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理念与实务
¥
26.58
8.1折
¥
33
九品
仅1件
作者邓云洲 编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云洲 编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810799980
-
定价
3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7页
-
字数
345千字
- 【内容简介】
-
班主任是一项艰巨又烦琐的工作,而班级管理与经营则是关于班集体组织与培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因为它涉及教育科学、心理学、人才学、伦理学等很多学科。本书的编撰源于教学的需要,书中将班级管理的理论和班主任的工作实践相结合,详细介绍了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指导,以及中学生的心理教育等方面。 学生是明天的太阳,愿本书能够帮助“班主任”们托起这未来的希望。
- 【目录】
-
前言
1.班级制度的改革及其社会学分析
1.1 班级制度的沿革和发展
1.1.1 班级制度的历史溯源
1.1.2 班级制度的发展
1.2 中国班级制度的历史考察
1.3 国外班级管理制度
1.3.1 前苏联的班级管理制度
1.3.2 美国的班级管理制度
1.3.3 德国的班级管理制度
1.4 班级的社会学分析
1.4.1 社会体系的含义
1.4.2 班级为一种社会体系
1.4.3 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
2.班主任的素养及任职要求
2.1 班主任的道德素养
2.1.1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1.2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2.1.3 对学生怀有热忱的期望
2.1.4 关心集体真诚团结
2.1.5 尊重家长友好合作
2.1.6 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2.2 班主任的知识素养
2.2.1 精深的专业知识
2.2.2 广博的文化知识
2.2.3 深厚的教育理论
2.2.4 扎实的管理科学知识
2.3 班主任的能力素养
2.3.1 组织能力
2.3.2 语言表达能力
2.3.3 板书、绘图能力
2.3.4 独立创造的能力
2.3.5 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2.4 班主任的心理素养
2.4.1 班主任的动机
2.4.2 班主任的教育信念
2.4.3 班主任的情感
2.4.4 班主任的意志
2.4.5 班主任的兴趣爱好
2.4.6 班主任的性格
2.5 优秀班主任的素质分析
2.5.1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
2.5.2 模范班主任丁有宽个案举例
3.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3.1 班级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
3.1.1 了解班级
3.1.2 了解学生
3.2 班级目标的要求与分类
3.3 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3.3.1 班干部选拔的若干方法
3.3.2 班干部的培养
3.4 班级规范
3.5 班风培养与建设
3.5.1 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团体感
3.5.2 重视课外活动
3.5.3 充分利用品德教育的时间
3.5.4 指导学生自己制定规章
3.5.5 拥有自己班级的标志
3.5.6 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3.6 建立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3.6.1 计划委员会
3.6.2 小组活动
3.6.3 集会活动
4.中学生学习指导
4.1 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4.1.1 学习成绩分化激烈
4.1.2 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
4.1.3 学习的自觉性与依赖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同时并存
4.1.4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日益明显
4.2 中学生学习进程的发展
4.2.1 起始突进
4.2.2 学习高原
4.2.3 短期波动
4.2.4 最后突进
4.3 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技巧
4.4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4.1 指导学生科学用脑
4.4.2 引导学生科学记忆
4.4.3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4.4.4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4.4.5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4.5 指导学生按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学习
4.5.1 预习指导
4.5.2 听课指导
4.5.3 复习指导
4.5.4 作业指导
4.5.5 系统小结指导
4.6 中学生智力的开发培养
4.6.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6.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4.6.3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4.6.4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6.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7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7.1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7.2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7.3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4.7.4 培养学生的意志
4.8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8.1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
4.8.2 知识或智力竞赛及其组织
4.8.3 组织学习兴趣小组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1 健康概念的发展
5.1.1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5.1.2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
5.1.3 青少年心理透视
5.1.4 心理成熟的标志
5.2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
5.2.1 乐于学习
5.2.2 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5.2.3 善与人处
5.2.4 情绪愉快而稳定
5.2.5 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5.2.6 善于自我调节
5.3 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划分
5.3.1 心理异常
5.3.2 心理障碍
5.3.3 心理疾病
5.4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透视
5.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5.5.1 心理辅导
5.5.2 心理咨询
5.5.3 心理治疗
5.6 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步骤及工作原则
5.7 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一般技巧
5.7.1 语言音质
5.7.2 语言跟踪
5.7.3 语言回答
5.8 中学生常见心理异常及其辅导
5.8.1 不良品行
5.8.2 形成原因
5.8.3 辅导策略
5.9 不良人格的矫正
5.9.1 嫉妒
5.9.2 神经质
5.9.3 偏激
5.9.4 狭隘
5.9.5 自卑
5.9.6 学校适应不良
5.10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5.10.1 神经衰弱
5.10.2 强迫症
5.10.3 躁狂抑郁症
5.10.4 社交恐惧症
5.10.5 精神分裂症
5.10.6 考试综合征
6.中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
6.1 中学生性意识的萌芽
6.2 中学生的性欲意识
6.3 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过程
6.4 性意志力的特点
6.5 中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6.5.1 对遗精的焦虑和恐惧
6.5.2 女性月经失调
6.5.3 频繁手淫
6.5.4 性心理变态
6.6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6.7 中学生“早恋”现象透视
6.8 友谊天长地久
7.学生的个别教育
7.1 优等生的教育
7.1.1 优越感过强过高估计自己
7.1.2 妄自尊大自私易妒
7.1.3 讲究实惠追求名利
7.1.4 重视分数不重视德育、体育
7.2 中等生的教育
7.2.1 较强的从众心理
7.2.2 渴求进步却畏难
7.3 差生的教育
7.3.1 学习差生
7.3.2 思想品德差生
7.3.3 双差生
7.4 差生的转化
7.4.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7.4.2 关心热爱差生使其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7.4.3 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7.4.4 对差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班级人际关系
8.1 人是怎样交往的
8.2 “地位分等”与“三五成群”
8.3 影响学生间交往的因素
8.4 了解学生是协调学生间关系的前提
8.4.1 了解学生班集体的基本方面
8.4.2 了解学生个人的基本方面
8.5 协调学生间人际关系
8.5.1 要妥善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8.5.2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8.6 处理师生间突发事件
9.主题班会及其设计
9.1 主题班会的基本属性
9.1.1 群体性
9.1.2 指导性
9.1.3 行进性
9.2 主题班会的类型
9.2.1 模拟式主题班会
9.2.2 咨询式主题班会
9.2.3 文娱式主题班会
9.2.4 展览式主题班会
9.2.5 视听式主题班会
9.2.6 联谊式主题班会
9.2.7 竞赛式主题班会
9.2.8 演讲式主题班会
9.2.9 材料式主题班会
9.2.10 聚餐式主题班会
9.3 主题班会活动系列设计
10.学生的职业指导
10.1 职业指导的含义和任务
10.1.1 职业指导的含义
10.1.2 职业指导的任务
10.2 职业指导的内容
10.2.1 标准化量表法
10.2.2 非标准化量表法
10.3 获得其他教师的合作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10.4 对学生的两步选择进行指导
11.学生工作评价
11.1 品德评价
11.1.1 品德评价的类型
11.1.2 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11.1.3 品德信息的收集及评价方法
11.2 操行评价
11.3 人格评价
11.3.1 行为观察与评价
11.3.2 投射测验法
11.3.3 主体测验法
11.3.4 量表测验法
11.3.5 十四种人格因素的构成与分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