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
  •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
  •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
  •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

无笔记,有脏迹,内容不影响

5 1.3折 39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天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7-2

上书时间2023-07-26

宝籍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天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11211796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 字数 30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士论丛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内容包括绪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师、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的个案研究。认同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认同不仅是职业角色的认同,也包括了建筑师的自我认同和建筑作品的认同。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理论工作者、建筑院校师生员工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谢天,女,1974年出生于江西省大余县,一级注册建筑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2000—2003年、2004—2008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分别获建筑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
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批评和文化批评。迄今为止,完成大中型规划与设计项目100余项,如北京朝内大街商业大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餐饮中心、北京左家庄力鸿花园多元大厦、上海奉贤医院内科儿科大楼(合作)等项目。在国内建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评论、建筑历史等领域,参与翻译英文著述1部(《TheorizingANewAgendaForArchitecture》),目前正在主持承担多项军队设计与科研项目。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依据
1.1.1选题背景
1.1.1.1现代性的困惑
1.1.1.2平均的建筑、平均的人
1.1.2选题依据
1.1.2.1现代性:强调主体的自由
1.1.2.2对人自身的思考:关注个体
1.2研究视角与论文框架
1.2.1人、语言与存在
1.2.2从“同一性”到“认同”
1.2.2.1“认同”的概念
1.2.2.2“危机”的概念
1.2.2.3认同与现代性
1.2.3相关文献综述
1.2.3.1互动论中的角色与自我
1.2.3.2其他认同的理论
1.2.4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2.4.1研究方法:文化研究的视野
1.2.4.2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师
2.1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现实语境
2.1.1全球化与社会转型
2.1.1.1以职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和个体的变化
2.1.1.2文化资本理论与知识的力量
2.1.2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内涵
2.1.2.1建筑学的新内涵
2.1.2.2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中国”内涵
2.1.2.3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内涵
2.2当代中国建筑师群体的分化与个体的突围
2.2.1历史中的群体现象
2.2.2当代建筑师群体的分化与个体的突围
2.2.2.1第四、五代中国建筑师的“现代意识”
2.2.2.2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建筑创造
2.2.2.3个体的突围
第3章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
3.1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认同危机
3.1.1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知识服务”
3.1.1.1建筑师身份与角色的历史变迁
3.1.1.2当代中国建筑师职业角色的多重属性
3.1.1.3知识、职业角色与人文精神
3.1.2职业角色认同的危机
3.1.2.1职业发展脱离社会的框架
3.1.2.2职业伦理的缺失
3.1.3社会角色认同的危机
3.1.3.1精英意识的缺乏
3.1.3.2人文精神的缺失
3.2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自我认同危机
3.2.1建筑创作主体的话语转型
3.2.1.1知识的叙事:建筑师的创作与表达
3.2.1.2“群体主体性”与宏大叙事
3.2.1.3“异化的主体”与商业运作
3.2.1.4“个体主体性”与私人叙事
3.2.1.5平庸的“多元化”
3.2.2群体主体的认同危机
3.2.2.1想象的共同体
3.2.2.2“家”的原型
3.2.3异化主体的认同危机
3.2.3.1欲望的主体
3.2.3.2欲望超越理性
3.2.3.3占有式的生存
3.2.4个体主体认同的危机
3.2.4.1临时的“集体”形式
3.2.4.2自我与角色的分离
3.2.5知识的“人格”化
3.2.5.1人格的概念
3.2.5.2知识的人格化
3.3当代中国建筑师作品的认同危机
3.3.1建筑与意义
3.3.1.1建筑与意义
3.3.1.2认同、流行与建筑
3.3.2建筑师作品的认同危机
3.3.2.1民族的“寓言”
3.3.2.2所指的“游戏”
3.3.2.3场所的缺失
3.3.2.4沉默的建筑
第4章当代中国建筑师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的个案研究
4.1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个案研究
4.1.1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自我表达
4.1.1.1艺术家的自我表达
4.1.1.2“贾樟柯”现象
4.1.1.3展览的意义
4.1.2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个案研究
4.1.2.1张永和与“第三种态度”
4.1.2.2刘家琨与“玉米”策略
4.1.2.3王澍与“造园”游戏
4.1.2.4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文人意识
4.2他者的形象
4.2.1库哈斯
4.2.2安藤忠雄
第5章结语
5.1认同与个体的现代性
5.1.1认同:一个未完成的进程
5.1.1.1边缘化:一个未实现的自我认同
5.1.1.2建构对话身份
5.1.2结语:个体的现代性
5.2本文遗留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