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执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 政治理论 陈晓红
none
¥
5.35
1.6折
¥
34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陈晓红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ISBN9787514704495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50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34元
货号313_9787514704495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
一、外研究综述
二、斯大林政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三、本书的逻辑思路与框架
章 “党是无产阶级的指挥员和”――执政党质、纲领及特点的理论与实践
一、党是工人阶级的部队
(一)理论来源及现实基础
(二)斯大林对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要的理论阐述
(三)斯大林关于“党是工人阶级的部队”的主要理论内涵
二、执政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一)斯大林在1905年前后提出的“高纲领”和“低纲领”
(二)布尔什维克党在1914―1917年的目标及其实现
(三)1917年后斯大林关于党的纲领的主张
三、“党是无产阶级的工具”的提出以及理论的固化
(一)从理论上说,这一命题是“无产阶级”思想的合理延伸
(二)无产阶级的逻辑发展是“党”
(三)无产阶级工具的暴力化和扩大化
第二章 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党,是列宁主义的党”――执政党思想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思想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武装全党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和实践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二、党是意志的统一,必须不断与反对派作斗争
(一)与托洛茨基和“新反对派”的论战
(二)反对布哈林的右倾机会主义
(三)肃反扩大化和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
三、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保持思想和舆论的一致
(一)哲学、史学及文学艺术界的大批判
(二)加强思想理论工作的宣传和
(三)编写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科书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第三章 “党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理论出发点:执政党是有组织的整体,必须保持党组织的高度统一
二、集中制是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斯大林集中制思想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到列宁的“集中制”
(二)斯大林对集中制内涵的诠释以及实施原则
(三)斯大林坚持党内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嬗变
(四)党内的逐步缺失――从集中制到个人集权制的主要表现
三、干部队伍建设是执政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一)“干部决定”号的提出
(二)选拔干部的方针与政策
(三)干部培养的原则与措施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一)非党组织及群众团体是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二)吸收的分子到党员队伍
(三)非党积极分子是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滋养基地
(四)执政党可以和合作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执政党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斯大林群众路线观的理论继承及现实创新
(一)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
(二)党和群众的关系是英雄安泰与母亲的关系
(三)要紧密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四)群众路线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五)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原则
二、反对官僚主义的主要观点与具体措施
(一)斯大林对官僚主义及其危害的认识
(二)和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
(三)经验教训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与方法途径
(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
(二)“反对把自我批评号庸俗化”
(三)文艺可以作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四、从群众史观到个人崇拜的嬗变
(一)斯大林在与群众关系上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斯大林对主要社会阶层群众的态度和看法
(三)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的泛滥
第五章 红军是“巩固无产阶级的工具”――执政党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强大的工农红军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保证
(一)斯大林的暴力观
(二)苏联红军的初创
(三)1924年后斯大林对苏联红军的全面军事改革
二、坚持党的是军队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政治委员制的建立及“一长制”的几废几立
(二)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保证党对军队的全面
(三)重视军官队伍建设,加强组织
三、强大的国是党和的后盾和柱石
(一)经济建设是国的基础
(二)科学技术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先导
(三)武装力量体制是建立强的组织保证
第六章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党的执政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1924年前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提出
(三)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二、执政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从“新经济政策”到社会主义化方针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化道路的实践
(三)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其经验教训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及基本特征
(一)1936年宪法的颁布及苏联模式的确立
(二)苏联模式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苏联模式下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党是政权的核心”――党的执政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一、斯大林在执政党与政权关系上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坚持党的是一党执政的现实需要
(二)不能把党和政权等同起来
(三)党与苏维埃、工会等群众团体是“指导力量”与“传动装置”的关系
二、1934年以前党政关系的实践
(一)从短暂的党政分开到以党代政的出现(1917―1923年)
(二)党对的确立(1924―1934年)
三、“党管理”的制度定型和强化
(一)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确立了以党代政的框架
(二)1936年宪法的颁布为党政关系模式提供了合法依据
(三)“党政合一”高度集权体制的固定和强化
第八章 “发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党的世界的理论与实践
一、斯大林“世界”观的核心命题及其理论内涵
(一)十月是世界的,是加速世界胜利的助力和工具
(二)十月开启了无产阶级的第三时期,即世界时期
(三)苏联是世界的中心和堡垒,共产国际则是世界的中心
二、斯大林的“东方”观及联共(布)对东方的支持
(一)斯大林的“东方”观
(二)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
(三)斯大林对中国的重视以及对中国的扶持与影响
三、“布尔什维克化”在共产国际推行及其影响
(一)“布尔什维克化”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二)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化”运动的三点原则
(三)“布尔什维克化”运动的异化和泛化
四、世界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困境
(一)斯大林对无产阶级的民族任务和国际任务一致的论证和推导
(二)“工人无祖国”的异化及“保卫苏联”号的误区
(三)共产国际的解散以及“一党独大”的现实
结语
一、斯大林对执政党理论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二、理论与实践的失误及其原因
三、教训和启示
参文献
内容简介:
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斯大林的执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由陈晓红著
作者简介:
陈晓红,湖南省益阳市人。1983年于湘潭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和2002年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史学硕士、博士。现为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靠前法专业硕士生导师。主持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法治建设研究”,参加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多卷本非洲通史、多卷本世界文明非洲卷、多卷本殖义史非洲卷等写作任务;出版专著戴高乐与非洲的非殖民化研究、20世纪靠前风云――列国争雄、合著20世纪靠前风云――纵横捭阖、靠前法、参编非洲通史近代卷、非洲黑人文明、殖义史非洲卷等十几部著作;在西亚非洲、解放报、欧亚观察、阿拉伯世界等报刊发表学术20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