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一版一印】
  •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一版一印】
  •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一版一印】
  •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一版一印】
  •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一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一版一印】

正版店藏未翻阅 无塑封包装

139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梅兰芳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货号办1

上书时间2021-06-01

花开书局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梅兰芳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1
  • ISBN 9787513323413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三集,以谈话的形式,将梅家旧事、学艺经过及登台演出、创作等情况娓娓道来,读来有与之围炉夜话、对坐闲谈之感。时间上来说,前两集集中在梅兰芳早年学艺、崭露头角,及1913~1917年间艺术创造实践的历程,对创作时装戏《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等的尝试有较详细的记载;第三集则记述了他从1917~1923年间演出《奇双会》,编演《天女散花》《童女斩蛇》《霸王别姬》等戏的情况,以及同余叔岩合作时期、杨小楼合作时期、承华社时期的艺术活动。本书还述及梅兰芳对唱腔和表演的创造、伴奏乐器的增加和舞台装置的改革
【作者简介】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八岁学戏,十岁登台,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在音乐、唱腔、台词、舞蹈、舞美、服饰、化妆乃至理论教学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实践积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抗战中蓄须明志,表现了艺术家崇高的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
【目录】
目 录
第一集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3
第二章 梅家旧事6
一 会见了秦家姑母6
二 祖母的回忆11
三 关于四喜班16
四 “焚券”与“赎当”19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22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仙22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25
三 杨三绝艺27
四 跷 工31
五 武 工32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35
七 看 戏37
第四章 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42
一 广和楼旧景42
二 幼年的伙伴45
三 骡 车46
四 跑马与赛车49
五 “行戏”50
第五章 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52
一 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52
二 富连成55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58
第六章 养 鸽65
第七章 重演《金山寺》《断桥》70
第八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84
一 《玉堂春》84
二 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91
第九章 多方面的学习97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97
二 二本《虹霓关》99
三 《汾河湾》109
四 《樊江关》112
五 《儿女英雄传》113
第十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116
一 第一次到了上海116
二 杨家堂会118
三 第一天的打泡戏120
四 《穆柯寨》125
五 《枪挑穆天王》131
六 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134
七 《宇宙锋》138
八 《游园惊梦》152
九 离沪之前170
第十一章 回北京搭班的经过177
一 鞭子巷三条177
二 搭班“翊文社”183
三 赶 场184
四 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187
五 “翊文社”的老伙伴189
第二集
第一章 时装新戏的初试197
一 《孽海波澜》197
二 戒坛寺202
第二章 第二次到上海206
一 《女起解》206
二 《五花洞》212
三 《贵妃醉酒》214
四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231
五 改搭双庆社233
第三章 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236
一 我怎样排新戏236
二 《牢狱鸳鸯》238
三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248
四 古装戏的尝试——《嫦娥奔月》261
五 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271
六 另一位排红楼戏的280
七 回忆南通282
八 台上的“错儿”284
九 牵牛花288
十 《千金一笑》293
十一 昆曲和弋腔的梗概298
十二 《思凡》312
十三 《春香闹学》327
十四 《佳期》《拷红》331
十五 《风筝误》335
第四章 第三次到上海339
一 从上海到杭州339
二 演员病不得341
第五章 桐馨社351
一 杨小楼的师承351
二 《木兰从军》361
三 《春秋配》376
第六章 新武汉382
一 第五次到汉口382
二 楚 剧387
三 汉 剧389
四 后台的两件事情402
五 《抗金兵》404
六 离汉之前416
七 老艺人的爱国热情419
第七章 春合社423
第三集
第一章 《奇双会》439
一 第三次入“双庆社”439
二 《哭监》440
三 《写状》445
四 《三拉》456
第二章 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463
一 学 画463
二 绘画和舞台艺术472
三 《天女散花》479
四 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494
五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499
六 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505
第三章 《童女斩蛇》512
一 为破除迷信编演新戏512
二 新戏比旧戏更受欢迎516
三 《童女斩蛇》的场次518
四 最后一出时装新戏527
五 与陈彦衡谈创造新腔530
第四章 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540
一 余叔岩的家世540
二 我和谭、余的交往547
三 善于学习,人皆可师555
四 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564
五 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568
六 再排演《打渔杀家》577
第五章 与杨小楼合作时期594
一 合组“崇林杜”594
二 合演《回荆州》598
三 《金山寺》的双剑599
四 荒诞的《六五花洞》601
五 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602
六 《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604
七 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607
第六章 《霸王别姬》的编演612
一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613
二 霸王的垓下之歌617
三 虞姬的舞剑620
四 我心目中的杨小楼628
第七章 “承华社”时期635
一 “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635
二 从“承华社”初期的堂会戏谈到各种戏台637
三 “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649
四 “承华社”在开明剧场653
后 记673
附录一 东游记675
附录二 梅兰芳生平年表简编745
附录三 梅兰芳传记资料知见录76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