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国家品牌之路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37.7
6.5折
¥
5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任学安,刘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9186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6页
字数266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301309186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任学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编辑,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工程”等。曾主创过多种类型电视节目和大型电视活动以及纪录片,曾任央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和CCTV-4中文国际频道总监。 代表作品:《大国崛起》总制片人、总导演《复兴之路》总导演、总撰稿;《公司的力量》总导演、总撰稿;《中国故事》总策划、总制片人;《二十年二十人》总导演。 刘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财经评论员。资深记者、财经作家、品牌研究专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品牌与传播、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宏观经济等。 代表作品:《在危机中崛起:美国怎样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改变美国的时刻》《危机与重生》《野生状态:听戈说职场》《雇主品牌传播实录》(主编)
主编推荐:
转型升级浪潮中,如何把握品牌迭代机遇?消费新时代到来,谁引领通往国家品牌之路?本书为你梳理六大工业国品牌缔造历程,解码九个中国品牌成长轨迹!
精彩内容:
自 序有一种荣耀叫国家品牌1967 年,可口可乐前董事长罗伯特?伍德鲁夫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企业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句自信又嚣张的话,至今仍被许多业界人士视为经典而一再传颂。没有人关心过这句话是否真的出自罗伯特?伍德鲁夫之口,但人人都喜欢这样引用,因为它说出了一个共识:品牌是一种无价资产。可口可乐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品牌,至今都是世人眼里美国的符号之一。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新时代,我们看见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公司代表一个国家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全球竞争,而其所拥有的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所在国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和文化交流的国家名片。9 年前,我创作了一部10 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在那一次艰难的观察与思考过程中,我和团队试图用电视纪录片的方式探讨公司在国家权力和世界争霸之间的关系。我惊叹于公司扮演着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者、制度创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者的同时,受强大利益的蛊惑,将一切明码标价,成为千夫所指的唯利是图者。无论我们怎样争辩公司的功与罪,有一个名词不断地跳跃出来并牢牢占据我的视线:品牌。不同于公司所产生的众多争议,品牌从诞生开始就饱含了人们对所有创造的美好期待,它似乎能够抽离公司“恶”的部分,保留公司“善”的一切。超越制度和理性,品牌成为公司进化的更高境界,也展现出其在效率和利润方面深藏的无限魅力。执笔撰写这篇自序之时,正值2019 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单发布之日。在这份吸引世界眼球的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空前地达到129 家,首次超过美国(121 家)。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超越。然而,中国公司在获取财富和利润方面的成功,却难掩中国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在品牌建设上仍存在的诸多不足。这方面我们不仅与美
...
内容简介:
大国崛起成就国家品牌,国家品牌彰显强国实力。《通往国家品牌之路》对华为、海尔、格力、苏宁、茅台等九个有名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从印象、档案、解码和梦想等角度全面分析企业的品牌建设现状,对品牌成长与消费升级之间、经济发展与国家品牌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研究,寻找企业品牌成长的规律及核心要素,探讨通往国家品牌的典型路径。《通往国家品牌之路》兼顾学术性与实战性,一方面为有志于打造国家品牌的中国企业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为政府构建国家品牌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
任正非的邮件华为进入迅速扩张期之后,任正非养成了一个不定期签发自己邮件的习惯,而华为也形成了扩散这些邮件的传统。据不接近统计,自1994 年开始,任正非通过这种方式发布的文章达50 篇以上,它们对华为的品牌传播起到了“点睛”作用。这些广为流传的邮件,不仅体现了任正非高超的企业发展战略,更有价值的是丰富了华为品牌的内涵,其“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成为华为品牌重要的一部分。回望华为走过的30 多年,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它都没有按照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套路出牌。它总是能在大家深陷竞争漩涡之中难以自拔之时调转船头,独辟蹊径,从而化险为夷,获得宝贵的生存机会,并开辟出新天地。那些不定期签发的电子邮件,也总是在公司发展最关键的时刻散发到员工手里。华为的德国顾问、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前高管曾提到:“德国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总有危机意识,华为跟我们很像。” 1998 年,任正非签发《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之时,正值华为迅速扩张的时期。此文向外界表明,华为一定会成为国际性大公司,同时提醒内部,华为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准备,需要认真对待。这封邮件让华为远离自我膨胀,让华为人的心态重新回到起点,寻找自身不足,继续努力和奋进。2001 年,任正非签发的邮件《我的父亲母亲》,因文笔生动、感情真切而在业界获得高度评价,并广为流传。任正非在邮件中忏悔,因为一心扑在华为上而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他在文中真情告白:“回顾我自己走过的历史,扪心自问,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专享有愧的是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此邮件的签发正值华为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之时,他本人的艰辛成长写照感染了广大华为员工,为他们的艰苦奋斗吹响了精神号角。2011 年,任正非签发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视为稳定军心之作。他用推心置腹的文字回忆了华为的来之不易,并明确了面对未来的心态:“我们既要有信心,也不要盲目相信未来。历史的灾难,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中,以此来预防未来。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应是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此时,华为的全球化发展已渐入佳境。华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推出了CEO 轮班制度,用以应对棘手的管理者接班问题和企业发展问题。这篇文章慰藉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心,并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阐明了轮班制度的合理性,确定管理层的终极责任。这一邮件对华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成了华为后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华为从来不追热潮,很多决策在当时看来“标新立异”,但从长远来看,正是这些决策为华为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任正非深谋远虑,在任何时刻都能异常清醒。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像一泓有源头的溪水,无时无刻不在朝前流动,带领着华为越过一个又一个坎:由创始之初的代销转为宁可付出巨大代价也要研发自己的产品;为扭转在一线市场的被动局面,转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摆脱国内电信大环境低迷的影响,把大量资源投向了海外市场……
目录:
01章国家品牌:棋局与破局1
贸易大国、品牌小国2
尴尬的榜单4
品牌与经济为何没有同步成长?6
国家品牌即国家名片7
国家平台造就国家品牌9
定义“国家品牌”,甄选品牌国家队11
立足品牌思想前沿,助力企业管理提升与社会进步12
透过广告,看到一个国家的理想13
02章大国崛起与国家品牌15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英国病”到“创意英国”16
英国产业经济的崛起与品牌发展17
经济衰落与英国品牌的坎途19
“创意经济”为今日英国形象注入新生命力20
法国:经久不衰的时尚帝国与独树一帜的高科技21
历久弥新的时尚品牌王国22
“战后辉煌30年”,产业结构升级,高科技产业突破24
“法国制造”的困局与“再工业化”战略25
德国:“德国制造”成就德国品牌26
早期“德国制造”:从低劣到优质的飞跃27
战后高速发展的“德国制造”:很好品质的全球化品牌28
当代“德国制造”:标准化、科技、绿色与工业4.029
德系汽车品牌的成功之道30
日本:“精益制造”制造日本品牌31
日本汽车产业与品牌发展:政策扶持,精益制造,便捷实用32
日本电子产业与品牌发展:研发为先,创造需求,引领时尚33
低迷中的坚守:“IT立国”再出发35
韩国:自主创新与财团经济打造品牌利剑36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升级与自主科技创新37
财团经济打造品牌航母38
美国:全方位崛起的超级大国与品牌帝国40
初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美国现代企业41
狂飙:第二次产业革命,迎来第一次品牌发展黄金时期42...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