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图书馆
  • 死亡图书馆
  • 死亡图书馆
  • 死亡图书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死亡图书馆

正版,现货拍摄,无笔记划线

45 3.8折 11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恩·安·德斯佩尔德 艾伯特·里·斯特 著;周芳芳 译;梁泓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c-2

上书时间2024-05-22

彩玥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品佳,页面干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恩·安·德斯佩尔德 艾伯特·里·斯特 著;周芳芳 译;梁泓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1754988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6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如果你忌讳于死亡这个话题,可能需要看看这本书……
  疫情、疾病、交通事故、矿难……其实死亡事件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周围上演,只是人们或漠视,或逃避,总觉得离自己相去甚远,或因太近而恐惧。可是每个人又都认同那句“明天和意外,并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人们往往倾向于避免思考死亡,但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与其逃避,不如正视。
  这是一本死亡百科全书,它有几乎你想知道的关于死亡的一切知识。是至今为止完整、全面论述死亡的教科书,没有之一。但我们把它作为一本关于生与死的人生科普书,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在生命的旅程中或早或晚地读懂这本书。当然,你越早读完它,越早地获益于你的人生之旅。我们在这里分享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不同价值观,以开放的心态同情、倾听以及包容不同声音,希望给你启迪。
  本书囊括了人们对死亡以及濒死的绝大部分话题,包括死亡的态度、观念、信仰、价值观、仪式、习俗等,从社会、政治、经济、医疗、科技、宗教、文化、习俗、生理、心理等全方位视角对死亡现象进行了剖析,也对临死前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进行了充分论述。
  死亡是普遍的、必然的、逃不掉的人生经历。本书将回答有关于死亡的疑问:

  关于死亡,我们必须知道些什么?
  我们如何通过不同的价值观祛除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如何不让孩子被他人的死亡事件伤害?
  我们如何陪伴亲人更好地面对走向死亡的过程?
  冲动的年轻人,如何带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待死亡?
  死亡事件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从哪些音乐和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安慰?
【目录】
章 对待死亡的态度:时代变迁

表达对死亡的态度 / 003

大众媒体/ 语言/ 音乐/ 文学/ 视觉艺术/ 幽默

带着死亡的意识生活 / 020

思考死亡/ 死亡学的维度/ 死亡焦虑和对死亡的恐惧/

恐惧管理

研究死亡和临终 / 026

死亡教育的兴起/ 死亡研究的先驱

影响对死亡熟悉程度的因素 / 030

预期寿命和死亡率/ 死亡原因/ 地理流动性和代际接触/

延长生命技术/ 互联网和数字时代

审视假设 / 039

国际化社会中的死亡/ 探索你自己的失落感和态度

第二章 死亡认知:社会化

儿童的推理 / 044

成熟的死亡概念 / 046

通过生命历程了解死亡 / 048

婴儿期和幼儿期/ 童年早期/ 童年中期或学龄期/ 青春期/

始成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晚期/

成熟的死亡观念的演变

社会化的推动者 / 062

家庭/ 学校和同伴/ 大众传媒与儿童文学/ 宗教

施教时刻 / 068

宠物之死 / 070

重新审视死亡的成熟概念 / 074

第三章 如何看待死亡:历史与文化的角度

传统文化 / 085

死亡的起源/ 死者的名字/ 死亡的原因/ 死者的力量

西方文化 / 091

临终病榻场景/ 丧葬风俗/ 死亡之舞/ 死亡面具/

隐形的死亡?

