对于上述各种措施的性质界定尚存争议,或者认为是行政处罚,或者认为是行政强制,抑或者认为是保安处分,但上述措施的共通点就是仅仅经由行政机关即可决定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剥夺或者。这就容易出现出现执法困境与尴尬,其主要缘由还在于我国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过于分散,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性。非犯罪化,作为限缩犯罪圈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对犯罪化的反向张力无疑为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的可能。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扩大非犯罪化的实践,应该是消除劳动教养、收容教育等措施轻刑化改革所带来弊端的有益之举。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非犯罪化的理性解读
一、非犯罪化的语义争鸣
(一)古代法律的词源
(二)国外学者的界定
(三)我国学者的界定
(四)语义争鸣的初步总结
二、非犯罪化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产生背景
(二)非犯罪化的发展历程
三、非犯罪化的理论立基
(一)自由主义思想
(二)犯罪相对性观念
(三)刑法谦抑原则
(四)司法处遇个别化
四、本书对于非犯罪化的界定
五、非犯罪化的概念辨析
(一)犯罪化
(二)非刑罚化
(三)非刑事化
(四)程序分流
(五)无罪
第二章历史与现实:中国非犯罪化的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源流回溯——以政策契合为切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
(三)改革开放之后
二、非犯罪化的法律实践——以立法修改为展开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三)司法解释的补充
三、非犯罪化的发展困惑——“式微”与“渐盛”之争
(一)“否定非犯罪化说”
(二)“非犯罪化为主流说”
(三)“犯罪化为主流说”
(四)“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重说”
(五)本书的基本立场
四、刑法结构的转向——法律上非犯罪化前景有限
(一)刑法结构的当前特征——犯罪圈狭窄
(二)刑法结构的模式转变——犯罪圈适度扩张
第三章程序法实现:中国非犯罪化的未来
一、事实上非犯罪化——非犯罪化的程序法实现
(一)程序法实现的提出
(二)程序法实现的优势
二、犯罪化的事后制约——程序法实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