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22 8.3折 ¥ 68 九品
仅1件
作者坚赞才旦、许韶明 著;何国强 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16
本书作者立足于长期的田野调查,以贴切的理论方法来透视“青藏高原的兄弟共妻制”这一古老的婚制,对相关因素作结构性的分析,结合世界民族志的新材料做跨文化比较,与国外学者对话,叙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本书认为,青藏高原的兄弟共妻制依赖于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土地和劳力资源匮乏,二是人们崇尚家产不可分割的观念。在藏族的历史上,支配婚姻选择与财产继承的因素很多,土地制度归根结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风俗或法律上讲,如果婚姻需要两个对称的主体,那么在兄弟共妻制下,妻子构成一方,同胞兄弟构成另一方,以此承袭家业。在缺乏兄弟的场合,可让女儿留在家中招赘(共同招婿时即为姊妹共夫,一女招数男时即为入赘式兄弟共妻),借以保持家产的完整性。青藏高原不存在性别比例失调,因此兄弟共妻制与男多女少无关,而与人口调整网络的需求有关,与其说这一婚制是对于资源稀少、环境恶劣等自然因素,以及封建徭役制、佛教供养制等社会因素的有效适应,从而是对自然条件和社会分工的应答式反应,毋宁说它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动适应。
坚赞才旦(何国强):民族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访问教授,擅长田野研究,出版了10部专著、编著和译著,40余篇论文/调查报告,主持了7项国家、教育部和校级项目,其中3项与本丛书有关。
许韶明: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广州体育学院副教授。
目录
自序/
绪言/
第一章导论/
一、一妻多夫制的分布
二、关于一妻多夫制的理论模型
三、我国的研究现状
四、本书的研究倾向
第二章江雄:冈底斯山脉的半农半牧峡谷/
一、一谷三乡的多偶婚家庭
二、共妻制与生产方式
三、共妻制的婚仪过程
四、共妻家庭的类型、结构及其变化
五、同房与生育
六、社会调节多余妇女的机制
第三章芒康山北麓的宗西/
一、宗西鸟瞰
二、风俗与法律
三、高度型的兄弟共妻制
四、兄弟共妻家庭的分裂
五、特殊的共妻家庭
第四章芒康山南麓的盐井/
一、沿革、族源与神话
二、农牧盐的生计方式
三、低度型的兄弟共妻制
四、纳西民族乡共妻家庭的特点
第五章南北麓乡村社会的开放性/
一、自然条件和文化张力
二、男女交往的旧俗与新潮
三、大众化教育
四、几个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六章所日:横断山脉的高原村落/
一、从游牧生活到定居
二、亲属称谓信息库
三、手足情深
四、婚姻与家庭的重合
五、情人制及其后果
六、宗教对两性关系的控制
第七章龙西:梅里雪山西北坡的小村/
一、碧土概况
二、“雅莫”的龙西
三、卓玛出嫁
四、亲属制度
五、婚姻与家庭
六、在半农半牧之间
第八章雨崩:梅里雪山南麓的旅游村/
一、雨崩剧变
二、均贫富
三、亲属关系
四、历史之巧合
五、深层的原因
第九章比较与结论/
一、简单的回顾
二、五县八乡的兄弟共妻婚的同一与殊异
三、追寻兄弟共妻婚的动因
四、兄弟共妻婚的动力学基础
五、一总八分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插图目录
图0-1青藏高原田野调查点分布示意12
图1-1行一妻多夫婚的族群在地球上的分布2
图1-2青藏高原海拔与植被分布概貌18
图2-1江雄河谷鸟瞰28
图2-2一代共妻家庭(复杂型A、B两种)45
图2-3一代共妻家庭(简单型)45
图2-4两代共妻卫星家庭45
图2-5(A、B)一代、两代兄弟共妻主干型卫星家庭46
图2-6(A、B、C)一个兄弟共妻家庭的动态图式51
图2-7(A、B、C、D、E)另一个共妻家庭动态图式53
图2-8江雄河谷的民居屋式55
图2-9房屋的第二层平面57
图2-10两种妇女的生育曲线63
图3-1宗西乡中部和北部俯瞰75
图3-2宗西乡乡政府驻地76
图3-3民居平面76
图3-4四兄共妻家庭(知多组第73号)94
图3-5两代共妻家庭(知多组第64号)98
图3-6两代混合多偶婚家庭102
图3-7父子共妻家庭(知多组第70号)107
图4-1纳西民族乡暨上盐井、下盐井俯瞰115
图5-1两个共妻家庭的换婚关系166
图6-1所日村的行政区位171
图6-2所日村平面布景172
图6-3所日村帐篷与楼房的空间对比178
图6-4最近20年间虫草价格的市场波动182
图6-5亲属体系187
图6-6“兄弟”一词的义素193
图6-7中山医学院亲子鉴定记录之一页215
图6-8个案二十二的亲子鉴定情况217
图6-9个案二十三的亲子鉴定情况218
图7-1左贡县碧土乡位置246
图7-2滇藏茶马古道线路248
图7-3龙西村地形及自然村分布250
图7-4龙西村的亲属关系和亲属称谓款式258
图7-5龙西村人口金字塔262
图7-6龙西村民居二层楼房平面264
图7-75号家庭二楼厅堂的榻位265
图7-84号家庭二楼厅堂的榻位266
图7-9家庭人口数和单位产量对照283
图7-10家庭人口数和拥有的牲畜数286
图7-11家庭人口和采集的收入对照288
图7-12男劳力和采集收入的关系288
图8-1梅里雪山内、外“转经圈”293
图8-2梅里雪山在滇藏交界的位置293
图8-3雨崩村布局295
图8-4雨崩村的亲属关系与亲属称谓款式30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