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 田玲 武汉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 田玲 武汉大学出版社

22.2 7.4折 30 全新

库存9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玲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71261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09-08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14页

定价30元

货号9787307071261

上书时间2017-11-04

旺特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图书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巨灾事件发生频率和损失幅度急剧上升,由于国际(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的结构性不足,人们自然地将目光转移到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全球资本市场,从而促进了保险证券化的兴起和繁荣。作为保险证券化运作的成熟代表,巨灾风险债券在产生之初就被业内外人士重点关注,对于其具体运行和定价机理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截至目前仍然鲜见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制度特殊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br>    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但目前,我国的巨灾损失补偿模式主要限于政府的无偿赈灾与救济,保险和再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十分有限,迫切需要新兴有效风险转移方式的补充。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和巨灾损失再保险体系”。2006年6月巨灾风险债券这种新型工具也终于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国家开发银行、中再集团联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英国劳合社等国际知名再保险巨头合作寻求发行基于中国损失的巨灾风险债券,以转移风险,融通巨灾保障资金。在此背景下,对巨灾风险债券这种新型工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探讨极具必要性和现实性。<br>    《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系统梳理巨灾风险债券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已有定价机理和运行模式对我国的适用性,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应用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债券运行模式以及定价模型。<br>    《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研究分四个层次,六个部分。第一层次是对巨灾风险债券供给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通过对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供求数据和影响供求的因素的全面总结,提出巨灾风险债券市场均衡的特征并评价了现阶段该市场的效率(第一章);第二层次对巨灾风险债券运行模式中的诸多关键因素,包括交易机制、契约条款设计机制和核心机构SPV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定性探讨,并介绍了巨灾风险债券与传统再保险产品的风险转移效率比较的定量考察框架(第二章);第三层次定价机理的研究是《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多个分类标准对现有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针对中国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和适当改进(第三章);根据巨灾风险债券收益的二元结构,将Merton(1976)经典跳扩散模型进行延展和改造,得到更容易计算的巨灾风险债券价格(第三章),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实施了基于中国灾害损失数据的巨灾风险债券价格模拟(第三章);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凸风险测度角度对巨灾风险债券交易过程进行简单模拟演示,为,巨灾风险债券溢价问题提出了多种新的解释(第四章),运用矩估计法对1987-2007年中国的洪水和地震灾害损失数据进行模拟,利用CAPM模型得出了不同本金安排和期限的洪水债券和地震债券的价格,计算了价格敏感性,并考察了本金及利息回收比例对巨灾风险债券久期和价格利率弹性的影响(第五章);第四层次是对发展巨灾风险债券的政策理论体系的探讨。研究介绍了巨灾风险债券制度建构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在税收、监管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和做法,总结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律障碍所在,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借鉴成熟机制,完善巨灾风险债券在我国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的一系列建议(第六章、第七章)。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巨灾事件发生频率和损失幅度急剧上升,由于国际(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的结构性不足,人们自然地将目光转移到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全球资本市场,从而促进了保险证券化的兴起和繁荣。作为保险证券化运作的成熟代表,巨灾风险债券在产生之初就被业内外人士重点关注,对于其具体运行和定价机理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截至目前仍然鲜见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制度特殊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br>    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但目前,我国的巨灾损失补偿模式主要限于政府的无偿赈灾与救济,保险和再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十分有限,迫切需要新兴有效风险转移方式的补充。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和巨灾损失再保险体系”。2006年6月巨灾风险债券这种新型工具也终于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国家开发银行、中再集团联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英国劳合社等国际知名再保险巨头合作寻求发行基于中国损失的巨灾风险债券,以转移风险,融通巨灾保障资金。在此背景下,对巨灾风险债券这种新型工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探讨极具必要性和现实性。<br>    《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系统梳理巨灾风险债券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已有定价机理和运行模式对我国的适用性,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应用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债券运行模式以及定价模型。<br>    《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研究分四个层次,六个部分。