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通史 中国历史 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 主编
迄今为止青海一部通史巨著
¥
57.75
5.9折
¥
98
全新
库存71件
作者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 主编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5050447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760页
字数69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1497640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古代卷
章从灿烂的古看青海先民的活动
节青海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第二节马家窑的卓异风采
第三节青铜器时代诸
第二章青海羌人及其与中原的关系
节青海羌人的早期活动
第二节秦汉时期青海羌人各部的繁衍及其迁徙
第三节西汉对河湟地区的初步经营
第四节东汉对青海东部地区的统治与开发
第五节青海羌人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
第六节魏晋时期诸政权对青海东部地区的争夺与经营
第三章十六国至隋代的青海及鲜卑诸部的迁入与立国
节十六国时期民族迁徙浪潮中诸王国对河湟地区的统治
第二节南凉王国的兴衰
第三节草原王国吐谷浑
第四节丝绸之路青海道
第五节北朝诸政权及隋朝对青海地区的统治
第六节十六国至隋代青海的经济与
第四章唐朝与吐谷浑、吐蕃在青海的战和关系
节唐初在青海东部的行政建置及与吐谷浑的关系
第二节吐蕃向青海地区的扩张与吐谷浑国的败亡
第三节唐蕃在青海地区的争夺
第四节吐蕃占领时期的青海
第五节唐代青海地区的经济与
第五章青唐吐蕃政权及宋、金、西夏在河湟的交替统治
节唃厮啰与青唐吐蕃政权的兴起
第二节立国初期青唐政权与宋、西夏的关系
第三节阿里骨父子的统治危机与王赡西征
第四节宋军西入青唐与青唐吐蕃政权的解体
第五节宋、金、西夏对青海东部地区的交替统治
第六节宋代青海地区的经济和
第六章元明时期的青海及新的多民族格局的形成
节元朝对青海地区的治理
第二节明朝在青海的卫所建置与土官制度的普遍推行
第三节元明时期青海地区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出现
第四节明中后期东蒙古部落入居青海
第五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青海的活动
第六节元明时期青海地区的社会经济
第七节元明时期青海地区的教育与
第七章清代前期的青海
节和硕特蒙古南迁青海及其与清朝的关系
第二节清朝对青海的全面施政
第三节乾隆年间苏四十三的撒拉族反清斗争
第四节蒙古诸旗的衰敝和黄河以南藏族向环湖地区的迁移
第五节清前期青海社会经济状况
第六节清前期青海地区的教育与
近代卷
第八章近代初期的青海
节政治经济结构与民族问题
第二节咸同时期回族撒拉族的反清
第三节光绪乙未年的“河湟事变”
第四节西方殖义势力向青海地方的渗透
第九章民国初年风云变幻的政局与青海建省
节辛亥时期青海各族的反封建斗争
第二节马麒移师西宁及对青海的经营
第三节国民军入青及青海建省
第十章马步芳统治青海
节从马麟主政到马步芳出任青海省
第二节马步芳统治时期的青海政治
第三节军队的膨胀及对各族的
第四节对的经济盘剥
第十一章马步芳对长征红军的阻击
节红军长征途经果洛地区
第二节青马军赴河西阻击红西路军
第三节红西路军被俘将士在青海的悲壮斗争
第十二章青海军民的抗救亡活动
节各族各界积极声援抗
第二节骑八师赴中原参加抗
第十三章马氏军阀的覆灭与青海的解放
节青马军出兵陇东参加内战
第二节青海解放
第十四章近代青海传统经济的缓慢发展
节农业
第二节畜牧业
第三节手与采矿业
第四节商业
第五节农牧业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及租佃关系
第十五章近代青海新兴经济行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节金融业
第二节邮电通信业
第三节近代交通业
第四节机器
第五节工商业资本的构成
第十六章近代青海的社会概况
节人概况
第二节农业区社会概况
第三节牧业区社会概况
第十七章近代青海的教育
节近代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普通初等、中等教育的缓慢发展
第三节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步履维艰
第四节民族教育的起步
第十八章近代青海的科技、与
节科技
第二节
第三节
大事记(远古~1949年)
内容简介:
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的青海通起远古,下迄1949年中华共和国成立,全书分古代与近代两卷,内容涉及青海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尤其突出青海各民族递嬗演变的历史进程,青海地方与延续不断的交往和政治、经济等的联系,以及近代青海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迈步的缓慢历程。该书体例严整,条贯清晰,资料详实,有断有识,既可以纵览青海历史演进之脉络,也可横观一时一地之历史内涵,是一部可窥全貌的通史专著。
作者简介:
崔永红,1949年生,甘肃古浪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现已退休。主要研究方向:青海地方历史。主要著作有青海通史青海经济史古代卷青海简史(合著)等。
张得祖,教授,男,1948年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青海省很好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地方史的与研究,发表学术20多篇,主编青海历史、历代开拓西部人物选传、青海通史3部著作,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很好作品提名奖,青海历史获教委很好乡土教材.
