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概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760498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概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760498

32.2 7.0折 46 全新

库存3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11760498

上书时间2024-12-10

旺特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4-07
  • 版次 1
  • ISBN 9787111760498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以艺术史和当代艺术实践为基础对艺术的类型和存在方式、艺术发生演变规律、艺术创作基本要素、艺术社会功用等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和结反映了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前沿发展趋势。在内容安排上本书紧密结合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对政策、艺术实践案例、非物质遗产保护振兴等实用知识的普及。针对生的情况本书内容的选择尽量做到基础、少而精突出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本书适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试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艺术设计(专科)等专业“艺术概论”课程试的使用同时也适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生、以及艺术爱好者、艺术从业者阅读。

【作者简介】


组编:高等教育自学试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自学试工作的机构,是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试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的专家组织,承担着高等教育自学试专业建设、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以及命题质量评估等重要工作,发挥着学术委员会、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四位一体”的作用。试中心是高等教育自学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试办公室试中心。试中心为指定承担教育试专项职责任务并赋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教育试院是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教育试专项职责任务。教育试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教委试管理中心,后于1990年更名教委试中心。1998年,教委改称,教委试中心相应改称试中心。2022年,更名为教育试院。

主编: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艺术史论系主任,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和旅游部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学评定分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委员,第八届院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
【目录】


