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2018

22 2.8折 78 八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海

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11

印次1

装帧其他

货号Z69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海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30003817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8页
  • 字数 211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中西方差异的人文渊源》、《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之后,蒋海先生的第三本力作。  作者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成为对世界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类负责的大国文化使者。  在具体的层面,作者提出,重塑人文秩序应该从每个人的现在做起,从每个人所拥有的自然人和社会人两种不同的身份做起。作为自然人应该建立持仁爱之源、怀知耻之心、守独立之格、秉正直之气的修为规范;作为社会人应该建立尚尊重之德、恪诚信之义、践责任之为、立契约之节的修为规范。在此基础上,逐步按照行业领域的特点、职业范围的需要,依据不同年龄人性发展的规律,不断扩展丰富并形成引领整个社会发展的人文秩序。
【作者简介】
  蒋海,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务员,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有着东西部不同地区、岗位的工作经历。曾在上海企业、西部省级财政部门工作,后至上海街镇、上海市浦东新区相关部委办局工作。曾公开发表六十余篇论文,涉及财政经济、地区差异、城乡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人文秩序等。2014年主导发起了以公务人员为主体传播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的微信公众平台——“锦绣路上工作室”。2014年曾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中西方差异的人文渊源》一书,并将计划出版《重塑中国人文秩序——从中西方文化传播载体比较谈起》一书。
【目录】
第一章 文字——文化传播的表象载体

一、中西方文字来源及发展的简要概况 

(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概要 

1.汉字的起源传说

2.汉字的考古发现 

3.甲骨文——最早的体系化汉字 

4.现代文字的形成 br>(二)字母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简况

二、中西方对文字发展、认知和传播的差异性 

(一)中西方文字形成和发展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二)中西方对文字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三)中西方文字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章 书写工具——文化传播的记录载体

一、中西方书写工具的起源及发展概要

(一)中国书写工具的发展历史

(二)西方书写工具的发展历史

二、中西方书写工具发展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书写工具对当时各自社会的影响

(二)中西方书写工具发展进程的差异性比较

三、中西方书写工具的发展对各自文化传播能力的差异性影响

(一)中西方对书写工具的态度,决定了书写工具的发展方向

(二)书写工具的先进水平,决定了中西方各自文明发展的影响力

第三章 书写介质——文化传播的内涵承载

一、中国书写介质的发展历史

二、西方书写介质的发展历史

三、中西方书写介质发展的比较性分析

第四章 家庭——铸就价值观的文化起点

一、中国家庭文化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家庭,农耕文化的社会缩影

(二)家训,家庭文化的行动指南

(三)宗祠,家庭文化的典范教育基地

二、西方家庭文化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家庭,游牧文化的生存集体

(二)西方游牧民族的集体家训 

(三)西方人文秩序的教育基地

三、中西方家庭传承的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家庭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

(二)中西方家庭文化传播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中西方家庭追求个体自身价值体现方向不同

第五章 教师——文化传播的活化载体

一、中国教师发展的演变历程

二、西方教师发展的演变历程

三、中西方教师发展过程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教师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文化在社会上的被重视程度和

文明发展的进程

(二)中西方教师所界定的职责不同,决定了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

方向和体现水平 

(三)中西方教师群体的整体素养以及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决定了教师作为文化

传播载体的生命力

中国教师现实社会的重新定位

第六章 学校——文化传播的中枢

中国学校发展的总体概要

中国三代时期的学校教育

先秦时期的学校

(三)两汉时期的学校

(四)唐朝时期的学校教育

(五)宋朝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六)元朝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

(七)明朝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

(八)清朝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学校发展的总体概要

(一)文明古国时期的学校

(二)古希腊时期的学校教育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2.雅典教育的特点

(三)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四)西方中世纪的学校教育

1.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

2.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学校教育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

(六)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

1.英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

2.德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 

3.美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

三、中西学校发展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影响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发展阶段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实力强大与否

1.中西方开办学校教育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

2.中西方各自学校教育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时间差距较大

(二)中西方学校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走向

1.中西方教育内容遵从于中西方社会各自的人文理念 

2.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内容服务于各自的社会发展需求

(三)中西方学校教育目标、教育培养对象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总体进程 

1.中西方学校教育目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世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

2.中西方学校教育对象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广度和深度

3.中西方学校因教育内容的不同所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

附:对当前中国人文教育失缺的刍议 

第七章 地理——文化诞生的主题公园

一、中国农耕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二、西方游牧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第八章 气候对历史上的中国整体发展的影响

一、第一次温暖期和寒冷期——始于商周更替阶段

(一)第一个温暖期

(二)第一个寒冷期

二、第二次温暖期和寒冷期——始于西周东周的更迭

(一)第二个温暖期

(二)第二个寒冷期

三、第三次温暖期和寒冷期——始于隋唐建立之初

(一)第三个温暖期

(二)第三个寒冷期

四、第四次温暖期与寒冷期——始于南宋末期

(一)第四个温暖期

(二)第四个寒冷期

五、中国历史气候变化与朝代变更的规律认识

六、当前中国面临文化冲突的新特点

第九章 重塑当前中国人文秩序

一、重塑中国人文秩序的目的

二、当前中国人文秩序的窘态

三、重塑中国人文秩序的着力点

四、重塑中国人文秩序的基点

五、持仁爱之源

(一)习仁爱之本义

(二)解仁爱之深意

(三)明仁爱之核心

六、怀知耻之心

(一)共忾人性之羞耻

(二)思家国而知耻

七、守独立之格

(一)明独立之根本

(二)秉独立之坚持

(三)举独立之思想

八、秉正直之气

(一)述正直之真意

(二)持正直之品质

(三)行正直之正路

九、尚尊重之德

(一)承生命之尊重

(二)谋尊重之发展

十、践责任之为

(一)立责任之承诺

(二)履社会之责任

(三)树履责之体系

十一、恪守信之义

(一)守信用之本义

(二)言达而行致

十二、立契约之节

(一)物质交换之契

(二)人性品格之约

(三)崇契约之精神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