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 精装《历史文集》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书口三面刷金,郑麐(郑相衡)藏书票一张
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陆军大臣)
¥
720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1850
装帧精装
货号Y-45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第4部
- 商品描述
-
郑麐,字相衡,广东潮阳人。20世纪初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学习哲学,继就学牛津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26年,清华政治系成立,甫创之时,系里仅4位教授,郑即其中之一,他也可以说是政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开创者之一。后来他南下上海,弃学经商,在沪某银行出任经理,他业余从事中国古籍的整理和英译工作,以后更干脆辞去银行经理一职,把自己最年富力强的一段生涯都贡献给了这项事业。从其公布的计划来看,他打算整理翻译的中国古籍达102种之多,包括十三经和诸子学说。
郑麐曾留学国外多年,知道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因此想承担“桥梁”的责任,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希腊哲学及历史比较一下,找出中西历史的根源,并借此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从其已整理出版的《四书》《孙子兵法》《燕丹子》等书来看,他的工作流程是先选定善本,加以注释,每个段落都加编号,以便检索,再翻译成白话。全书加新式标点,书前有序论,书后附索引,举凡各书的时代、作者、版本诸问题,均厘定得一清二楚,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英译。中文、英文各出一本,版式完全相同,以备读者对照检索。因此,无论是国人自学古文,还是洋人了解中国历史,郑麐的工作都堪称是提供了一座简便易行的“桥梁”。为了加深国外读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郑麐还特地以英文写了一本《中国古籍校读新论》,用通俗的文字讲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郑麐的工作当时曾受到很高的评价。
郑麐对西方文学也有很精深的造诣,他在留学欧美时曾购买过大量文学名著,且不少是用特种纸印刷的编号限定版,非常珍贵。从时间上推测,郑应该是中国文人中最早使用藏书票的先行者之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