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易读 中国哲学 张洪源
  • 庄子易读 中国哲学 张洪源
  • 庄子易读 中国哲学 张洪源
  • 庄子易读 中国哲学 张洪源
  • 庄子易读 中国哲学 张洪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易读 中国哲学 张洪源

none

20.65 4.9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洪源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62085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74页

字数222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xhwx_1201378663

上书时间2024-12-25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齐物论》
感悟一 物我两忘 大道是谁
感悟二 道不可说 无是无非
感悟三 实相无相 非彼非我
感悟四 执着成心 无有为有
感悟五 放弃自我 不用明鉴
感悟六 触目菩提 随缘任运
感悟七 无内无外 无法
感悟八 无始无终 无大无小
感悟九 万物同 无分无辨
感悟十 梦有六趣 觉无大干
感悟十一 是非一如 争辩不能
感悟十二 梦醒一如 物化

内容简介:

在研读庄子的齐物论以前,开篇引用了庄子的几段话,并不是想证明什么,只是想说解读古人的著作是无圭臬可寻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都可能打开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可以浮想联翩地探索古人著作中的奥妙。但是,古人的智慧和学问是不能用我们的一般常识和思想去解读的。那么,在研究古人经典著作时,我建议尽量把精力放在原典中,按自己的修为能力反复阅读,反复推敲,对他人的释义论著只是略加参,其左右你的思路。释迦牟尼佛在入灭之前为他的弟子们做过这样的“四依法”开示:“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可见佛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预知,在末法时代的人们对经典会做出这样和那样的不同解释。而我们所看到的历朝历代的学者们对古人经典的解释也正是这样,因其修为程度的不同而各有其解,所有学者都是带着各自的主观思想来释义著论的。我们也无法评判哪个对哪个错,因为每个人的修为不同。所以我感觉,要想真正做好学问,专享的办法是直接从原典入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

作者简介:

张洪源,1962年出生,山东省莱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精彩内容:

"庄子探赜对于研究古人的经典名著,我抱着一颗无限崇敬的心,尽力想穿越时空回到他们身处的时代,走进他们的著作里去探赜索隐。历朝历代研究庄子的学者很多,对其注疏也颇多,但理解却很不一致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对有些句子的注疏有着天壤之别。而这我们也无法去深入探究,因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语意和语境不同,因此对古人的理解也不同。憨山道者德清(明建邺)在老子道德经解中这样写道:“老言古简,深隐难明。”由此可见,你想用的白话文去解释翻译文言体的古经典,差不多也像英语翻译汉语一样,只能译个大概,甚至有的根本无法翻译明白。譬如用英语翻译中文的“武术”二字,翻译成了“中国功夫”,中国各行各业“功夫”多的是,难道只有武术吗?“五四”以后中国古汉语是什么情况这里我们不谈了,想用白话文去解读深隐难明、简而古老的古文言,的确是一件困难之事。因此,有时候也只能是张说张的、李说李的,解读的深浅与否也只能凭个人的修为了。历来不乏学者在研究这些古经典时非常喜欢玩断章取义的文字把戏,当然这也无可厚非,老子云“无可,无不可”嘛!庄子云:“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大意是:“道未曾有准确的界限区分,言语未曾有准确的常理,为了证明自己的‘是’而有了边沿界限。我们来说明一下这个界限:天地间是有左有右的;人类是有伦有理的;人类理念是有分有辩的;人类生活是有竞有争的,这八类可称谓八德。天地四方之外,圣人怀有而不辩论;天地四方之内,圣人辩论而不决议。”庄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传入中国。等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佛、道之间有很多东西是那么相似,甚至一致。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两句话,道尽了禅机,可以说是禅的根本法则。“拣择”“憎爱”,不是挑选,也不是爱恨,是取舍分别之义。其实语言文字也是拣择,也是一种分别知识的过程,而后才有言语,便是拣择。只要我们张开嘴巴一讲话,是分别拣择的开始。有人要说了,既然这样那还说什么?是的,问题来了,还说什么?用禅宗的话讲这也是个话头,我们可以好好地参一下。我曾经在我的画上题写过这样一首诗:“智人遥指天上月,是为迷人解心惑。莫把指头当月亮,明心见是真诀。”这里我们不谈什么仄关系、工整对仗和韵脚,因为言论没有永恒的真理和标准。所以庄子说:“天地四方之外,圣人怀有而不辩论;天地四方之内,圣人辩论而不决议。”庄子云:“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大意是:算是我与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输了,难道你的结果对了,我的结果错了吗?如果我胜了,你输了,难道我的结果对了,你的结果错了吗?那么究竟我们两个谁的对,谁的不对呢?还是我们两个都对,或是都不对呢?我与你不可能相互知道,世人本来有自己的偏见偏信,谁又能给我们做出正确的裁判呢?使用观点和你相同的人来裁判吗?既然观点与你相同,哪能做出公正裁判呢?使用观点和我相同的人来裁判吗?既然观点和我相同,哪能做出公正的裁判呢?使用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裁判吗?既然观点不同于我和你,哪能做出公正的裁判呢?使用观点与我和你相同的人来裁判吗?既然观点与我和你相同,哪能做出公正的裁判呢?因此我与你还有别人,全都不能相互知道,那还等待谁呢?辩论中言辞变化是相互对立的,要想他们不相互对立,和相待要顺从自然的分际,分际的边缘要顺从自然的圆环,原因是一年到头循环往复没有始终。为什么说和相待要顺自然的分际呢?“对”与“不对”一样,“是”与“不是”一样。对你结果“对”了,而对不同于“对”的“不对”也不用争辩说“不对”了;是你结果“是”了,而与“是”不同的“不是”也不用争辩说“不是”了。舍弃生死忘掉是非,游心于无穷,所以寄辩说于无穷。这一段中庄子的言外之意是让我们从宇宙“实相”之理中去领悟,证悟了“实相”也回归“自”。菩萨戒经中云:“我本元自清净。”因为我们的自里本来清净,什么都没有。六祖坛经中云:“菩提本自,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要见得清净自,需要在妄心中觉悟,其实妄心也是清净心!并不是妄心之外有个什么清净心可觅得的,离开妄心无净心,净心由妄心而得,所以说:“净心在妄中。”修道者,只要能行正道,忘掉死生,忘掉是非,畅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见自清净,便处处般若,在在般若。不著三界,不离三界,那么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也不消自净,不空自空了,在在处处皆放光明。因此圣人们不去分辨是非,把自己寄托于自然均衡、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