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内页字迹勾画多)2021 预定

占比约40%

22 3.7折 59 八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子安宣邦 著;顾春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10

印次1

印数5千册

装帧精装

货号lz554/1.2kp

上书时间2024-06-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子安宣邦 著;顾春 译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20-10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70944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内容简介】

在日本,给日文中的汉字贴上异质性的标签,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看法,但这样的汉字观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究其源头,本居宣长《〈古事记〉传》中将汉字视为借来之物的观念,对后世日本的汉字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本书中,子安宣邦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和知识考古学式的分析工作,回顾了明治时代以来日本思想史中“汉字问题”的来龙去脉,选取了本居宣长、山田孝雄、太宰春台、龟井孝、武内义雄、井上哲次郎、时枝诚记等日本学者的相关论述,重现了汉字在日本是如何被打上外来标签的文化史过程。

 

作者试图由此阐述这样一个批判性的观点: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既不是排他的、产生自我之异端性的他者,也不是接受者自身语言认识必须承受的、作为外伤之异质性的他者。汉字和汉语,其实是日文、日语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不可回避的他者”,是使日语可以不断向外部拓展的一个语言契机。

 


 

 

 

 


【作者简介】

子安宣邦 1933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史大家。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子安宣邦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在日本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顾春 文学博士,现于北京工业大学任教。研究方向为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

 


【目录】

中文版序 汉字作为“不可回避的他者”

 

第一章 何为“汉语”

 

一 “汉语”概念的成立

 

二 国语的侵入者

 

三 国语与国籍的隐喻

 

四 “汉语”输入论

 

五 日语之不幸

 

六 汉字不适合论

 

七 汉字衣裳论

 

八 假设游戏与预言游戏

 

九 汉字书面语言的成立

 

第二章 《古事记》―― 一个汉字书写的文本

 

一 《古事记》可读否?

 

二 理解文本的两条曲线

 

三 汉字文本的存在

 

四 《古事记》文本的神圣性

 

五 汉字文本的透明化

 

六 创造“古语之貌”

 

七 此乃“新训古事记”

 

八 “变体汉文”文本

 

九 “汉文训读体”:作为语言的事后性

 

十 日语书面语(和文)的形成

 

第三章 对他者的吸收及自我内部的融会――汉文训读的意识形态

 

一 何为“训读”?

 

二 训读实乃一种翻译

 

三 汉文训读的意识形态

 

四 古学的逆说

 

五 以外部创造内部的能力

 

六 诚与“まこと”(真事、真言)

 

七 武内与“诚的言说”

 

八 儒教的日本化(一)

 

九 儒教的日本化(二)

 

第四章 作为译词的现代汉语――“伦理”概念的确立及其演变

 

一 “伦理学”概念的提出

 

二 青年明治哲学学者的课题

 

三 “伦理学问题”的出现

 

四 “伦理学”的话语结构

 

五 “日本道德论”的提倡

 

六 “伦理学”与“国民道德论”

 

七 “伦理”概念的儒教再建

 

八 对“伦理”概念的再次发问

 

九 “伦理(ethic)”概念在解释学上的重构

 

第五章 汉字与“国语的事实”――时枝城记“语言过程说”的成立

 

一 新归朝者的感想

 

二 国语的事实

 

三 新国语学的抱负与挫折

 

四 “语言过程说”的成立

 

五 索绪尔与否定性的语言像

 

六 从“结构”到“过程”的转变

 

七 主体――语言的存在条件

 

八 新国语学的成立

 

九 汉字问题何去何从

 

十 汉字绝非借来之物

 

十一 汉字与国语的规则

 

第六章 汉字及固有语言的自我认同――国语与日语

 

一 汉字与国语的意识

 

二 国语意识与汉字记录法

 

三 汉字的输入与国语的主体

 

四 汉字与“国语的事实”

 

五 汉字并非借来之物

 

六 语言主体概念的转换

 

七 具有日语特性的语言

 

八 通向时枝国语学之路

 

代后记 汉字论的视角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