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82.58 7.1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世英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3249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9页

字数60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SC:9787544773249

上书时间2024-06-2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世英,哲学家。1921年生,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2015年所著《哲学导论》一书获思勉原创奖。2016年北京大学设立“张世英美学哲学学术奖励基金”,面对全球华文学者。2017年受聘为世界哲学大会荣誉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哲学导论》、《天人之际》、《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等20余种。2016年4月《张世英文集》十卷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11月《哲学思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编推荐:
本书集书法鉴赏与哲学简史于一体。不仅是中国有名哲学家、耄宿张世英先生的书法集,更同时展示了中西方数十位哲学家的百余条经典名句。本书涉及的哲学家贯穿中西方哲学史,所选名言则集中体现了各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每条名言皆配有注解,简述其出处与背景。因此,本书堪为一本书法集与中西两部哲学简史的结合。
媒体评论:
张世英的学术人生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追求真理、艰难求索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轨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年逾九旬的哲学家、美学家以一颗不同凡俗的游心,求索于天地间。他把中国哲学放到全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大视野中予以审视,力求超越西方和东方的畛域,以高远的视角占据学术制高点,用全球的观念和视野来统摄中西哲学,为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哲学与美学构建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宽幅画卷,为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哲学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光明日报》
精彩内容:
序言一

张世英

大约是九岁到十二三岁时,父亲教我临帖习字,我一拿起笔来,父亲就站在一旁,说我这不是,那不是:不是腰未挺直,就是笔未竖正。我心情紧张,习字多年,字从来写得不好。

1938年秋,武汉沦陷,我离开家乡和父亲,直至2011年,我年届九旬,七十余年之久,除了应邀为某些报刊杂志题字外,极少有机会拿起过毛笔,先前是用钢笔,近几十年来都是用圆珠笔,一支破旧毛笔老是塞在抽屉的杂物堆里,书房里已很难找到一张用毛笔写字的纸张。

大约从九十一岁起,我开始有精力不济之感,脑子里的哲学和人生问题却还是连连不断,但要想写成一篇学术性的研究论文,那真是只有“力不从心”四字最能形容我的心境。有一天,枯坐终日,突发奇想:练练毛笔字吧。奇怪,手有些发颤,字却还显得有点功力!于是自我得意了一番。两个儿子看后说:“爸的毛笔字还不错嘛,练吧。”就这样,我又回到童年,习起字来了。没有父亲的严厉管束,我这才体会到了书法中的自由之境。
我小时临摹的字帖,主要是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文》。这次翻箱倒柜,又找出了几十年前的这个旧本,幸未缺损一字,而且父亲的藏书图章还清晰可见,我视之为传家珍宝。开始一两个月,我真像幼儿习字一样,一笔一画地用心临摹,越写得像,我越觉得好。有一次,我有点感到不耐烦,太不自由,便甩开字帖,随意画了几笔,一看,跃然纸上,生动活泼;对比之下,原来那些一笔不苟地临摹的字便显得实在太死板。这突然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经常教我的一句话:“习字要讲究神似,不能貌合而神离。”原来我死死板板地临摹,就会犯貌合而神离的毛病。两个儿子也曾提醒我:“爸索性放开来写,反而更好。”不过我还是牢记一句老话:先要下死功夫打基础,然后才能创新。学术研究如此,书法亦然。我现在大多不再一笔一画地临帖,而是花更多的时间读帖,拿着字帖反复地看,细细体味其笔姿和意态,吸收其神韵,转化为自己胸中的“成竹”,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有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甄选中西哲学目前数十位哲学家的百余条哲理名句,并亲自进行书法撰写;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超杰进行注释。本书所选名句来源广博,皆为哲学界有名哲学家的经典名言,突出了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精髓;李超杰的注释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名言的出处与背景。本书最后展示了张世英先生自己的哲学理解,集中体现了其数十年哲学研究的感悟和成果。
摘要:
    第一部分:中国古典哲理名句
孔  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原载《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也提到这句格言,是对仲弓问仁的回答。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认为,“为仁之方”在于“能近取譬”,意即谓为仁的方法在于,能从近己推及他人:从正面说,就是从近己之所想要的事物,推想到别人也会想要这些事物,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般把这解释为孔子之“忠”的含义;从反面说,就是从近己所不想要的事物,推想到别人也不会想要这些事物,因而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孔子称此为“恕”。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即“忠恕”,也就是“仁”。

孔  子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语出《论语·子罕》。儒家特别重视“志”,强调“立志”、“守志”的重要性。孔子此句中的“志”可理解为坚守“仁”的道德意志。皇侃对该句的解读是:“此明人能守志,虽独夫亦不可夺;若其心不坚,虽众必倾。故三军可夺,匹夫无回也。”(《论语义疏》)孔子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生死关头,尤能考验一个人的“志”。有“志”者的标志是:宁可牺牲性命而成就仁,不可苟且偷生而害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作为近世大儒,王阳明也特别推崇“志”。“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示弟立志说》)在他看来,为人为学贵在“立志”和“守志”,而“立志”、“守志”不外乎“存天理”。如果一个人为苟且偷生而丧失天理(志),他也就放弃了做人的尊严。“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传习录》下)如此看来,是否能够“守志”,就成了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孔  子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语出《论语·子路》。理解此句的关键在于对“和”、“同”二字的辨析。在春秋时代,“和”与“同”是两个互为对应的概念。“和”意指“可否相济”,实即包含差异乃至对立的“和谐统一”。“阴阳不同气,故能合。甘苦不同味,故能调。五色不同采,故能齐。五声不同均,故能会。”(戴望:《戴氏注论语》卷十三)“同”则意指“单一不二”,实即排斥差异与对立的“抽象同一”。“和”与“同”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君子胸怀坦荡,“无乖戾之心”,故能包容差别与异己,做到“与人和”;小人心胸狭隘,“有阿比之意”(朱熹语),故不能容纳差别与异己,强求他人“与己同”。孔子“尚和”而“恶同”,强调多元互补才是“生生”的根本条件。这个思想不仅使中华文明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且为当今之世各种文明的和谐相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孔  子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
...
目录:
【目录】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部分:中国古典哲理名句
第二部分:西方古典哲理名句
附录一:唐诗宋词
附录二:我的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