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9 9.9折 ¥ 40 九品
仅1件
作者董绍克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23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淄博方言写成,所用俗字之多,是继《金瓶梅》之后数量最多的一部书。如果说《金瓶梅》一书的俗字反映了16世纪中国北方文艺作品中俗字的大概面貌,那么《聊斋俚曲集》的俗字则反映了17世纪中国北方文艺作品中俗字的大概面貌。与《金瓶梅》相比,《聊斋俚曲集》的俗字还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发展。比如简化字的增加、新偏旁的出现、简化偏旁类推范围进一步扩大等。此前,人们对敦煌俗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明清以来的俗字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书的研究不但扩大了俗字研究的领域,还填补了俗字研究的一项空白。
俗字是随着正字的使用而逐渐产生的,几乎与正字相始终。其实,二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把某个正字减去几笔,印在书里就成了俗字。如果这个俗字都这么用了,约定俗成了,那么它就又成了正字了。这样的例子古已有之。《聊斋俚曲集俗字研究》对《聊斋俚曲集》里的俗字从形、音、义三方面做了详细深入的辨析和解释,为我们阅读明清通俗文艺作品扫清了文字障碍。同时可以看出,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规范的简化字,在《聊斋俚曲集》中已经出现,如“刘准叹园实尽孙战”等,这从理论、资料等方面对我国进行的汉字简化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
董绍克,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已退休)。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山东语言学会副会长。学术上主要从事方言学、音韵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实用音韵学》(与殷孟非先生合著)、《山东方言词典》、《阳谷方言研究》、《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序
绪论
卷一 聊斋俚曲的语音
一 声调
二 声母
三 韵母
四 聊斋俚曲字表
卷二 聊斋俚曲俗字考释
一 凡例
二 部首检字表
三 正文
卷三 文本校勘
一 校勘说明
二 校勘实录
(一)《墙头记》校议
(二)《姑妇曲》《慈悲曲》校议
(三)《翻魇殃》校议
(四)《寒森曲》校议
(五)《琴瑟乐》《蓬莱宴》校议
(六)《俊夜叉》《穷汉词》《快曲》校议
(七)《禳妒咒》校议
(八)《富贵神仙》校议
(九)《磨难曲》校议
(十)《增补幸云曲》校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