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课程笔记图解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基础课程笔记图解

180 九品

仅1件

浙江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景明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5-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景明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122045508
  • 定价 1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9页
  • 字数 16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图解》是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国家统编教材的配套参考书。《中医基础理论笔记图解》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笔记图解》在编写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对本学科的教师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目录】
绪论
一、医学概述
(一)医学定义
(二)医学的学科性质
二、中医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地域特点
(二)时代特点
(三)方法特点
(四)对象特点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含义与构成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秦汉时期-孕育、奠基阶段
(二)晋、隋、唐时期——继承、提高阶段
(三)宋、金、元时期——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
(四)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阶段
(五)近代与现代——系统化、多元化、理性化阶段
五、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
六、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
(二)辨证论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含义
二、哲学之气的特性
三、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四)气化及其形式
四、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二)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三)说明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四)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形成
(二)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
(三)阴阳的特性
(四)阴阳的相互关系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机构
(二)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三)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六)归纳药物的性能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概说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二)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第二节五脏
一、心
(一)心的生理功能
(二)心的生理特性
(三)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二、肺
(一)肺的生理功能
(二)肺的生理特性
(三)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三、脾
(一)脾的生理功能
(二)脾的生理特点
(三)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二)肝的生理特点
(三)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五、肾
(一)肾的生理功能
(二)肾的生理特性
(三)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第三节六腑
一、胆
(一)胆的生理功能
(二)胆为奇恒之腑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二)功能特点
第四节奇恒之腑
一、脑
(一)脑的主要功能
(二)脑与五脏的关系
二、髓
三、骨
四、脉
五、女子胞
(一)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二)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二)脏与腑的关系
(三)腑与腑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主要功能
(四)气的运动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主要功能
(四)血液运行与脏腑的关系
第四节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主要功能
第五节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二)精与血的关系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四)气与血的关系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经络的循行分布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的循行分布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经络的基本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三)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
(四)经别、经筋、皮部的功能特点

第五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疫气
第二节内伤病因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第六章病机
第一节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三、发病的形式
第二节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
(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胜
(二)阴阳偏衰
(三)阴阳互损
(四)阴阳格拒
(五)阴阳亡失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一)精的失常
(二)气的失常
(三)血的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五)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
四、“内生五邪”病机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三节疾病的传变与转归
一、疾病传变
(一)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二、疾病转归

第七章养生·预防·治则
第一节养生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预防
第三节治则
一、扶正祛邪
二、标本先后
(一)急则治标
(二)缓则治本
(三)标本兼治
三、调整阴阳
(一)损其有余
(二)补其不足
四、正治反治
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一)因人制宜
(二)因时制宜
(三)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