第一层次是对巨灾风险债券供给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通过对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供求数据和影响供求的因素的全面总结,提出巨灾风险债券市场均衡的特征并评价了现阶段该市场的效率(第一章);第二层次对巨灾风险债券运行模式中的诸多关键因素,包括交易机制、契约条款设计机制和核心机构SPV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定性探讨,并介绍了巨灾风险债券与传统再保险产品的风险转移效率比较的定量考察框架(第二章);第三层次定价机理的研究是《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多个分类标准对现有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针对中国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和适当改进(第三章);根据巨灾风险债券收益的二元结构,将Merton(1976)经典跳扩散模型进行延展和改造,得到更容易计算的巨灾风险债券价格(第三章),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实施了基于中国灾害损失数据的巨灾风险债券价格模拟(第三章);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凸风险测度角度对巨灾风险债券交易过程进行简单模拟演示,为,巨灾风险债券溢价问题提出了多种新的解释(第四章),运用矩估计法对1987-2007年中国的洪水和地震灾害损失数据进行模拟,利用CAPM模型得出了不同本金安排和期限的洪水债券和地震债券的价格,计算了价格敏感性,并考察了本金及利息回收比例对巨灾风险债券久期和价格利率弹性的影响(第五章);第四层次是对发展巨灾风险债券的政策理论体系的探讨。研究介绍了巨灾风险债券制度建构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在税收、监管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和做法,总结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律障碍所在,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借鉴成熟机制,完善巨灾风险债券在我国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的一系列建议(第六章、第七章)。
【作者简介】:
    田玲,女,1969年9月生,山东文登人,经济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10月起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保险系副主任,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曾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于1991年、1994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与保险经济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著两部。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
【目录】:
引言<br>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br>二、文献总结<br>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br>四、研究框架<br>第一章 巨灾风险债券经济学分析<br>第一节 巨灾风险债券及其特征<br>一、保险连接证券(ILS)的历史演进<br>二、巨灾风险债券的原理及其属性<br>三、巨灾风险债券的发行实例:USAA巨灾风险债券<br>第二节 巨灾风险债券的需求<br>一、巨灾风险债券需求的理论与模拟计算<br>二、巨灾风险债券需求的其他影响因素<br>第三节 巨灾风险债券的供给<br>一、巨灾风险债券的供给动机分析<br>二、巨灾风险债券与巨灾再保险<br>第四节 巨灾风险债券市场的效率<br>一、巨灾风险债券市场的效率<br>二、巨灾风险债券的供求曲线<br>三、巨灾风险债券市场现状分析<br>四、现行市场问题总结<br><br>第二章 巨灾风险债券的运行模式及效率研究<br>第一节 巨灾风险债券的交易机制<br>一、巨灾风险债券的运行结构<br>二、巨灾风险债券的期限与本金安排<br>三、巨灾风险债券的触发事件与触发机制<br>四、巨灾风险债券的重置机制<br>五、巨灾风险债券的信用评级<br>六、对巨灾风险债券交易机制激励与约束的评价<br>第二节 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设计机制<br>一、从条款设计看巨灾风险债券的履约保证机制<br>二、履约保证机制的经济学分析——自我履约和第三方履约机制<br>第三节 巨灾风险债券运行中SPV的相关问题分析<br>一、巨灾风险债券运行中SPV的特殊性<br>二、SPV的设立主体<br>三、SPV的法律组织形式<br>四、SPV的破产风险隔离<br>第四节 巨灾风险债券运行模式比较<br>一、巨灾风险债券成本与收益的分析<br>二、巨灾风险债券与再保险的风险转移效率比较<br><br>第三章 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研究<br>第一节 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br>一、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br>二、巨灾风险债券定价中的参数不确定性<br>第二节 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的一般框架<br>一、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的一般思路<br>二、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分类<br>第三节 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概述<br>一、风险定价框架内的实证模型<br>二、均衡定价模型<br>三、无套利定价模型<br>第四节 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巨灾风险债券定价<br>一、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的提出<br>二、带更新过程的跳扩散定价模型的建立<br>三、地震风险债券模拟实验<br><br>第四章 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之谜<br>第一节 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br>一、巨灾风险债券收益与高收益债券收益的传统比较<br>二、对高溢价可能性的解释<br>第二节 非行为因素对溢价之谜的影响<br>一、市场环境影响<br>二、技术水平障碍<br>三、信息收集成本<br>第三节 行为金融理论对溢价之谜的解释<br>一、行为金融学基础<br>二、行为金融学对巨灾风险债券溢价成因的解释<br>三、行为金融学解释的模型论证<br>……<br><br>第五章 基于中国数据的巨灾风险债券价格实证研究<br>第六章 巨灾风险债券发展的政策理论研究<br>附录:代表性巨灾风险债券的发行资料<br>参考文献
【文摘】:
    第一章  巨灾风险债券经济学分析
    巨灾风险债券(Catastrophe Bond)亦称自然风险债券或巨灾债券,是非传统风险转移(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ART)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巨额损失灾害肆虐、再保险价格及承保规模波动频繁的时期,巨灾风险债券为承保巨灾风险的保险人提供了稳定偿付资金的新来源。它是增加保险承保能力的一种创新。巨灾风险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巨灾风险债券及其特征
    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种旨在将保险风险向资本市场进行转移的新型金融有价证券——保险连接证券(Insurance.Linked Securities,ILS)。巨灾风险债券作为ILS的主要形式之一,自1996年以来发行量增加很快。迄今为止,其全球发行量已突破95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巨灾风险债券可能是所有ILS产品中最为典型,也是运作得较为成功的一种。本节主要介绍保险连接证券的演进过程、巨灾风险债券相关特征及在全球风险管理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保险连接证券(ILS)的历史演进.
    依照传统风险管理方式,保险公司全权处理风险管理的相关事宜,政府部门仅在某些关系社会安定且私营保险公司难以独立承担的问题上才会插手干预。风险个体通过交纳一定保费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利用再保险将超额风险分保出去。再保险公司采用相互保险达到尽量分散风险的目的。这种方式适用于风险损失规模尚可承受的情况(如车险、健康险),但较难处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风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