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论纲 经济理论、法规 洪银兴
none
¥
37.55
4.8折
¥
78
全新
库存115件
作者洪银兴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1099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48页
字数272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xhwx_1202767262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论
章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和历程
节世界现代化进程
一、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二、现代化的拉美模式及其教训
第二节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一、现代化的定义
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建构
一、科学认识西方现代化理论
二、先行现代化的启示
三、现代化模式具有多样
第二章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演进
节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探索
一、“站起来”时代提出现代化目标
二、“富起来”时代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思想
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探索
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一、以为中心的现代化目标
二、全体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三节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意义
一、从少数人的现代化到多数人的现代化
二、从先发的现代化到后发的现代化
三、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四、从霸权崛起的现代化到和发展的现代化
第三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
节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一、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趋势
二、中国的化及其新课题
三、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
第二节现代化之路
一、新型化道路
二、进入新科技和产业前列
三、绿化
第三节产业创新和产业链现代化
一、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创新
二、产业链现代化
第四章信息化和产业基础化
节信息化的现代发展
一、信息化及其经济影响
二、数字经济反映信息化的现代化
第二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化数字化加速新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化数字化培育良好产业生态系统
三、推动三次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信息产业的现代化
五、信息化基础设施
第三节信息化下的产业基础化
一、产业基础化的内涵
二、产业基础化的短板
三、推动以信息化为着力点的产业基础化
第五章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现代化
节城镇化道路的中国创造
一、中国特的城镇化道路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城市化
三、农业转移人的市民化
第二节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城市化
一、现代化赋予城镇新功能
二、城镇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城市现代化
二、增加现代城市要素供给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六章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节农业现代化目标
一、补“四化同步”的短板
二、的粮食安全
三、富裕农民
四、农业发展范式的转变
五、美丽乡村
第二节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一、引入现代发展要素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现代农业
三、土地制度“三权分置”的改革
第三节乡村振兴
第七章生态现代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节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态财富
三、碳达峰与碳中和
第二节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现代化
一、推进生态现代化
二、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绿化和绿城镇化
第三节绿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发展
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
三、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八章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
节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一、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二、现代化包含人的现代化内容
三、人的现代化的内容
第二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
一、人力资本积累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效应
二、医疗卫生现代化
三、教育现代化
第三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一、“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
二、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第九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概述
节分阶段推进现代化
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由追赶型现代化逐步转向赶超型现代化
第二节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一、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二、化同信息化融合发展
三、新时代的“四化同步”
第三节新发展理念指引现代化新征程
一、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培育现代化的新动能
三、现代化的区域推进和协调发展
四、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
第十章现代化的区域协调
节区域发展差距
一、区域自然条件差异
二、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差异
第二节区域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一、由不衡发展战略转向衡发展战略
二、现代化进程的区域时序
三、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方特
四、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跨越
第三节促进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
一、补齐“四化同步”的短板
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三、作为
四、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第十一章科技创新现代化
节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
二、作为现代化基本驱动力的科技创新
三、建设创新型
第二节科技和产业及现代化的机遇
一、新科技和产业的特点
二、当代世界的重大科技创新
三、自立自强的科技战略
第三节创新体系和创新链
一、创新体系
二、科技创新链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
四、科技金融
五、培育技术创新主体
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第十二章新发展格局中推进现代化
节以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国民经济循环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
三、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第二节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
一、超大规模市场
二、突出消费环节的基础作用
三、终消费的形成依赖分配和流通环节的作用
四、内循环的供给侧支撑
第三节新发展格局中的开放发展
一、参与国际分工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二、开放发展由出导向转向创新导向
三、重组产业链国际布局
四、转向制度型开放
第十三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节推动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的现代化方向
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优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
第三节有效市场和有为的合力
一、建设现代市场
二、建设有为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本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本书依据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进行理论学的重要读物。
作者简介:
洪银兴,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现任大学文科教授,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曾任大学党委书记,第四、五届院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87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获得者”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7年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2018年获高等教育级成果奖,入选“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2019年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20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