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由孙家国等编著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全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要求及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砌体材料、建筑钢材、合成高分子材料、防水材料、木材、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建筑材料检测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岗位培训教材或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摘要:
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材料的组成是材料性质的基础,它对材料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材料由不同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组成。由于组成成分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也有差异。如碳素钢与合金钢,两者化学组成接近,主要差别是碳含量不同,但矿物组成则差别较大,因而它们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又如,硅酸盐水泥与高铝水泥,由于矿物成分不同,性质也不同。即使化学及矿物成分都相同,但各种成分比例不同时,材料的性质也不同。如改变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几种矿物成分的比例,便可得到低热的硅酸盐大坝水泥或快硬早强的快硬硅酸盐水泥。这两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及水化热等性质与硅酸盐水泥有较大差别。人工复合的材料如混凝土、建筑涂料等是由各种原材料配合而成的,因此影响这类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其原材料的品质及配合比例。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微观结构是指物相的种类、形态、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它与材料的强度:硬度、弹塑性、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重要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土木工程材料的使用状态均为固体,固体材料的相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晶体结构、玻璃体结构、胶体结构三类,不同结构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是由离子、原子、分子等质点,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空间格子(晶格)组成的固体。
晶体具有固定的几何外形。由于晶格在各个方向上的质点排列情况与数量不同,所以由晶格组成的晶粒是各向异性的,但由于晶粒的排列是不规则的,因而晶体材料在宏观上又显出各向同性。
晶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为具有弹性,但当外力较大时,由于切应力达到一定限度而发生晶格沿晶面滑动,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如软钢和某些有色金属在应力较大时表现为塑性。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
第四节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一节 石灰
第二节 石膏
第三节 水玻璃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水泥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