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 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中国哲学 郭园兰
一部对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
77.3
7.2折
¥
10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郭园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5528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54页
定价108元
货号xhwx_1202624453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主编:
1. 从研究内容来看,本书对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克己”“复礼”“为仁”等概念的意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朱熹学术本身“致广大、尽精微”的原貌,具有创新。2. 从研究视角来看,全书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对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进行全面的研究,切合儒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3. 从研究方法来看,本书研究力图呈现朱熹学术的原貌,注重朱熹诠释与建构的历时发展、动态演变。从动态发展过程中,把握朱熹学术的体系、逻辑、全面和统一。
目录:
朱子学的精神与未来——《朱子学文库》序陈来1
序肖永明1
章研究概述1
节背景与意义1
一、“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学的重要命题1
二、“克己复礼为仁”诠释在朱熹学术中居于重要地位3
三、“克己复礼为仁”诠释内含朱熹应对佛道挑战、复兴儒学之使命4
四、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在清代汉宋之争中成为争点6
五、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彰显了儒学的分化和发展8
六、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能为当代儒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思11
第二节回顾与前瞻13
一、对孔子“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研究13
二、对朱熹及其他宋儒“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的研究24
三、对明清儒者“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的研究31
四、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37
五、研究评析及前瞻42
第三节内容与创新45
一、研究内容45
二、创新之处49
第二章朱熹对“克己”的诠释51
节朱熹在“克己”诠释上的立场与取舍52
一、朱熹在“克己”诠释上的立场52
二、朱熹对前贤“克己”诠释的博采集评56
三、朱熹对前贤“克己”诠释的批驳辨误59
四、朱熹对前贤“克己”诠释的选择吸收61
第二节朱熹“克己”诠释的思想内涵63
一、“克己”是圣人成圣之根本、教人之定本63
二、以“身之私欲”而不以“身”训“己”65
三、以“胜”而不以“治”训“克”69
四、不稳当的都要克,尽力舍死向前,久而不懈74
五、“克己”之私内含气禀之私、耳目鼻之欲、人我之私80
第三节朱熹“克己”诠释思想的践履与影响85
一、朱熹“克己”诠释思想的践履:治心修身与正心窒欲85
二、朱熹“克己”诠释思想的影响:以道学之争为例88
三、余论92
第三章朱熹对“复礼”的诠释94
节朱熹对宋儒“复礼”诠释的采录与95
一、对宋儒“复礼”诠释的采录96
二、对宋儒“复礼”诠释的98
第二节朱熹“复礼”诠释的思想内涵103
一、“复礼”即“复本有之礼”103
二、“复礼”即“返本复”109
三、“复礼”即“复天理”117
四、“复礼”即“复节文”“复此身于规矩准绳之中”127
五、“复礼”即“复天理之节文”134
第三节朱熹“复礼”诠释的内在发展与理学根源140
一、朱熹“复礼”诠释的内在发展:以不满于“复天理”之释为例140
二、朱熹“复礼”诠释的理学根源:以“复天理之节文”为例145
三、余论152
第四章朱熹对“为仁”的诠释155
节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采录与156
一、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采录156
二、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159
三、朱熹对以“人心”释仁的继承与发展163
第二节朱熹对“为仁”的诠释:以工夫指示仁166
一、释“为仁”为“谓之仁”“是仁”:定位仁之工夫167
二、释“为仁”为“见仁”:工夫指向仁之本体170
三、释“为仁”为“到仁”“至仁”:工夫指向仁之境界172
四、释“为仁”为以工夫指示仁:前工夫后效果174
五、“为仁”诠释彰显朱子学术工夫论倾向178
第三节朱熹释“仁”为“本心之全德”181
一、释“仁”为“本心之全德”是通则182
二、区别于人心的本心是道心185
三、作为本心之仁是天生的、固有的192
四、作为本心之仁是、理196
五、为何以德释仁:德和仁具有共通意涵200
六、为何以全德释仁:仁包四德204
七、朱熹以“本心之全德”释仁的理学根源214
第五章“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与朱熹学术特征及影响231
节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关系的诠释: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232
一、“克己”“复礼”既合又分232
二、“克己复礼”“为仁”系先后关系247
三、“克己复礼为仁”之“仁”“礼”为多维关系251
四、“克己”“复礼”“为仁”关系的诠释与理学体系建构258
第二节从“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看朱熹学术内倾特征:以“克己”为中心260
一、问题的提出260
二、从“克己”诠释变化看朱熹学术内倾特征的形成261
三、向里用力:从朱熹“克己”诠释之正面阐发看其学术内倾特征264
四、心追求:从朱熹“克己”诠释之侧面引证看其学术内倾特征270
五、内向:从朱熹“克己”诠释之评看其学术内倾特征275
六、朱熹学术内倾特征之成因278
第三节从“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之汉宋分野看朱熹学术影响:以“克己”为中心281
一、汉学宋学“克己”诠释存在分野281
二、汉学家对宋学家“克己”解的批驳283
三、宋学家“克己”诠释与理学体系建构288
四、汉学宋学“克己”解议292
结语295
主要参文献307
后记327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代佛道挑战、清代汉宋之争为背景,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对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进行系统全面研究,深入挖掘朱熹克己、复礼、为仁及三者关系的诠释意涵,深刻揭示其诠释的理学化、阶段、发展、盾特征及其成因,彰显了朱熹内倾的学术特征、“致广大,尽精微”的学术特质与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郭园兰,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道德研究中心、中国特社会主义道德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岳麓书院博士,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华朱子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经学。主持社科、省社科项目等5项,参与社科重大项目1项。在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近30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