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87.04 6.8折 128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翔,(法)旅克·理查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7843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6页

字数80千字

定价128元

货号SC:9787559847843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翔,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油画专业博士学位。曾于德国图宾根艺术联盟画廊、泰国清迈艺术文化中心、英国卡特琳画廊、法国恒石画廊、宁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机构举办个展或双个展。出版有《问梦——高翔艺术作品展》《格局?格调——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创作集?造型卷?高翔》《幻象之诗——马克?帝格朗尚&高翔对话展》《空间的静观——乔尔乔?莫兰迪绘画研究》等。
旅克?理查德( Luc Richard ),1973年出生于法国,作家、记者。1998年毕业于法国里昂政治学院,获IEP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掌握法语、英语和汉语。曾创立文学杂志《立刻》。出版有多部散文和游记,包括《寻访神秘的中国》,2016年以口袋书形式再版。
主编推荐:
距离两位作者2005年开始的沿江行走已过去十五年,随着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完成,高翔和旅克目睹的古城镇已经永没江底。难得的是当年他们描绘长江的文字和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愈益珍贵。这条流经无限广袤地域并发生巨变的河流,沿岸的景致,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无不是勾起我们无限丰富的联想和记忆……长江何以如此迷人?尽在《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大卫?霍克尼曾说:绘画比摄影更真实。因为“绘画里拥有时间的流动感,而这个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生活不就如此”。
发生在长江的故事,昭示今天的我们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观看、欣赏、阅读高翔和旅克?理查德的长江行走笔记,可以启发每一个读者思考:一条江河的前世今生?幸福是什么?何谓美好生活?
内容简介: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2005年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以优选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
    两位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两位作者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法国人旅克·理查德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文字描述了沿途看到的一切——直接、真实,没有丝毫的修饰;艺术家高翔则怀着一个中国人对本土山河的厚重情感,用色粉笔速写了进入他眼中的风景,同时日记旅途的每一瞬间。
    本书选编了156幅色粉画和两位作者的47篇旅行笔记。在当下阅读高翔和旅克的长江行走考察,满足视觉的同时亦带给读者关于个体生存状态的深深思考。
摘要:
        “我在这里出生”
    2005年5月22日
    上海市内城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法租界。高翔的一个叔叔就住在那里,我们将要去拜访的就是他。
    我的这位三十四岁的朋友高翔在小的时候也曾住在那里。那里有一条狭长曲折的崇德路,路的两旁种着很多法国梧桐。在路的尽头住着一些人家。他们坐在竹编的摇椅上,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身旁还有一个小小的火炉在热着水。
    这里的建筑皆是欧式风格,且大部分都有两层结构:砖和西门町石子砌成的底层主体,木质结构的二层外加一个阳台。
    高翔和我从一排刻有建筑日期(1923年)的房子门廊下走过。在简朴的门厅之后,这些房子井然有序地坐落在一个个的小网格里。连接处的狭窄小道上挤满了自行车,同时填满小道的还有绿色的植物、鸟笼、铁丝网,以及居委会告诫大家小心闲人人室盗窃的通知。
    我们走到了前面提到的那位叔叔——高金伟的院子里。小院里堆满了蜂窝煤、木板和塑料篷布。通过一条幽暗的过道,我们来到了里屋。这里有几个房间和一个公共厨房。屋子中间有一个陡峭的木制楼梯。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当走在狭窄的台阶上面,楼梯会一直嘎吱作响。上了楼,便是几间卧室。
    身着深色裤子、白色丝绸上衣的金伟请我们进了房间。让座之后,他又端上了两杯茶。这个房间很小,而且是在屋子的很好。屋子曾经是被分作两层的。在我的头顶,有一块连接两层处的挡板,放进了一些光线。叔叔说,这里曾是他的儿子在高考前复习的房间。
    这间屋子的地板已经有些破损,墙壁也是用隔板隔起来的。其中一块隔板没有经过处理,显得很粗糙,而其他的挡板则被涂成了浅玫瑰色。有一扇大窗户可以迎接每天的阳光。这里也曾经是金伟和他的妻子工作、用餐、就寝的地方。屋里的摆设很简朴:一张大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深色油漆的椅子。墙上挂着一把吉他,另一面墙上则挂着古老的木制摆钟。
    高翔拿出了他的画具,开始为他的叔叔画素描。
    高金伟看到我在看摆钟,说其实这个摆钟比他的年纪还大。然后,他把钟摆的发条上好,钟摆重又嘀嗒地响起来。他说:“这只摆钟是德国制造的,挂在这面墙上已经有八十多年了。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到现在也有五十多年了,我一直都住在这里……”他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一直住在这里,除了‘’时期,我被派往乡下的那段日子。”摆钟响起,像是在回忆金伟埋在心底的过去。
    别样的上海
    2005年5月26日
    我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上海。
    路并不太宽,间或两边的梧桐树竟挤到路中问来了。铁栅栏围着的寓所芳草萋萋,丛生的洋槐树开着白花,古典奢华的欧式风格顿时含蓄起来。其时我们在旧时的法租界,而我正在参观一条条的里弄。这些住所形态各异,透露出一种从上海历史中衍生出来的别致韵味,现今居住的多半是普通百姓。篆刻在石材上的名称让人想起曾经的法式时光,如面前这一处,分明刻着“勃艮第之城”,让我感到亲切之余心底不免涌出一缕思乡的酸楚。
    这处建筑大门后面,两排两层的砖木结构房子面对面排开来,住户们或是拎着菜篮子,或是推着白行车
...
目录:
长江中、下游/旅克·理查德

2005年5月22日—6月30日

长江中、上游/高翔

2006年2月1日—3月2日

长江上游/高翔

2005年8月12日—9月30日

后记/记录性与艺术性  高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