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新材料 张玉霞 编
  •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新材料 张玉霞 编
  •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新材料 张玉霞 编
  •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新材料 张玉霞 编
  •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新材料 张玉霞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新材料 张玉霞 编

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六种及其与层状硅酸盐的纳米复合材料,系统全面,实用强

54.25 6.1折 89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玉霞 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5216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96页

字数365千字

定价89元

货号xhwx_1201519746

上书时间2024-12-17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概述
1.1简介
1.2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1.2.1可降解聚合物
1.2.2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分类
1.3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能
1.4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生产与应用
1.4.1合成的天然可生物降解塑料
1.4.2石化基可生物降解塑料
1.4.3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加工
1.4.4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应用
1.5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1.5.1层状硅酸盐的结构及其表面处理
1.5.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1.5.3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1.5.4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
1.6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参文献
第2章聚乳酸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2.1概述
2.2的合成
2.3的结构与能
2.3.1熔融能
2.3.2结晶能
2.3.3流变能
2.3.4力学能
2.3.5热稳定
2.3.6气体透过率
2.3.7溶解
2.4的生物分解机理
2.5加工技术
2.5.1干燥
2.5.2挤出成型
2.5.3注成型
2.5.4拉吹成型
2.5.5流延薄膜技术
2.5.6挤出吹塑薄膜
2.5.7发泡成型技术
2.5.8纤维成纤技术
2.5.9超细纤维的静电纺丝
2.6的全生物降解共混物
2.6.1族共混物
2.6.2/pbat共混物
2.6.3/pha共混物
2.6.4/ppc共混物
2.6.5/pbs共混物
2.6.6/pcl共混物
2.7/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2.7.1制备方法
2.7.2结构与能
2.7.3加工
2.7.4不同表面活剂处理的纳米黏土对/黏土纳米复合材料能的影响
参文献
第3章聚羟基烷酸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3.1概述
3.2phas的合成
3.2.1微生物合成路线
3.2.2化学合成路线
3.3pha的能
3.3.1物理与力学能
3.3.2结晶能与熔融行为
3.3.3生物降解
3.3.4化学能
3.4phas的改
3.4.1物理改
3.4.2化学改
3.4.3生物改
3.5pha的发泡
3.5.1模压法
3.5.2真空干燥法
3.5.3注法
3.5.4挤出法
3.5.5釜压法
3.6pha/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3.6.1制备方法
3.6.2phb/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3.6.3phbv/mmt纳米复合材料
3.6.4黏土种类及其表面处理对phas/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
参文献
第4章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4.1概述
4.2pbs的合成
4.2.1直接酯化法
4.2.2酯交换反应法
4.2.3扩链反应法
4.3pbs的结构
4.4pbs的能
4.5pbs的成型加工
4.5.1挤出成型
4.5.2注成型
4.5.3发泡
4.6pbs/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4.6.1pbs/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4.6.2pbsa/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4.6.3结构与能
参文献
第5章聚己内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5.1概述
5.2pcl的合成与结构
5.3pcl的能
5.3.1物理与力学能
5.3.2结晶能
5.3.3热稳定
5.3.4化学能
5.3.5生物降解
5.3.6生物相容
5.3.7渗透
5.3.8形状记忆特
5.4pcl的加工
5.5pcl/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5.5.1制备方法
5.5.2微观结构
5.5.3能
5.5.4pcl/omls的发泡
参文献
第6章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6.1概述
6.2pbat的能
6.2.1基本能
6.2.2生物分解能
6.2.3加工能
6.3应用
6.4pbat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共混改
6.4.1pbat/共混物
6.4.2pbat/pbs共混物
6.4.3pbat/phbv共混物
6.5pbat/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6.5.1制备方法
6.5.2结构
6.5.3力学能
6.5.4结晶与熔融行为
6.5.5热稳定
6.5.6降解能
参文献
第7章聚醇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7.1概述
7.2pva的合成
7.3pva的能
7.4pva的加工
7.4.1分子复合实现pva热塑加工
7.4.2pva热塑加工新技术
7.5pva/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7.5.1制备方法
7.5.2能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其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醇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合成工艺、物理能与力学能;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方法,包括共混改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等)、相态结构、熔融行为与结晶能、力学能、流变能等。本书涵盖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六种及其与层状硅酸盐的纳米复合材料,系统全面,实用强。

精彩内容:

传统塑料的广泛应用,在消耗大量石油和资源的同时,由于不能自然降解以及回收的不利,燃烧时又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7257个企业的塑料制品产量为7387万t,塑料表观消费量达9325万t;据估测2014年塑料回收利用量达到2825万t。尽管部分塑料得到了回收和再利用,但是大多数的废旧塑料都需要采用填埋、焚烧等方法来处理,尤其是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包装废弃物。20世纪的后10年,塑料制品应用快速增长的领域是包装。目前,塑料产量中41%用于包装,而其中又有47%用于食品包装。塑料包装常用材料,如聚烯烃等几乎全都是石油基产物,消费后弃于环境中,终成为无法自然降解的废弃物,如何处理这些塑料废弃物已成为一个全球难题。由此迫切需要开发绿聚合物材料,在其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使用后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环境关注度的加大,以及石油资源的趋紧缺,来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一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塑料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还缓解了石油资源紧张的盾。来,世界上很多,尤其是发达十分重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研究和生产,开发成功的品种已有几十种。主要有聚羟基烷酸酯(pha)、聚乳酸()、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聚醇(pva)等。我国也对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期开发出可化生产并大量使用的品种和产品。但是,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一些能缺陷,如脆、耐热差、熔体强度低等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研究表明,用无机填料制备复合材料是改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某些能的有效途径。目前正在开发的各种纳米聚合物增强材料中,研究多、深入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用层状硅酸盐纳米矿物(黏土、蒙脱土等)作增强相,因为其来源广泛,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环境友好。通过采取适当的加工方法,添加适量黏土的聚合物/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其一些能,如力学能、热稳定、结晶能、阻透能、阻燃能等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蒙脱土(黏土)是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为常用的层状硅酸盐之一。在可生物降解塑料中研究与应用得多的无机填料也是纳米黏土,通过溶液插层、熔融插层和原位聚合插层等方法可制得不同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黏土、蒙脱土等)纳米复合材料,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ha/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b/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cl/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bat/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va/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等,其能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可生物降解塑料种类很多,本书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6种生产量较大、研究较多的、pha、pb、pcl、pbat和pva可生物降解塑料及其相对应的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阐述其化学结构、微观结构、物理能与力学能、熔融行为与结晶能、流变能、阻透能、阻燃能等。由于多糖类、脂类、蛋白质类等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本书未涉及。二氧化碳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目前的生产量较少,其与纳米黏土的复合材料研究也很有限,也未进行阐述。由于合成技术及能、价格等方面的原因,相较于石油基的热塑塑料,如聚、聚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生产量相对较少,目前仍是研究较热,但实际应用量还有限。希望广大和研究人员关注其制备和改技术,以促使其大量应用,在程度上解决传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翁云宣、、项爱民、王向东、周洪福、刘伟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此表示感谢。感谢江苏宜兴光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与作者开展的项目研究工作,启动了本书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了外出版的许多相关书籍及公开发表的学术与研究(全都在相应章节的参文献中列出),在此对相关参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工商大学的资助,在此也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作者水所限,尽管做了努力,对本书编写时所拟定的宗旨会有未体现之处。书中错误、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祈望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张玉霞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