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鉴藏研究·叶恭绰研究(第一辑)
¥
46.58
4.8折
¥
98
九品
仅1件
作者北京画院 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北京画院 编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59830012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1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内容简介】
-
叶恭绰一生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名门世家的出身不无关系,在第一部分“事略”中,作者将叶恭绰放入时代和家庭的大背景中,讨论其独特的遗民经历和家学渊源。并按时间顺序将叶恭绰“一岁五迁”的崎岖生平,从历代的“遗民文化”视角引入叶恭绰的人生选择;另一篇,作者从其家族传承中牵出一条“渊源有自”的文化脉络,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传家的永恒力量。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围绕叶恭绰与诸多藏家的往来事迹(即文人朋友圈),研究者或以馆藏的某一件作品,或以展览会目录,或以书画题跋、诗文信札、古琴笔记,或以福开森留下的英文文献等作为他们扎实可靠的实物材料,拓宽了学界对叶恭绰独特的鉴藏史的认知。例如通过《竹石图》的款识来探讨叶恭绰与张大千在香港的鉴赏交流活动,并将叶恭绰给张大千的藏品题跋归纳为三种策略:题名式、点赞式、考证式。
除了通过物来发掘,人与人之间鉴藏观念也在互相影响,从观念传承来说,颜世清是对叶恭绰收藏影响至深的一位鉴藏家,厘清他们俩之间的承继和发展就可窥探出民初艺术鉴藏品位的转变。对叶恭绰影响较深的几位收藏大家还有容庚、陈垣等,“因指而见月”,这是整个民初艺术鉴藏品位转变的先兆。
在书稿的最后一部分“传世”中,研究者通过报刊文字分析了叶恭绰“将作书比作酿酒”的理论怎样深入人心,还有深入探讨其为人称道的事功之一《清代学者象传》的印刷和传播过程。在叶恭绰跋陈师曾《北京风俗图》中,研究者看到了另外一种心态:感念物是人非,表达家国情怀。叶恭绰曾构想将他的藏品集结起来连成一部美术史,他逝世后遗留下的书画题跋、诗词文赋也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其最重要的著述大多在他生前即已付梓。在本书最后,研究者就叶恭绰在鉴藏领域最主要的三部扛鼎之作进行了梳理。
- 【目录】
-
,或以书画题跋、诗文信札、古琴笔记,或以福开森留下的英文文献等作为他们扎实可靠的实物材料,拓宽了学界对叶恭绰独特的鉴藏史的认知。例如通过《竹石图》的款识来探讨叶恭绰与张大千在香港的鉴赏交流活动,并将叶恭绰给张大千的藏品题跋归纳为三种策略:题名式、点赞式、考证式。
除了通过物来发掘,人与人之间鉴藏观念也在互相影响。从观念传承来说,颜世清是对叶恭绰收藏影响至深的一位鉴藏家,厘清他们俩之间的承继和发展就可窥探出民初艺术鉴藏品位的转变。对叶恭绰影响较深的几位收藏大家还有容庚、陈垣等,“因指而见月”,这是整个民初艺术鉴藏品位转变的先兆。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传世”中,研究者通过报刊文字分析了叶恭绰“将作书比作酿酒”的理论怎样深入人心,还有深入探讨其为人称道的事功之一《清代学者象传》的印刷和传播过程。在叶恭绰跋陈师曾《北京风俗图》中,研究者看到了另外一种心态:感念物是人非,表达家国情怀。叶恭绰曾构想将他的藏品集结起来连成一部美术史,他逝世后遗留下的书画题跋、诗词文赋也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其最重要的著述大多在他生前即已付梓。在本书最后,研究者就叶恭绰在鉴藏领域最主要的三部扛鼎之作进行了梳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