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瓯绣 中外文化 胡春生编
  • 温州瓯绣 中外文化 胡春生编
  • 温州瓯绣 中外文化 胡春生编
  • 温州瓯绣 中外文化 胡春生编
  • 温州瓯绣 中外文化 胡春生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州瓯绣 中外文化 胡春生编

none

15.3 2.9折 52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春生编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1400121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52元

货号702_9787551400121

上书时间2025-01-07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瓯绣概述

壹 瓯绣的形成和发展

贰 瓯绣的特

叁 瓯绣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瓯绣的材料、工具与绣制流程

壹 材料

贰 工具

叁 工序

瓯绣针法与方言中的瓯绣术语解释

壹 针法

贰 方言中的瓯绣术语解释

瓯绣的品种类别

壹 实用品类

贰 观赏品类

瓯绣画师的贡献

壹 近代瓯绣画师

贰 当代瓯绣画师

瓯绣艺代表人物及作品

壹 近代瓯绣绣艺师

贰 当代瓯绣绣艺师

保护与传承

壹 瓯绣保护现状

贰 传承发展前景

附录

壹 陶山绣女

贰 畲族彩绣

参书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瓯绣的材料、工具与绣制流程;瓯绣针法与方言中的瓯绣术语解释;瓯绣画师的贡献等。

精彩内容:

瓯绣概述刺绣,古代称“黹”、“针黹”,又名“针绣”,俗称“绣花”即以彩线(丝线或绒线)穿绣针,在织物(布帛)上按绘的纹样刺缀运针,终以绣迹还原所绘纹样,是我国具民族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刺绣历史悠久,溯源可自文身始,然后发展为旧时女红之必修课。随着各地一代代民间巧手的不断创新并融入民风民俗,逐渐形成彩、技法(针法)极具地域特的京、苏、蜀、粤、湘、瓯六大名绣。[壹]瓯绣的形成和发展一、渊源释史传黄帝时期人们用涂抹于身以美化自己,称“彰身”,这应是没有服装之前人类的一种装饰。史记载:“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这件事说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有太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古公亶父认为季历之子姬昌虽为孙辈,但有兴业的才能,故有意先传位于季历,再由姬昌继承。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王位是传不到季历的。太伯、仲雍知父之意,或许是接,出走至今苏州,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以示不再返回北方。江南吴越地带,多风雨水灾,时人以为是神龙兴风作浪,于是龙成了人们崇拜的图腾,故江南的文身是将龙的图案文刺于身上,以使自己像龙的后代,借此规避险恶的环境,求得生存。这是说苑疏证所说的:“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清乾隆年间吴县志载:“断发文身为吴中风俗之始,仲雍来而人知礼仪。”据说,太伯、仲雍“避王季历而之句吴”后,为解除人们在身上刺刻(文身)的痛苦,于是召众人商议以改革。其时,仲雍的孙女女红正在缝制衣服,她一边缝一边听,一不留神,针扎手指,血滴到了衣服上。情急之下,她按自己辫子的编结方式,以五彩线沿血迹的形状缝上花朵。祖父知道此事后十分欣喜,以为刺刻于身的龙纹可以转移到衣服上。于是,他要女红为自己绣制龙纹衣。祭祀吉,仲雍身穿光彩夺目的龙纹衣以示天下,从而倡导了从文身到衣饰的变革。后人为纪念女红,称刺绣为“女红”。温州在夏时称“瓯”。据逸周书王应麟补注:“沤亦瓯也,剪发文身。”史记赵世家曰:“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