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上学(四册合售)
  • 形上学(四册合售)
  • 形上学(四册合售)
  • 形上学(四册合售)
  • 形上学(四册合售)
  • 形上学(四册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形上学(四册合售)

800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亚里斯多德 著;吕穆迪 译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0-07-26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四菜一汤精装本 全54种57册合售小逻辑 柏拉图对话集 蜜蜂的寓言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有闲阶级论 共同体与社会 学术与政治 林中路 理想国 圣徒与罪人 君主论 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 论美国的民主 尼各马可伦理学 人性论 存在与时间 性与社会 忏悔录 西方哲学史 国富论 神正论 论自由 金枝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政治经济学概论 经济发展理论 利息理论 几何原本 纯粹理性批判
四菜一汤精装本 全54种57册合售小逻辑 柏拉图对话集 蜜蜂的寓言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有闲阶级论 共同体与社会 学术与政治 林中路 理想国 圣徒与罪人 君主论 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 论美国的民主 尼各马可伦理学 人性论 存在与时间 性与社会 忏悔录 西方哲学史 国富论 神正论 论自由 金枝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政治经济学概论 经济发展理论 利息理论 几何原本 纯粹理性批判 ¥6500.00
西学基本经典•哲学类全22册(英文•德文)
西学基本经典•哲学类全22册(英文•德文) ¥6500.00
86种93册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合售
86种93册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合售 ¥8500.00
林语堂英文作品集(全16册)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吾国与吾民、武则天传、苏东坡传、浮生六记、古文小品译英、辉煌的北京、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中国的智慧、美国的智慧、印度的智慧、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林语堂英文作品集(全16册)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吾国与吾民、武则天传、苏东坡传、浮生六记、古文小品译英、辉煌的北京、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中国的智慧、美国的智慧、印度的智慧、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4000.00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全40种43册合售海德格尔系列胡塞尔系列倪梁康著译孙周兴著译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全40种43册合售海德格尔系列胡塞尔系列倪梁康著译孙周兴著译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5500.00
第一推动丛书(25周年纪念版)四个系列(附送纪念版布袋)
第一推动丛书(25周年纪念版)四个系列(附送纪念版布袋) ¥3500.00
新知文库套装(1-100册)
新知文库套装(1-100册) ¥3000.00
易学典籍選刊21种31册
三易洞玑
周易本义 
易圖明辨 
易学象数论 
六十四卦经解 
周易注 
周易程氏传 
周易函书 
周易述 
周易集解 
毛奇龄易著四种 
孫氏周易集解 
周易經傳校異 
易象正 
周易原旨 易源奥义 
宋本周易注疏 
周易集注 
周易时论合编 
易学启蒙通释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 
周易玩辞集解
易学典籍選刊21种31册 三易洞玑 周易本义 易圖明辨 易学象数论 六十四卦经解 周易注 周易程氏传 周易函书 周易述 周易集解 毛奇龄易著四种 孫氏周易集解 周易經傳校異 易象正 周易原旨 易源奥义 宋本周易注疏 周易集注 周易时论合编 易学启蒙通释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 周易玩辞集解 ¥3000.00
新编诸子集成精装典藏版(共17种28册)论语集释 四书章句集注 庄子集释 荀子集解 淮南鸿烈集解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论衡校释 吕氏春秋集释 墨子间诂 商君书锥指 孟子正义 列子集释 韩非子集解 颜氏家训集解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 管子校注 帛书老子校注
新编诸子集成精装典藏版(共17种28册)论语集释 四书章句集注 庄子集释 荀子集解 淮南鸿烈集解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论衡校释 吕氏春秋集释 墨子间诂 商君书锥指 孟子正义 列子集释 韩非子集解 颜氏家训集解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 管子校注 帛书老子校注 ¥33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亚里斯多德 著;吕穆迪 译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时间 2014-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7693949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4页
  • 字数 1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 βιβλί α / Κατηγοριῶν / 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
【内容简介】

  我社此次出版吕穆迪先生译阿奎纳与亚里斯多德著作最后一辑。这套书还包括《分析学前编》、《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注》、《分析学后编》。
  已故吕穆迪先生是两岸天主教内,最后一代熟晓多西方学术古典语言的老一辈学者,他视阿奎纳为哲学、神学的高峰,为更好地理解、阐述圣人的思想,复翻译、节译了他视为阿奎纳先导、台阶的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在本辑中,《形上学》被亚里斯多德视 为“第一哲学”,也就是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本书为其中的卷四,界定形上学的范围、定义及方法。亚里斯多德在《句解》一书中将文字语辞详加解构,包含名词动词句形时态等,直至现代都可说是最完整的修辞学。《范畴集》讨论词句本身的含义,与其他词句间的影响使用,比较并举出其不同和变化。本书和另外数种在后世被合称为“工具论”,是西方科学思维的犀利工具,灿烂科技型文明的基石之一。

