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河道崩岸机理与综合治理技术(包邮)内无笔记
¥
26
1.6折
¥
1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姚仕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仕明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7
-
版次
01
-
ISBN
9787030436894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00页
-
字数
50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长江中游河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以往关于长江中游河道崩岸与防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查、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水槽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手段,调查研究了长江中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浅地层剖面仪系统、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对现场护岸工程局部地形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综合研究了长江中游崩岸成因,重点研究了大尺度、危害性大的窝崩发展过程及水沙输移规律;基于岸坡稳定性模型,计算分析了长江中游荆江出口段典型岸坡的稳定性,研究提出了河道监测与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结合长江中游水沙运动特性、河岸组成及坡比等实际情况,研究了冲刷条件下不同材料护岸工程的调整变化过程与易遭受破坏的部位,分析研究了护岸工程可能出险的内在病理;根据护岸工程的特点、水毁机理以及护岸工程段近岸河床的演变特点分析成果,确定护岸加固工程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工程部位的施工条件和运行条件、以及各部位工程的功能作用不同,提出了长江中游崩岸综合治理工程的理想设计方案;从生态水利角度出发,研发了长江中游河道护岸工程新技术,即水上护坡采用宽缝加筋生态混凝土,水下护脚采用网模卵石排;结合长江中下游典型河段河道演变和崩岸规律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环境友好型护岸的评价方法;研究了长江中游河道崩岸综合治理工程布置,优化了护岸工程结构的组合形式,分析了崩岸综合治理的非工程措施等。
- 【目录】
-
前言
章绪论
1.1长江中游干流河道基本情况
1.1.1河道形态
1.1.2水文泥沙特征
1.1.3河道边界条件
1.1.4三峡水库运用以来河床演变主要特点
1.2河道崩岸研究进展
1.2.1河道崩岸机理研究进展
1.2.2国外河道崩岸机理研究进展
1.2.3河道崩岸预测研究进展
1.3河道护岸工程研究进展
1.3.1护岸的主要工程形式
1.3.2外护岸材料和护岸技术
1.4研究意义
参文献
第2章长江中游干流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调查与评估
2.1崩岸调查与评估
2.1.1崩岸程度等级评价技术指标
2.1.2崩岸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
2.1.3崩岸的时空分布特点
2.2护岸工程调查
2.2.1护岸工程实施与分布情况
2.2.2护岸工程经济寿命
2.2.3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3小结
参文献
第3章长江中游河道崩岸成因研究
3.1河道崩岸影响因素分析
3.1.1崩岸影响因素的宏观定分析
3.1.2崩岸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3.2长江中游河道崩岸机理
3.2.1河型成因、河道形态与面变形之间的关系
3.2.2河道崩岸的主导因素
3.2.3河道崩岸的制约因素
3.2.4崩岸在水文年内周期的变化
3.3典型河岸崩岸成因试验研究
3.3.1模型选沙
3.3.2模型比尺设计
3.3.3试验观测内容
3.3.4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成果
3.4小结
参文献
第4章河道岸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估方
4.1不同冈素对岸坡稳定的影响
4.1.1河岸稳定和坡脚侵蚀模型
4.1.2研究断面及河岸组成
4.1.3河岸稳定计算条件
4.1.4不同条件下河岸稳定计算与分析
4.2河道岸坡稳定评估方
4.2.1河道岸坡监测导线分析
4.2.2河道岸坡稳定评估方
4.3河道岸坡稳定评估方的应用案例
4.3.1荆江监测岸段岸坡稳定评估成果
4.3.2红预警岸段的近岸地形变化趋势分析
4.3.32011年红预警岸段结论检验
4.4小结
参文献
第5章护岸工程效果及破坏机理
5.1护岸工程类型
5.2护岸工程效果观测分析
5.2.1荆汀典型河弯段浅地层剖面探测成果
5.2.2荆江典型河弯段护岸丁程变化过程原型观测成果
5.3护岸工程效果及破坏机理试验研究
5.3.1概化水槽试验设计
5.3.2研究内容和试验条件
5.3.3护岸下程试验成果
5.4小结
参文献
第6章护岸工程新技术与加固技术研究
6.1宽缝加筋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新技术研究
6.1.1护坡下程结构设计
6.1.2护坡下程使用安全及其他能分析
6.1.3应用实例
6.2网模卵石排水下护岸工程新技术研究
6.2.1网模卵石排的原材料调研
6.2.2网模卵石排水下护岸的结构设计
6.2.3网模卵石排水下护岸工程的应用实例
6.3护岸工程加固技术研究
6.3.1护岸下程段近岸河床演变特点
6.3.2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水毁机理分析
6.3.3分析遴选加固下程的材料结构形式
6.3.4护岸丁程加固部位与控制标准
6.4小结
参文献
第7章长江中游河道崩岸综合治理研究
7.1崩岸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7.1.1崩岸综合治理工程布置
7.1.2崩岸综合治理下程优势技术分析
7.1.3崩岸治理工程技术设计基本方案和优势技术方案组合
7.2崩岸综合治理非工程措施
7.3小结
参文献
第8章环境友好型护岸技术及应用评价
8.1环境友好型护岸技术概念
8.2长江中下游护岸带植物群落分布调查
8.2.1样地选择与调查方
8.2.2护岸带植物群落的体分布规律
8.2.3护岸带物种分布的环境影响因素
8.2.1耐淹护坡物种
8.2.5不同护岸措施对植物种类和多样影响的调查成果
8.3生态护岸工程的优化方案
8.3.1护岸工程的材料优化
8.3.2护岸工程的结构优化
8.3.3护岸带物种选择原则及优化方案
8.3.4护岸工程的分区优化方案
8.4环境友好型护岸技术应用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
8.4.1环境友好型护岸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8.4.2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
8.5护岸工程的材料评价
8.5.1护岸材料能耗及碳排放研究现状
8.5.2护岸材料的基本情况
8.5.3主要能源及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系数
8.5.4护岸工程中主要天然原材料生产过程能耗及碳排放系数
8.5.5护岸工程中主要制成品的能耗及碳排放系数
8.5.6主要护岸结构形式的碳排放系数比较
8.5.7护岸工程材料能耗及碳排放的体评价
8.6护岸工程结构的评价
8.7下荆江生态护岸带分区
8.7.1背景
8.7.2计算方选取
8.7.3水位计算成果及分区意义
8.7.4河岸生态护岸带分区结果
8.8结论与建议
8.8.1结论
8.8.2建议
参文献
第9章结语
9.1主要结论
9.2展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