组编前言
艺术概论自学试大纲1
大纲前言2 
ⅰ课程质与课程目标3 
ⅱ核目标3 
ⅲ课程内容与核要求4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核实施要求15
附录 题型举例18
大纲后记19
艺术概论21
编者的话22
章 导论23 
1.1 艺术的发生与演变23
  1. 1. 1 技艺的艺术23
  1. 1. 2 庙堂的艺术25
  1. 1. 3 审美的艺术26
  1. 1. 4 生活的艺术27 
1.2 艺术门类29
  1. 2. 1 艺术的学科和知识分类29
  1. 2. 2 艺术的行业和职业分类30
  1. 2. 3 艺术在生活中的聚散离合31
  1. 2. 4 多门类艺术的聚集33 
1.3 艺术的社会功能34
  1. 3. 1 艺术的礼仪和政治功能34
  1. 3. 2 艺术的认知和教育功能35
  1. 3. 3 艺术的娱人和自娱功能37
  1. 3. 4 艺术的沟通和认同功能38 
1.4 艺术的现实存在状况40
  1. 4. 1 作为物质遗产的艺术40
  1. 4. 2 作为非物质遗产的艺术41
  1. 4. 3 艺术场馆中的艺术43 
1. 4. 4 社会空间中的艺术45
思题46
扩展阅读46
第 2章 艺术与审美50 
2.1 美学的诞生50
  2. 1. 1 英国哲学对美和品味的讨论50
  2. 1. 2 美学学科在德国的创建51
  2. 1. 3 基于审美欣赏的美学52
  2. 1. 4 基于艺术创造的美学53 
2.2 品味与偏好55
  2. 2. 1 品味与偏好的区别55
  2. 2. 2 感觉细分与审美谓词56
  2. 2. 3 为“品味 ”画像57
  2. 2. 4 雅俗之辨59 
2.3 审美与娱乐60
  2. 3. 1 审美和娱乐的区别与联系60
  2. 3. 2 反审美的艺术61
  2. 3. 3 小众型艺术产业与大众型艺术产业62
  2. 3. 4 时尚与娱乐产业63 
2.4 审美的人生64
  2. 4. 1 人生境界64
  2. 4. 2 品味生活65
  2. 4. 3 常生活的现代化66
  2. 4. 4 常生活的审美化67
思题69
扩展阅读69
第 3章 艺术与社会73 
3.1 艺术生产73
  3. 1. 1 个体创作73
  3. 1. 2 集体创作74
  3. 1. 3 辅助人员75
  3. 1. 4 配套服务76 
3.2 艺术分配77
  3. 2. 1 计划调配和市场调节77
  3. 2. 2 经纪人与代理机构79 
3. 2. 3 展示与演出场所80
  3. 2. 4 评价机制与传播渠道82 
3.3 艺术接受83
  3. 3. 1 熟人和朋友83
  3. 3. 2 统治者和赞助人84
  3. 3. 3 收藏家和消费者85
  3. 3. 4 发烧友和普通受众87 
3.4 艺术体制与反体制艺术88
  3. 4. 1 标准化的艺术体制88
  3. 4. 2 反体制的前卫艺术89
  3. 4. 3 非标化的艺术体制90
  3. 4. 4 走出白立方的艺术91
思题92
扩展阅读93
第 4章 艺术基本类型97 
4.1 造物艺术与表意艺术97
  4. 1. 1 造物活动和造物艺术97
  4. 1. 2 表意活动和表意艺术98
  4. 1. 3 介于造物与表意之间的艺术99
  4. 1. 4 一元与多元艺术本体论100 
4.2 讲故事的艺术101
  4. 2. 1 说唱叙事101
  4. 2. 2 戏剧叙事102
  4. 2. 3 视觉和空间叙事104
  4. 2. 4 跨媒介叙事105 
4.3 身体表演的艺术106
  4. 3. 1 民俗的表演活动106
  4. 3. 2 舞台的表演活动108
  4. 3. 3 身体与意念训练109
  4. 3. 4 、妆容与服饰设计110 
4.4 工艺制作的艺术111
  4. 4. 1 天时地气111
  4. 4. 2 材美工巧112
  4. 4. 3 技近乎道113
  4. 4. 4 标准化与批量化114
思题115
扩展阅读116
第 5章 艺术创作基本要素119 
5.1 材料与媒介119 
 5. 1. 1 艺术媒介与传播媒介119
  5. 1. 2 媒介与第二媒介120
  5. 1. 3 媒介化、精神化与科学化122
  5. 1. 4 媒介的物和审美特123 
5.2 形式与语言125
  5. 2. 1 艺术基础语汇125
  5. 2. 2 造型艺术的叙事手法126
  5. 2. 3 造型艺术的描绘手法127
  5. 2. 4 构图与经营位置128 
5.3 题材、主题与形象130
  5. 3. 1 艺术的内容层130
  5. 3. 2 艺术题材132
  5. 3. 3 艺术主题133
  5. 3. 4 艺术形象134 
5.4 艺术构思与设计创意136
  5. 4. 1 构思、设计与制作的分离136
  5. 4. 2 艺术构思与主题创作138
  5. 4. 3 设计创意与生活用139
  5. 4. 4 人工智能与创意生产140
思题141
扩展阅读142
第 6章 现当代艺术理论146 
6.1 艺术与现代146
  6. 1. 1 现代化与现代146
  6. 1. 2 化与艺术现代化148
  6. 1. 3 城市化与都市现代149
  6. 1. 4 现代主义艺术与都市现代151 
6.2 现代主义艺术153
  6. 2. 1 抽象艺术153
  6. 2. 2 机器美学155
  6. 2. 3 拼贴和现成品156
  6. 2. 4 超现实主义158 
6.3 后现代主义艺术160
  6. 3. 1 后社会160
  6. 3. 2 后现代主义162
  6. 3. 3 现代与传统的重建164
  6. 3. 4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界限165 
6.4 当代艺术趋向167
  6. 4. 1 当代艺术的观念167
  6. 4. 2 当代艺术的社会169 
6. 4. 3 当代艺术的跨界170
  6. 4. 4 当代艺术的物质171
思题173
扩展阅读174
第 7章 艺术与新时代社会建设178 
7.1 艺术与审美教育178
  7. 1. 1 审美教育178
  7. 1. 2 美育与艺术教育179
  7. 1. 3 学校美育180
  7. 1. 4 社会美育182 
7.2 艺术与公共服务184
  7. 2. 1 从群众到公共184
  7. 2. 2 国有文艺院团的兴起与发展185
  7. 2. 3 农民画的兴起与发展187
  7. 2. 4 公共服务的现代化188 
7.3 艺术与城乡建设190
  7. 3. 1 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190
  7. 3. 2 艺术赋能城市更新191
  7. 3. 3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193
  7. 3. 4 美丽中国与山水中国194 
7.4 非遗保护与传统艺术复兴196
  7. 4. 1 非遗名录中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196
  7. 4. 2 非遗保护振兴中的艺术学视角198
  7. 4. 3 传统工艺的振兴与创新199
  7. 4. 4 传统艺术复兴与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201
思题203
扩展阅读203
参文献207
后记20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