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
¥
18.69
2.9折
¥
65
九品
仅1件
作者周全华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全华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2
-
版次
1
-
ISBN
9787218130354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4页
-
字数
360千字
- 【内容简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九十年学术史撮要”*终成果。作者在充分收集各个时期各种专门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时间向度为线,以中国境内的研究为主,撮要串起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史,并联系时代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条件及各种思潮的消长之背景,对代表性的研究者及其有影响的成果加以评析,揭示学术史不同发展阶段各学术理念、学术观点、评估价值标准、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学术族群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研究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并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概括九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研究的基本经验及特点。
- 【作者简介】
-
周全华,广西民族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山大学原社会科学教育学院的教研室主任、系正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的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专家库、广东省人文社科专家库。发表论文及文章100余篇,著作和参与编书共15部,译文4篇,译著2部。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国家一般项目、教育部项目、省规划项目及市级以上项目16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2项(其一为第一参与)、国家一般项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第一参与)。著作《“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共产国际看孙中山》获华东六省党史论文成果奖三等奖和江西省党史论文一等奖。
- 【目录】
-
绪论
第一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肇始与发展
第一章 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论争中进入中国
第二节 “问题”的歧见源自“主义”的歧见
第三节 各“主义”改造社会的方法之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争
第二章 哲学论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发轫
第一节 历史观论战
第二节 宇宙观论争
第三节 辩证法论争
第四节 认识论论争
第五节 科学与人文的价值论争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模式论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之萌动
第一节 政治模式选择之争
第二节 经济道路选择之争
第四章 中国社会性质论争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之初创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之争
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与历史分期之争
第三节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话语之生成
第一节 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中国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合法化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完成与新的探索
第六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理论形态的阐释与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及完善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与定位
第三节 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努力
第七章 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过急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为何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苏联模式的移植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哲学思考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政治理论
第三节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鸣放”方针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的迷误与曲折
第九章 从“思想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到“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一节 1957年“反右”运动的理论概括:思想政治上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完成
第二节 1958年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及其理论预设
第十章 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中产生改革趋向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
第三节 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论战证明“共产党内存在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逻辑和形成的脉络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深化
第十一章 邓小平思想政治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路线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
第一节 选择市场体制的价值取向:效率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生产力
第三节 分配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效率兼顾公平
第十三章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深化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理论形态的再研究
第二节 苏联教科书哲学体系的解构
第三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体系的重构
第四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建立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