文化观点 / 100

美国原住民/ 非裔人/ 西班牙裔人/ 犹太人/ 凯尔特人/

阿拉伯人/ 大洋洲人的传统

混合:夏威夷的文化多样性 / 122

夏威夷人的特点/ 死亡与本地身份

当代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死亡观念 / 125

第四章 死亡系统:死亡和社会

死亡认证 / 129

验尸官和法医 / 130

尸检 / 131

评估杀人 / 133

死刑 / 136

定义死亡 / 137

传统的死亡体征和新技术/ 概念和经验标准/

定义和确定死亡的四种方式

《统一死亡判定法案》 / 146

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 / 148

医学伦理:一个跨文化的例子 / 152

第五章 医疗护理:患者、医护人员和机构

现代医疗护理 / 157

医疗护理融资/ 分配稀缺资源

医患关系 / 162

披露致命疾病的诊断/ 实现清晰的沟通/ 提供全面治疗

照顾临终患者 / 167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 家庭护理/ 社会支持

长者护理 / 179

创伤和紧急护理 / 181

死亡通知 / 184

照顾者的压力和同情心疲劳 / 186

不断变化的医疗护理系统 / 188

第六章 生命末期的问题和决定

医学伦理的原则 / 193

治疗知情同意书 / 194

知情同意原则/ 关于知情同意的偏好

选择死亡 / 199

不提供或撤除治疗/ 医生协助的死亡/ 双重效应原则/

安乐死/ 姑息治疗和死亡的权利/ 营养和补水/ 重症新生儿

预先医疗指示 / 210

使用预先医疗指示/ 预先医疗指示和紧急护理

遗产:遗嘱、遗嘱认证和生前信托 / 218

遗嘱/ 遗嘱认证/ 生前信托

保险和身故保险金 / 228

思考生命末期的问题和决定 / 230

第七章 面对死亡:与致命疾病共生

致命疾病的个人和社会意义 / 236

应对致命疾病 / 237

认知死亡/ 适应“生存- 临终”/ 应对模式/ 维持应对能力

治疗方案和问题 / 245

手术/ 放射治疗/ 化疗/ 替代疗法/ 疼痛管理

临终轨迹 / 256

临终患者的社会角色 / 260

和临终者在一起 / 263

第八章 葬礼和遗体安置

临终仪式的心理因素 / 269

宣布死讯/ 互相支持/ 应对丧亲之痛的动力

美国葬礼 / 273

专业殡葬服务的兴起/ 对葬礼习俗的批评/

纪念新选择、新发现

选择葬礼服务 / 279

葬礼服务费用/ 葬礼和纪念协会

遗体安置 / 287

下葬/ 火葬/ 纪念/ 规范尸体处置的法律

葬礼和遗体安置新趋势 / 295

纪念仪式和连接物品 / 297

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 299

第九章 幸存者:感悟失去

丧失、悲痛和哀悼 / 303

悲痛的任务 / 307

悲伤的模式 / 308

克服悲痛/ 继续和逝者之间的联系/ 讲“故事”:故事重构/

双加工模型/ 丧失的双轨模型/ 哀伤综合模式

悲痛的体验 / 316

理智和情感反应/ 悲痛过程/ 悲痛持续的时间/

悲痛的复杂性/ 丧亲之痛的死亡率

影响悲痛的因素 / 324

丧亲者世界观/ 性别和应对模式/ 死亡方式/

多重丧失和沮丧疲惫/ 社会支持和被剥夺的悲痛/

未竟之事

悲痛的咨询和治疗 / 336

对丧亲者的支持 / 338

作为成长机会的丧亲之痛

第十章 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感受

死亡经历 / 345

作为儿童直面死亡的幸存者 / 346

丧亲儿童的悲伤经历/ 父母一方过世/ 兄弟姐妹之死

重症儿童 / 352

儿童对重病的感知/ 儿童应对机制/ 提供和组织全方位护理

儿童支持小组 / 360

帮助孩子应对变化和丧失 / 362

在危机发生前讨论死亡/ 在家庭成员身患重病时探讨死亡/

丧失发生后探讨死亡

第十一章 成年人的生命中的死亡

死亡和大学生 / 370

朋友去世 / 372

父母一方去世 / 373

丧子之痛 / 375

难产胎儿死亡/ 为“不曾活过”的生命悲痛/ 大

孩子的死亡/ 成年子女的死亡/ 夫妻共同应对丧子之痛/

丧子父母得到的社会支持

丧偶之痛 / 388

丧偶之痛的影响因素/ 丧偶一方得到的社会支持

衰老和老年人 / 391

第十二章 自杀

理解自杀 / 399

统计问题/ 心理解剖

自杀的解释性理论 / 403

自杀的社会背景/ 关于自杀的精神分析/ 综合解读自杀

几种自杀的类型 / 410

逃避型自杀/ 求助型自杀/ 蓄意和慢性自杀

影响自杀的危险因素 / 415

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 个人生活情境

人生不同阶段的自杀观 / 419

儿童/ 青春期和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晚期

出现自杀念头 / 423

遗书 / 425

自杀预防、干预和事后处理 / 427

自杀预防/ 自杀干预/ 自杀事后处理

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 430

第十三章 风险、危机以及创伤性死亡

意外事故和受伤 / 435

冒险 / 437

灾难 / 439

降低灾难的影响/ 灾后救援和安置

暴力 / 445

随机暴力/ 连环杀手和大规模谋杀者/ 家庭惨案/

如何减少暴力

战争 / 449

技术异化/ 士兵的变化/ 应对战争后果/ 战争与和平

骇人的死亡 / 458

新型传染病 / 459

如何应对艾滋病

带着艾滋病生活 / 461

新兴疾病的威胁

创伤性死亡 / 463

第十四章 超越死亡/ 来世

关于来世的传统观念 / 467

犹太人关于死亡和复活的信仰/ 古希腊人的永生概念/

基督教的来世观/ 伊斯兰教传统中的来世/

亚洲宗教中的死亡和永生/ 印度教义中死亡和重生概念

佛教对死亡的理解

宗教的慰藉 / 481

世俗对永生的理解 / 483

濒死体验:在死亡的边缘 / 485

濒死体验:合成图/ 濒死体验的维度/ 解读濒死体验

梦境体验中的死亡主题 / 492

死亡信仰:墙还是门? / 493

第十五章 前路:个人和社会的选择

探索死亡和濒死 / 497

文化素养 / 499

死亡学研究新趋势 / 501

获得全球视野/ 理论联系实际

创建富有同情心的城市 / 505

与死亡和濒死共存 / 508

死亡和濒死的人性化/ 定义善终

未来的死亡 / 513

附言及告别 / 51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佳,页面干净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