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衔接特征的英语学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自动评价研究 外语-实用英语 刘国兵
none
¥
42.65
6.9折
¥
61.9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国兵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96985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64页
定价61.9元
货号xhwx_1201880397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
0.1 引言
0.2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实践意义
0.3 本研究概述
0.4 本书结构
0.5 小结
章 语篇连贯研究文献回顾
1.1 衔接与连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1.1 衔接
1.1.2 连贯
1.1.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1.2 已有研究概述: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概述
1.2.2 两种研究范式
1.2.3 三类研究方法
1.3 对连贯研究主要文献的分类综述
1.3.1 van dijk的语义连贯理论
1.3.2 hoey的词汇衔接理论
1.3.3 halliday&hasan的衔接连贯理论
1.3.4 danés和fries的主位推进理论
1.3.5 hobbs的连贯指称理论
1.3.6 基于语言产出的其他研究
1.4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5 小结
第二章 书面语语篇质量评价文献回顾及本研究所采用的连贯分析方法
2.1 书面语语篇质量评价研究概述
2.2 书面语语篇质量评价的类研究:作文自动评分
2.2.1 作文自动评分的工作
2.2.2 作文自动评分的优越
2.2.3 机器自动评分系统概述
2.2.4 对现有机器评分系统的评价
2.3 书面语语篇质量评价的第二类研究:语篇连贯的测量
2.3.1 语篇连贯量化工具:coh-metrix
2.3.2 mann与thomon的修辞结构理论
2.3.3 grosz等人的向心理论
2.3.4 语篇连贯测量的其他研究
2.4 已有文献对本研究的启示
2.4.1 作文自动评分对本研究的启示
2.4.2 语篇连贯测量对本研究的启示
2.5 本研究对连贯的认识及采用的分析方法
2.5.1 对连贯的认识
2.5.2 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
2.6 小结
第三章 数据准备
3.1 语料
3.2 人工评分标准
3.2.1 制定人工评分标准的理论依据
3.2.2 局部连贯人工评分标准
3.2.3 整体连贯人工评分标准
3.2.4 人工评分权重的分配
3.3 人工评分过程
3.3.1 评分员选择
3.3.2 评分员培训
3.3.3 评分
3.4 人工评分信度报告
3.4.1 句对人工评分信度
3.4.2 段落人工评分信度
3.5 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形成
3.6 小结
第四章 文本及数据分析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工具
4.2.1 文本预处理工具
4.2.2 文本检索与分析工具
4.2.3 数据分析工具
4.3 语篇连贯特征提取
4.3.1 基础变量
4.3.2 语义关系变量
4.3.3 连系变量
4.3.4 连结变量
4.3.5 基于连系与连结关系的综合变量
4.4 数据分析
4.4.1 相关分析
4.4.2 多元线回归分析
4.5 研究流程
4.5.1 模型构建
4.5.2 模型验证
4.6 小结
第五章 学者书面语语篇连贯预测因子
5.1 文本特征变量与语篇整体连贯
5.1.1 基础/语义关系变量与整体连贯
5.1.2 连系/连结变量与整体连贯
5.1.3 综合变量与整体连贯
5.2 文本特征变量与语篇局部连贯
5.2.1 基础/语义关系变量与局部连贯
5.2.2 连系/连结变量与局部连贯
5.2.3 综合变量与局部连贯
5.3 小结
第六章 学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评价模型的构建
6.1 学者书面语语篇整体连贯评价模型的构建
6.1.1 进入回归分析的语篇整体连贯相关变量
6.1.2 整体连贯评价模型概况
6.1.3 整体连贯评价模型方差检验结果
6.1.4 整体连贯评价模型系数的t检验结果
6.1.5 整体连贯评价模型的共线情况
6.1.6 整体连贯评价模型回归方程
6.2 学者书面语语篇局部连贯评价模型的构建
6.2.1 进入回归分析的语篇局部连贯相关变量
6.2.2 初次建模与二次建模情况
6.2.3 局部连贯评价模型的拟合情况
6.2.4 局部连贯评价模型方差检验结果
6.2.5 局部连贯评价模型t检验结果
6.2.6 局部连贯评价模型共线情况
6.2.7 局部连贯评价模型回归方程
6.3 语篇整体连贯评价模型与局部连贯评价模型的验证
6.3.1 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之间的相关及一致
6.3.2 机器评分和人工评分等级一致与相对一致情况
6.4 小结
第七章 研究发现及价值
7.1 研究发现
7.1.1 学者书面语语篇连贯相关变量
7.1.2 构建的模型及能
7.2 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7.2.1 理论方面
7.2.2 实践方面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本研究的拓展方向
参文献
附录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如下: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对研究步骤与流程做简要概述。章和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章主要对外近四十年来有关语篇连贯的研究从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对van dijk的宏观结构理论和hoey的词汇衔接理论进行介绍。前者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我们进行连贯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后者为本研究提供了连贯研究的作原则。第二章从作文自动评分、语篇连贯的测量两个方面对外书面语语篇质量评价文献进行述评,之后提出本研究对于语篇连贯的认识、所持基本观点以及评价语篇连贯采用的方法。第三章与第四章主要报告了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介绍本研究的数据准备情况,包括使用的语料,人工评分标准、过程、结果信度以及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形成过程等。第四章提出了本研究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并介绍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语篇连贯特征的提取方法及过程、数据分析方法与研究流程等。其中专门设立一节内容重点对word语义知识库进行介绍,内容包括该数据库的设计、库中主要语义关系以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等。第五章报告了各种变量与语篇连贯的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之后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确定语篇整体连贯与语篇局部连贯预测因子。所有预测因子将作为自变量进入多元回归分析。第六章详细介绍学者书面语语篇整体连贯与局部连贯两个评价模型的构建情况,包括模型的拟合度、方差检验与t检验结果等。之后从人工评分与机器评分之间的相关以及二者的一致和相对一致两个方面详细报告评价模型的验证过程以及后的验证结果。第七章是本书的结部分,重点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探讨了今后可供拓展的研究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