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周晓虹,谢曙光 主编
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现代
¥
45
6.5折
¥
69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晓虹,谢曙光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4770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32页
字数268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xhwx_1201274832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发刊词/1
主题研讨:符号与空间:灵力的政治经济学
“符号与空间:灵力的政治经济学”专题主持人语【杨德睿】/1
名字与神灵【纳碧力戈】/4
阿嵯耶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安琪】/11
官之祭典与民之俗信
——以山东长岛为例探讨标准化理论的再应用【马惠娟】/23
民间儒教的窘境生成
——论中国农村家屋的空间与道德中心【石汉】/37
本关于汉人农村的“共同体”论与“祭祀圈”论
——回顾与展望【川濑由高】/56
学术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家庭“希望空间”:绵延与变形【祁林】/82
村庄权力结构的变迁及发展趋势
——基于对j市一个客家村落的调查【易文彬周云水】/100
全球价值链上的劳工:以中国足球制造行业为例【薛红】/110
“消费模范”:城市中国的博主、常专家以及治理术【伍宁】/139
升格的策略分析——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贺晓星王辛子宦菁】/159
韦伯“中国命题”与儒家传统研究
——杜维明与黄宗智思想理路辨析【杨国庆郑莉】/180
书评与对话
中国乡村政治中的庇护主义
——读戴慕珍的《当代中国的与农民:乡村治理中的政治经济学》【夏少昂】/198
有关“市场理论”的一次圆桌讨论【渠敬东卢云峰梁永佳等】/208
英文目录与摘要/228
稿约/233
内容简介: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优选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会发展与进步的窗。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作者简介:
周晓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现为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并兼任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会学会常务理事、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社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咨询委员。自1977年起先后入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系和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1999年4月至2000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谢寿光,笔名谢曙光,男,1956年10月出生,福建武人。现任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1973年1月于武一中,l982年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先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社会学卷编辑工作。1997年9月调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兼副编辑,1998年10月任社长兼编辑。年任副编审,1997年任编审,2011年6月受聘华侨大学社会学学科特聘教授。除社长职务外,任会学会秘书长,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会科学院院、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主要学术专长是社会学研究。1993年起享受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很好中青年编辑称号,其事迹被收入世界名人辞典等。2008年被评为“新闻出版行业领才”、2009年荣获“韬奋出版奖”,同年被评为“数字出版优选人物”。策划的图书多次荣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会科学院很好科研成果奖”等奖项。社科研究、出版业内人士和媒体高度评价他为“中国皮书靠前人”“中国皮书之父”“学者型出版人”等。除“皮书数据库”外,还策划了“列国志数据库”和“古籍数据库”等系列数字出版产品,已逐步形成了数字出版生产、运营、营销一体化流程,建立起具有中国专业出版社特的数字出版经营模式,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的者。基于数字出版领域的一系列成,多次荣获“出版业突出贡献人物”“年度数字出版优选人物”“年度企业信息工作优选个人”等奖项。
精彩内容:
发刊词作为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研究”(chinatudie)可以看作1949年后由中华共和国的横空出世所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学术反应。而当1978年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第二次”兴起之后,这门发端于“西方”的学术至少在如下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研究阵容不断壮大,尤其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加入了对其生活其间的社会的研究;二是逐渐脱离了冷战时期作为“中国观察学”所带有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在近十年以来显示出走向繁荣的迹象。不过,虑到“渐进式改革”所引发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景观的剧烈变迁,虑到会空间固有的复杂和多样,以及它的尚不确定的“复兴”可能造成的对于其本身和整个世界的同样不确定的影响,我们不能不承认,作为科学的“中国研究”似乎才刚刚起步。与这个巨大有机体浓缩了19、20和21三个世纪,凝聚了农业、及“后”三种社会的博大厚重相比,与它的庞大的人及其散发的无尽的能量相比,与它的让人兴奋又令人困惑的盾相比,现有的“中国研究”依然显得单薄、单调和单纯。从能够切近它的适当的研究方法,到足以解释它的经得住验证的理论,都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从对于其制度和状况的具体描述,到对于其和哲学的抽象归纳,也依旧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定出版中国研究。这份在中国本土编辑的以“当代中国”为研究客体的学术刊物,将成为面向全球中国学界的开放的学术园地,承担起海内外学术同人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作用,为促进中国研究领域的益精进而努力。中国研究将本着开放和务实的精神,坚持宏观视野和问题取向。这是它的办刊宗旨。开放是指它的跨学科和综合。中国研究将努力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和研究领域的禁区。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都既属于它的研究范围,也成为它的研究视角。开放同时也包括研究主体(研究者)的多样,不同学术背景和志向的学者,只要他(她)坚守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伦理规范,将得到同样的尊重。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学术界目前的状况和学术事业发展的虑,我们特别鼓励和支持学术新人的艰苦劳作。务实是指它的实证和经验。中国研究奉行“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希冀重点置于中国的基层社会,从微观的问题或现实经验入手,在对许多单个领域、地域进行切实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追求终的对会整体的通透认识。它当然期望博大而混沌的中国终能产生宏大而的理论,但也努力避“宏大理论”先行或抽象概念主导下的天马行空式的空谈。务实还表现在鼓励朴实易的文风和学风,倡导和的学术批评氛围。中国研究属于全球中国学界展示睿智的公共空间,而不是少数编辑、学者的封闭领地。为此,我们热切希望整个中国学界的广泛参与,希望有广泛而深层的互动。同时,我们也真诚欢迎来自学术界的监督和批评。这种严肃的监督和批评是中国研究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中国研究编辑委员会2005年5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