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现代变迁 农业科学 秦莹,李伯川 编
none
¥
33.55
4.8折
¥
70
全新
仅1件
作者秦莹,李伯川 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69230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53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70元
货号xhwx_1201135596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云南少数民族科技与》丛书序
序一
序二
导言
章傣族稻作与传统灌溉制度
节傣族稻作
一、傣族稻作历史
二、傣族水稻耕作
三、傣族稻作
第二节水利灌溉制度
一、传统水利灌溉系统
二、傣族水利思想
三、傣族水利灌溉制度
第二章“板闷制”的运行及其价值
节“板闷制”的运行机制
一、垂直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家臣”管理体系并列
二、行政命令与治水法规并行
三、“科学”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四、公合理的分水制度
第二节“板闷制”的支撑制度
一、“垄林”管理制度
二、土地使用制度
第三节“板闷制”的特点
一、民族
二、历史
第四节“板闷制”的价值取向
一、“拔多拔坑”:制度安排的价值
二、“澜召领召”:制度强化的价值
三、从“哈滚”走向“甘勐”:制度创新的价值
第三章从“板闷制"到“库渠制”
节水利灌溉制度的现代转型
一、土地所有权发生根本转变
二、稻作生产方式发生巨变
三、初步建成现代水利灌溉系统
第二节“库渠制”的运作机制
一、灌溉工程分级管理
二、管理法规相继
三、岁修养护除险加固
四、管用结合调控用水
第四章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保护与开发
节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优异
一、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特异
二、傣族传统水利灌溉技术的优异
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适
第二节保护与开发模式探讨
一、研究保护模式
二、保护开发模式
三、保护区模式
四、旅游开发模式
结语
参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简介:
傣族的稻作源远流长,傣族也因此被誉为早培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现代变迁察了傣族稻作与传统灌溉制度、“板闷制”的运行及其价值,论述了傣族传统灌溉制度从“板闷制”到“库渠制”的变迁,并对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本书关于傣族传统灌溉制度及其变迁的部研究著作,适合科技史、民族学的研究者与爱好者,非物质遗产的爱好者、水利系统与民委系统对民族科技感情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秦莹,汉族,陕西西安人,民族学博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现任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负责人。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研究,公开发表学术80余篇,主要著作有“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礼仪(独著)、中国饮食娱乐史(合著)、高原绽放小康之花(合著)、半边天的高原特农业梦(合著),主编科学技术史理论及相关问题研究,副主编云南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云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研究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