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笔记
¥ 19 3.3折 ¥ 58 九品
仅1件
作者程永江 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22-9
上书时间2024-11-24
《我的父亲程砚秋》由程砚秋先生之子、程派艺术研究专家程永江先生撰写,以儿子的视角,回忆了程砚秋先生的生平,并对戏曲界、文化界与程先生有关的社会人士进行了追忆,立体地展现了程砚秋先生的爱国情操和伟大人格;本书为程家后人亲笔撰写的权威版本,作者还采访了多位程家旧交、展示了多件家藏的珍贵文献,对研究程砚秋生平与程派艺术发展史,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从程家祖辈人讲起,首先简述了程砚秋先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其后,以作者回忆儿时经历方式讲述了程砚秋先生学艺成名、社会交往的经历,尤其在北平沦陷时期先生表现的精神情操、解放后先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戏剧发展的全心投入等人生关键经历,都有具体的描述。本书既按时间顺序勾勒了程砚秋先生的全部人生状况,又重点突出了人物命运中关键性的转折点,同时对学界研究中存疑的某些重点问题,也给予了第一手材料的解答。
程永江(1932.8—2014.6.5),北京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之子。擅长美术史论。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9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学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曾参加西方美术史教材编写工作。著有《古埃及美术考古发现史略》,译有《伊犁河谷古塞种人及乌孙人之文化》等。
第一章 童年的回忆
第一节 致海外女儿的一封信 / 2
第二节 府右街枣林大院兴平巷6号——我的诞生地 / 4
第三节 难忘的什锦花园6号 / 8
第四节 老祖母和蝶仙 / 13
第五节 祖母和她的儿子们——“告御状”和“骂大街” / 22
第六节 我的外公果二爷的家世 / 30
第七节 家塾年代 / 46
第八节 蛇精的传说和关家祭祖 / 53
第九节 老忠仆张顺和老跟包卢奎茂 / 55
第十节 逛市场、放风筝、春节放焰火 / 59
第十一节 什锦花园的西书房 / 70
第十二节 私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印象 / 72
第十三节 记金仲荪爷爷 / 78
第十四节 八大处消夏和卢沟桥的炮声 / 95
第二章 西四北报子胡同18号的历史和传奇之一
第一节 从什锦花园6号到西四北报子胡同18号 / 104
第二节 记广东老李家 / 114
第三节 记父亲的道兄——张体道先生 / 122
第四节 父亲的诤友陈叔通爷爷 / 123
第五节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 130
第六节 从被刺刀戳破的堂鼓说起 / 155
第七节 隐居不忘亲人情 / 177
第八节 北平沦陷时期父亲的日记 / 188
第三章 西四北报子胡同18号的历史和传奇之二
第一节 日本占领军的最后挣扎 / 198
第二节 中国的“胜利”变成美国的凯旋 / 199
第三节
从“三闭主义”到“三开主义”
——父亲重出江湖 / 201
第四节 记父亲的徒弟们和私淑者 / 205
第五节 1946—1949年间父亲的第二次隐居 / 220
第六节
董四墓村程家花园始末
——记功德中学开办的前前后后 / 221
第七节 围城,程宅的第一批新客 / 225
第四章 西四北报子胡同18号的历史和传奇之三
第一节 料得喜神将莅至 / 230
第二节 父亲和我的永光大哥在布拉格 / 232
第三节 父亲与徐悲鸿 / 235
第四节 1953年父亲在北京外语学院的一次演出 / 244
第五节 1956年与父亲在列宁格勒的一次欢聚 / 245
第六节 1957年与父亲在北京的最后一次深谈 / 247
第五章 人寿比花多几日 输他犹有卖花声
第一节 周公遗爱 程派千秋 / 256
第二节 记程砚秋夫人——我的母亲果素瑛女士 / 259
附录 《锁麟囊》祭 / 2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