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宽容
  • 文化与宽容
  • 文化与宽容
  • 文化与宽容
  • 文化与宽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与宽容

5 1.3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俞思念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3

上书时间2024-05-22

翰墨书缘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俞思念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0960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5页
  • 字数 27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宽容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文化的本质和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文化的宽容是文化跃迁的缘由,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和文化内在的演变逻辑。在民族历史上具有宽容品格的中华文化,获得了辉煌发展。当马克思主义传到东方,并且植根于中国这块特殊的文化土壤时,中国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向复兴和发展的伟大实践。通观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认识文化的宽容与跃迁的规律。把握文化发展的时代方向,对于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的构建,对于认识文化的永恒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俞思念,1948年1月生,湖北汉阳县人。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届研究生,1985年博士研究生。1995-1996年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章文化的本质和源流
一什么是文化及文化的历史
二文化的宽容是其不可移易的本性
三文化的跃迁来自于文化的宽容
四文化视角与文化观的特点和优势
五文化的永恒价值是文化的宽容之源
六在文化问题的探讨中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研究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文化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启示
一近代中国文化面临的巨大冲击
二近代中国的出路与文化走向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作为文化的传播与中国的早期反应
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意识与活动
五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第三章无产阶级文化是不是宽容的文化——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文化思想的解读
一列宁对于无产阶级文化的理解
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精华
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实践中的作用

第四章文化的宽容在文化建设中呼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起伏
二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说明了什么
三伴随着新中国崛起的社会主义文化探索
四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建设上的主要经验

第五章寻找宽容文化。寻找复兴之路——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一从传统文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文化建设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集中体现
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传统文化的障碍
五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进步: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七中华文化的宽容精神在现代文明中的实践

第六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宽容文化
一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作用被提到新的高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时代中的回应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转变
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五走向现代化的文化创新扩展了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
六和谐文化下中华文化的人文魅力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

第七章当代中国文化的宽容与多彩
一历史与文化走进现代校园
二民族文化在世界潮流中再创造
三化腐朽为神奇的商业营销策略
四文化是沟通时空的桥梁和纽带
五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城市的真谛
六和谐中华下的地域文化腾飞
七荆楚文化的与时俱进与文化振兴战略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件大事
九古都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十小结

第八章文化的宽容与文化的未来
一经济全球化不改变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
二在时代浪潮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
三面对不同文化冲突的理解和态度
四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文化的宽容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世界视角
六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意蕴

结语当代文化的价值与文化的追求
一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与光明前景
二文化是财富的象征——未来文化新观念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