 

  虽国内已有前贤译有亚里斯多德著作,相信此次出版的版本,尚有其特色,和阅读价值。我社请前辈编辑逐字逐标点审校,谨向书业和读者诸君推荐。

 

  附:《编者前言》
  本社继吕穆迪神父翻译圣多玛斯·阿奎那六种著作之后,复将吕译亚里斯多德五种著作引入大陆,推出简体字版。至此,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十一种吕译著作之大陆简体版遂成完璧。
  圣多玛斯于欧洲中世纪神学与哲学,堪称总结性的思想巨匠;从思想史而论,其地位颇似古代哲学中的亚里斯多德。众所周知,事实上圣多玛斯也正是基于亚里斯多德哲学,建构起自己的神学与哲学体系,可以说唯有熟知亚里斯多德,方能深刻领会圣多玛斯的思想。因此,吕穆迪神父在迻译圣多玛斯著作之外,复将亚里斯多德的五种著作引介给学界,于兹深意存焉。这也是我们复引进这几种吕译亚里斯多德著作的用意所在。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卷帙浩繁,流传至今者亦蔚为大观。其中六种逻辑学著作《句解》《范畴集》《分析学前编》《分析学后编》《辩证法》《驳谬》,被称为亚氏“工具六书”;加之专论逻辑学的《形上学》卷四,合称“工具七书”。名为“工具”,无非指亚氏逻辑乃是各科学术的治学工具,有基本性的作用。因之,吕神父在这些译著上颇费力气,创设出一整套便于理解的释读系统,亦以极大篇幅的“注解”反复致意,务求读者豁然开朗。惜译文仅及其中五种,即《分析学前编》《分析学后编》《句解》《范畴集》以及《形上学》的卷四,然已经成为这些著作难能可贵的经典译述与阐发。
  我们这次出版吕译亚氏五种著作,一遵吕神父意旨,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亚氏逻辑学著作并进而把握圣多玛斯著作为要。台版原有五册,我们因《句解》《范畴集》和《形上学》卷四这三种篇幅较小合成一册,更名为“《形上学》(附《句解》《范畴集》)”。原书文字不做改动,仅仅按大陆通行的编辑要求略做加工,吕译独特的专有术语亦保持原貌。因这些译文的加工难度较高,限于我们的学术水平,容或出现种种舛错,深望学界达人多所指正。

【作者简介】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斯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
  吕穆迪,天主教神父,另译有阿奎那著作六种,同期由时代华文引进大陆。吕穆迪先生具有深厚的宗教学术背景,兼通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译笔通其知而传其神。

【目录】
目录
形上学(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1
旨趣和用法.......................................................................................3
释题...............................................................................................4
特别声明...........................................................................................5
第一章哲学研究物之为物...........................................................9
第二章物、同名通指辞的范围与统一....................................12
第三章哲学研究实体与万物公理............................................30
第四章用反证法辩证矛盾律:论式八则.................................33
第五章辨真假.............................................................................47
第六章别是非.............................................................................56
第七章排中律与排三律.............................................................60
第八章论句真假与万物变化....................................................64
范畴集(宾辞的总类)...................................................................67
译本用法.........................................................................................69
第一章宾辞有三指.................................................................73
第二章名辞.............................................................................75
第三章宾主关系.....................................................................76
第四章单辞分类:十范畴.....................................................77
第五章实体.............................................................................78
第六章数量.............................................................................85
第七章关系.............................................................................90
第八章品质.............................................................................98
第九章施动、受动,及其他..............................................107
第十章对立...........................................................................108
第十一章冲突...........................................................................115
第十二章先后...........................................................................116
第十三章同异...........................................................................118
第十四章变化...........................................................................120
第十五章有...............................................................................122
句解(论句之分析与训解).....................................................125
译本用法.......................................................................................125
第一章言语...........................................................................129
第二章名辞...........................................................................130
第三章动辞...........................................................................132
第四章辞句与论句...............................................................133
第五章论句...........................................................................134
第六章肯定与否定...............................................................135
第七章普遍与特殊...............................................................136
第八章同名同指的条件.......................................................139
第九章真假...........................................................................140
第十章无限名辞及论句之对立..........................................145
第十一章名辞的繁简...............................................................158
第十二章句态及其对立...........................................................162
第十三章态辞间的引随关系..................................................166
第十四章论句间的冲突...........................................................17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