杜常顺,教授,男,汉族,1963年12月7出生于青海化隆,籍贯河南新野。历史学博士,青海省很好专家;2009年“很好人才”。现为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学术兼职为青海省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等学术期刊发表30余篇,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励,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
精彩内容: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很不衡。这种是在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发展的不衡,使得各地区历史发展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这些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在一般中国通史著作中是很难给予反映的,于是,区域历史的研究得到普遍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经编著出版了本地区的通史,这些通史著作努力开发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源,突出各地的地方特,将区域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为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诸多学科的和研究、为广大读者学了解当地的历史提供了良好的读物。它对于丰富群众的历史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海通史的编著出版,为我国区域通史著作之苑再添新葩,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青海省位于祖国西北,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中国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这里是长江、黄河发源之地,故青海又有“江河源”之称。青海省地域辽阔,面积72.12万方公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的四大省,其东面、北面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四川省毗连,南与西藏、西与新疆为邻。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1998年末实有人50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占人的40%,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青海省境内雪峰挺拔,湖泊星罗棋布,还有茵茵的草原、绿洲,纵横交错的江河溪流和无垠的广漠大川,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独具神韵的高原景观。青海不仅自然风光雄奇瑰丽,她的历史也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的资源,值得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然而历的青海地区,由于远离政治、经济和中心,历代统治者往往视之为偏僻之地加上本地区人文落后,历史典籍中对青海的记载少而零散,人们对青海历史的了解大多是一鳞半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对该地区历史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但70年代以前,研究水仍比较低。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短短的20年间,青海省社会科学研究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取得了辉煌成,地方历史的研究在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古学成果不断问世,一些散见的金石、简牍、档案及少数民族文字史料得到挖掘、整理、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料匮乏的缺憾,大大拓展了青海历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年来,史学工作者发表、出版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水的有关青海历史的文章和专著,内容涉及青海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各个领域,反映出青海区域史的研究水在整体上已有很大提高。目前,虽然对青海历某些问题的争论仍然存在,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在基本的方面已经达成或接近达成学术上的共识,这为撰写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的通史著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正是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多年来从事本专业研究的积累和心得,发挥集体协作的优势,撰写了这部青海通史。如果说这部通史在学术上取得了一些成的话,那么,成应当主要归功于广大为青海地方史研究作出贡献的专业和非专业的史学工作者。青海通史是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了解青海历史的需要而撰写的,它是一部力求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青海历史的学术专著。其时限上起远古,下迄1949年中华共和国成立,内容涉及青海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史原则,尽大的努力,以提高本书的科学、准确、可读。为了突出地方特,我们尝试依据历青海不同民族的递嬗演变的轨迹划分历史段落,设置章节,而不强求所分段落与中国历史朝代保持一致。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着力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同时,对近代部分的记述略详于古代部分。近代卷中,着意加大了经济史的分量,还设专章反映社会状况。我们认为这样做能较好地反映青海历史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全方位地认识历史。尽管我们想把这部书写得更好一些,并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做了许多尝试,但由于受学识水的,也受本领域整体发展水的制约,本书难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遗憾,我们诚挚地欢迎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加以改进。本书的撰写工作是从1996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省内几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都有编撰青海通史的规划或计划。1996年,青海通史课题被列为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和青海省教委高校教材建设重点项目,由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联袂承担。崔永红为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顾问赵盛世教授在课题策划、撰稿、统稿的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也做了不少具体工作。全书的编写工作在主编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的共同主持下进行。撰稿工作从1996年10月开始,1999年2月完稿。撰稿分工情况是:前言、、九、十、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由崔永红执笔;第二、三章由张得祖执笔;第五、六章和第七章中的、四节及第八章中的、四节由杜常顺执笔;第四章和第七章中的第二、三、五、六节由赵珍执笔(其中第四章的至四节经杜常顺改写定稿,第五节经张得祖改写定稿);第八章中的第二、三节和第十二章由刘景华执笔;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中的第二节由邓慧君执笔;第十一章和第十八章中的、三节由张生寅执笔。书后所附大事记由崔永红、张得祖执笔。书中三幅地图由崔永红草绘。初稿完成后,由赵盛世、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分别对全书做了初审工作,张得祖、杜常顺重点负责古代卷的统稿工作,崔永红重点负责近代卷的统稿工作,崔永红同时对全书作了终审定。书稿清样排出后,承蒙李文实、谢佐、蒲文成、白文固、许新国、杨效、南文渊等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审阅,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的特约编辑吴均、王昱、王本敏先生及责任编辑李永华、戴发旺同志认真校阅、修润全文,对提高本书的质量付出了不少心血。在本书的编撰、出版过程中,得到青海传部田源部长等的关心与指导,同时也得到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青海出版社以及省教委、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大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