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归盘谷序》拓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史庭玉书,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韩愈从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十八岁到京师求仕,直到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四岁,才被授以四门博士。在这十几年中,仕途一直不顺利。他四次参加考试,直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才登进士第;
¥
1000
九五品
库存2件
特色原刻拓本
传拓年代2010年代 (2010-2019)
碑刻年代宋元以后
尺寸168 × 108 cm
货号jiyuan zili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拓芯:108X168㎝
- 商品描述
-
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多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唐代中叶,咱河南老乡韩愈和山西人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
好友李愿隐居时,韩愈写下长诗《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为了说明写诗的原因,他在诗前加了一个序,即《送李愿归盘谷序》。谁知道,长诗没有广为流传,而诗前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篇文章贯穿着散文的章法和气势,一改东汉文风。连狂放的苏东坡都说: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认为,除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晋代就没有好文章。我认为,在唐代也只有韩愈写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称得上是文章。我想写出他那样的水平,可拿拿笔就放下了,韩愈写得太好了。
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的影响下,唐朝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高官显贵仰慕韩愈,骨子里尚有文人情节的弘历当然也是追随者。
1742年,乾隆再次来到这里,住在了天成寺。清晨起来,他打开窗子环顾四周,五彩朝霞流动,内心苦逼之极的他难得这样轻松,即景生情,诗句信手拈来:
虚窗四启晓霞流,人在层岩最上头。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
这就是乾隆的那篇《游盘山记》。此后十余年间,乾隆先后32次登临盘山,可后来乾隆就很少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他找到了韩愈文中盘谷的真正位置,而此前自己却是“题诗每举韩李事,连篇累牍填书箱”。
后来乾隆在看书时意识到,盘谷既在“太行之阳”就不应该在河北蓟县。1765年,他让时任河南巡抚阿思哈亲自前往济源实地考察。结果阿思哈找到了李愿墓,以及韩愈诗中提到的燕川、枋口、天井、白水等地名,还在盘谷发现了元明以来的摩崖石刻。
《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至大二年(1309),韩愈撰,史庭玉正书,后有车民题,在盘谷壁崖,今存。载《金石续录》57 中州金石考》69,乾隆五十四年 130,嘉庆十八年本《续济源县志》180,《寰宇访碑录》209,(元日》242,《金石汇目分编》254,《中州金石目》262,《中州金石目录》268,朔访古。录》337,《河朔金石目》35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