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 癌症传套装 生物科学 (美)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none
¥
114.35
6.5折
¥
17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426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93页
字数540千字
定价176元
货号xhwx_1202729225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言骨肉同胞i
部分“遗传科学昙花一现”——遗传物质重见天(1865-1935)001
章围墙花园003
第二章“谜中之谜”016
第三章“空中楼阁”031
第四章他爱之花038
第五章“名叫孟德尔”049
第六章优生学058
第七章“三代智障已经足够”075
第二部分“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揭秘遗传机制(1930-1970)085
章“身份”087
第二章与和解100
第三章转化112
第四章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121
第五章“愚蠢的分子”137
第六章dna双螺旋144
第七章“变幻莫测的难解之谜”169
第八章基因的调控、复制与重组182
第九章基因与生命起源196
第三部分“遗传学家的梦想”——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1970-2001)213
章“交互换”215
第二章现代音乐229
第三章海边的爱因斯坦240
第四章“克隆或”252
第四部分“人类是适合的研究对象”——人类遗传学(1970-2005)271
章父亲的苦难273
第二章诊所诞生278
第三章“干预,干预,再干预”292
第四章基因定位298
第五章基因组时代316
第六章基因地理学家330
第七章人之书(共23卷)348
第五部分镜中奇遇——遗传一致与“常态”(2001-2015)353
章“不分彼此”355
第二章遗传算法380
第三章后一英里400
第四章冬饥荒423
第六部分后基因组时代——遗传学的命运与未来(2015-)449
章未来的未来451
第二章基因诊断:“预生存者”474
第三章基因:后人类时代503
后记辨别身份526
致谢537
大事年表541
词汇表542
译者注记546
注释548
内容简介: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有了更新的。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他曾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2010年,他出版著作众病:癌症传,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时代杂志称其为“1923年以来有影响力的100本英语书之一”。2016年,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榜单,成为纽约时报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马向涛,男,2002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博士,研究员,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致力于细胞转导通路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凋亡、恶潜能及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来已有100余篇在30余种外期刊上发表。参与编写结肠与直肠外科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试指南一外科学专业等多部著作。目前担任北京市海淀区医疗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主任,负责信息化建设、卫生统计与医疗资源共享。
精彩内容:
“基因”的概念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信息的基础。本书讲述了基因这个科学历史记录具挑战与危险的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未来。我使用“危险”这个形容词来表述并非危言耸听。在整个20世纪中,“原子”“字节”以及“基因”这三项极具颠覆的科学概念得到迅猛发展,并且成功人类社会进入到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尽管这些概念在1纪时为人们所预见,但是直到20世纪它们才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些概念在问世之初只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可是它们后来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终对、社会、政治以及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目前,这三项概念在结构上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框架均由基本的组织单元构成:例如原子是物质的小单元,字节(或比特)是数字信息的小单元,而基因则是遗传与生物信息的小单元。
为什么这些小可分单元聚沙成塔的属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其实非常简单—由于物质、信息与生物均具有固定的内在结构,因此只要理解小单元组成可以把握整体情况。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teven)曾经写道:“化零为整,化整为零。”他指的是语言表达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尽管句子本身的含义要比每个单词更为丰富多彩,但是你只有在理解每个单词的基础上才能读懂整句话的意思。而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单元也会遵循这个道理。任何一个有机体的结构都要比组成它的基因复杂,但是你只有先了解这些基因才能领悟其玄妙之处。1纪90年代,当荷兰生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hugo de vrie)偶然接触到基因概念时,他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量相对较少的某些因子经过不计其数的排列组合后形成了整个有机世界像研究物理与化学需要回归到分子与原子层面一样,我们需要通过生物科学手段来了解基因在大千世界中发挥的作用。”
原子、字节以及基因概念问世后,人们对于它们各自相关的领域从科学与技术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不从原子层面探寻物质的类型,那么人们将无从解释物质的这些现象。例如为什么金子会发光?为什么遇到氧气会燃烧?如果不了解数字信息的组成结构,那么人们亦无法理解计算机运算的复杂。例如算法的本质是什么?数据保存与破坏的机理是什么?某位1纪的科学家曾经这样写道:“直到人们发现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后,炼金术才能被称为化学。”基于同样的原因,我在本书中的观点也非常明确,人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基因概念的基础上,才可能领悟有机体与细胞的生物学特或演化规律,并且对人类病理、行为、格、疾病、种族、身份或者命运做出判别。
