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则依循、群体偏好与住宅小区业主自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规则依循、群体偏好与住宅小区业主自治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2.9 7.4折 85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涛 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33348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8页

字数290千字

定价85元

货号SC:9787521833348

上书时间2024-06-2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20余年,参与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内容简介:
城市住宅小区的共有物权需要依靠公共收益来维持,而公共收益的控制权是以业主自治组织——业委会成立为前提的。由于业主在提供资源(参与业主自治)与提取资源(使用公共收益)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偏好,因此,自治行为成为提供者-提取者博弈,并引发治理困境:一方面是业委会难产,另一方面是业委会陷入控制权之争。这种现象,用经典公共池塘资源提取监督博弈模型无法解释。本书基于价值观、资源支配方式与信念、约束、偏好互动模型,提出社群偏好的分工机制说,即个体依循权力、互惠和权利三种规则(资源支配方式),衍生出群体的控制权偏好、信任偏好和信用偏好。物理空间叠加制度场域的社群中,行为者依循规则与群体偏好的协调是集体合作的基础性条件。以个体资源支配方式匹配博弈的均衡为基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提取中“首端优势”会转化为提取资源的控制权,或无人监督,或由监督引发控制权之争,或形成利益阵营。然而,若信息披露及时公开,将会形成对提供者的监督和提取者的激励,进而提高治理绩效。依循规则的个人行为与社群偏好互为因果,社群偏好与个人依循规则匹配的均衡成为制度结构的稳定性因素,因此分工机制说是对市场-政府二元论的重构: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的作用都是经由个人依循规则行为产生的结果,依循规则、社群偏好对治理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行政力量因势利导,定能推进业主自治,共建美好家园。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住宅小区治理,行政力量进退两难

二、公共池塘资源的提取者与提供者博弈

三、资源支配者行为模型:VSBPC模型

四、规则依循、群体偏好、制度相关概念

五、资源支配者假说、制度分析与发展研究框架

六、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业主参与自治的规则依循行为假说

第一节 业主自治制度及困境

一、业主自治制度概述

二、业主自治各参与方及互动关系

三、业主参与自治行为倾向:以G小区为例

四、业主参与自治引发的业主冲突

第二节 规则依循行为假说建模

一、业主参与自治行为的规则依循倾向

二、不公平感厌恶模型

三、物质利益偏好与非物质利益偏好

四、规则选择效应

第三节 假说的验证:电梯更新方案的合意性

一、政策背景与行为情境

二、BPC模型框架下电梯更新方案的合意性

三、规则依循的效应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规则依循与群体偏好:资源支配者说

第一节 小区治理与业主行为相关研究回顾

一、社区治理层面的研究

二、住宅小区管理层面的研究

三、业主行为研究

四、总结与评述

第二节 资源支配者决策模型(VSBPC)

一、个人决策的BPC模型

二、基于制度结构的BPC模型:VBPC模型和SBPC模型

三、基于制度层次的BPC模型:VSBPC模型

四、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非理性信念与行为

第三节 群体偏好的资源支配者说

一、群体偏好与群体规范

二、劳动分工与群体偏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