但是新概念的应用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例如掌握原子科学是控制核反应的先决条件(人类却通过控核反应制造出了)。随着我们对基因概念的了解不断加深,人类在尝试纵有机体的技术和能力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我们发现遗传密码的本来面貌竟然如此简单:人类的遗传信息仅通过一种分子并按照单一编码规律即可世代相传。有名遗传学家托马斯?摩尔根(thoma morgan)曾经这样写道:“遗传学的基本是如此简明扼要,我们相信可以实现改变自然的梦想。而人们以往对于遗传规律的神秘感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
目前人们对于基因的理解已经臻完善,并且由此摆脱了实验室阶段的束缚,我们开始有目的地在人类细胞中进行研究与干预工作。染体是细胞中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其外形好似细长的纤维,上面携带有成千上万个以链状结构相连的基因。人类共有46条染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另外23条来自母亲。基因组指的是某个有机体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可以把基因组当作一部收录所有基因的百科全书,其中涵盖了注释、说明与参文献)。人类基因组大约包括21000至23000个基因,它们在人体、细胞修复以及功能维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鉴于基因技术在过去20年间得到迅猛发展,因而我们能够从时间与空间上破解部分基因发挥上述复杂功能的机制。
不仅如此,我们偶尔也会通过定向改造基因来影响它们的功能,终使身体、生理机能甚至人类本身发生改变。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遗传学在科学界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起初我们在研究基因时只是想了解它们在影响人类特征、别或者格时起到的作用。可是当我们开始设法通过改造基因来影响人类特征、别或者行为的时候,其意义已经截然不同了。前者的意义可能只局限于心理学与神经学进展,而充满挑战与风险的后者才应该万众瞩目。
民也能够意识到的变革力量
当我集中精力于本书创作时,人类正在学如何改变有机体中由基因组决定的遗传特征。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仅仅在过去的4年间(2012―2016),我们已经发明出按照既定目标较为改变人类基因组的技术(尽管这些“基因工程”技术的安全与可靠还有待慎重评估)。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个体基因组来预测人们未来命运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虽然通过这些技术预测出的结果的真实尚需验证)。尽管人类已经“读取”了基因组的秘密,但是在三四年前,我们还纠结于如何批量“复制”基因组的问题。
即便是民百姓也能够意识到这种变革的力量,而我们正紧跟基因时代的脚步义无反顾地向前飞奔。一旦人类认识到个体基因组编码的命运本质(哪怕我们的预测水还具有不确定),并且掌握了定向改变这些可能的技术(哪怕这些技术还处在低效与烦琐阶段),那么我们的未来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有名小说家?奥威尔(george orwell)曾经写到,在家眼中,每个人都将显得一无是处。但愿现在的疑虑只是杞人忧天:当我们具备理解与纵人类基因组的能力时,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概念也许将发生改变。
原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我们朝思暮想试图去驾驭这种控制物质与能量的本领。基因理论则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基础,我们努力找寻这种主宰灵魂与肉体的方法。在基因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充满了人们对于青春永恒的执着追求,其中也不乏命运多舛的梦想神话,同时还有创造人类的壮志豪情”。而这部作品主要记述了人们在基因发展目前攻坚克难的故事。
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书内容的编排按照时间顺序与故事情节展开,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该故事起源于孟德尔(mendel)种植豌豆的花园。1864年,他在摩拉维亚一座不起眼的修道院里发现了“遗传因子”,可惜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旋即被人们遗忘(“基因”一词直到几十年后才问世)。孟德尔定律与达尔文进化论有部分内容不谋而合。基因概念的横空出世使得英美两国的改革派喜出望外,他们希望通过纵遗传规律来加速人类进化与解放。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已经达到疯狂的极限,他们利用某些残忍的人体实验来验证优生学理论,其中包括监禁、绝育、以及灭绝人的屠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证实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如果我们使用专业术语来表述基因的“作用”,那么基因是通过编码化学信息来合成蛋白质,从而控制生物的状并且行使生物学功能。詹姆斯?沃森(jame waton)、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 crick)、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与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alind franklin)都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揭示了dna三维结构的奥秘,并且提出了具有标志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学说。随后科学家们乘胜追击,迅速破解了遗传密码的规律。
20世纪70年代,有两项对遗传学起到重要影响的技术问世,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它们分别代表着基因的“读取”与“复制”(“基因克隆”包括所有用于从生物体中提取基因,然后经过一系列体外作后获得杂交基因,并且这些杂交基因可以在活细胞内大量复制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人类遗传学家开始使用这些技术比对并鉴别疾病相关基因,例如亨廷顿病与囊纤维化。开展此类基因鉴定工作意味着遗传病管理进入了新纪元,而这些技术能够让父母对胎儿进行筛查,如果胎儿携带危害健康的突变基因,那么父母可以选择终止妊娠(对于许多为胎儿检测唐氏综合征、囊纤维化或者泰伊—萨克斯二氏病基因的父母,以及那些接受brca1或brca2基因检测的女而言,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基因诊断、管理与优化领域的受益者)。本书讲述的故事并非遥远的梦想,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基因突变,这也为深入了解此类疾病的遗传学改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则将该领域推至自然科学的,并且在堪称典范的国际合作中顺利完成了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正式公布。根据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方向,我们将从基因层面来理解人类遗传过程中变异与“正常”的行为。
与此同时,基因还涉及某些敏感内容,例如民族关系、种族歧视以及智力差异,当然这也可能成为政治与领域中引起广泛争议的焦点话题。除此之外,基因也颠覆了我们对于别、身份以及选择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本书用叙事的手法讲述了基因概念的历史演绎,而我也借此来追忆家族变迁的世事沧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