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诊断和流行病学分子技术应用 医学生物学 朱必凤,刘博婷,曾松荣 等
none
¥
19.15
6.0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必凤,刘博婷,曾松荣 等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17914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55页
字数268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xhwx_1201340357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章导论
节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第二节副猪嗜血杆菌的一般描述
第三节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
第四节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
第五节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
第二章副猪嗜血杆菌和猪格拉瑟氏病
节病原学表现
第二节分子分型
第三节致病机理
第四节流行病学
第五节临床症状
第六节诊断方法
第七节和
第三章格拉瑟氏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节临床症状
第二节病理变化
第四章副猪嗜血杆菌的一些经验
节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仔猪的直接细菌定植
第三节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疫苗和保护疫反应
第四节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毒力因子及其在形成保护疫反应中的作用
第五节副猪嗜血杆菌的不同血清型和菌株成了制造单独疫苗的主要困难
第五章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表型分析
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评价
第六章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的疫原
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评价
第七章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的基因分型多态
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评价
第八章副猪嗜血杆菌的mlst分析及数据库建立
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评价
第九章多位点测序分型法对副猪嗜血杆菌群体结构的研究
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连接序列分析
第十章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节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分型
第二节重组和横向基因转移
第三节副猪嗜血杆菌多态和疾病控制
第四节副猪嗜血杆菌亚群
第五节副猪嗜血杆菌群体结构
第六节分类含义
第七节评价
第十一章空肠弯曲茵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系统
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评价
附录1菌株与对应的序列型(st)、等位基因配置文件、克隆复合物(序号)、分离株所处的器官和
附录2肠道细菌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方案
附录3用hsp60探针进行单位点序列分型(slst)
附录416srrna基因测序
附录5副猪嗜血杆菌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方案
附录6
参文献
内容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无数新技术的诞生,使分子生物学有了飞速的发展,从而提升了人类医学、动物医学等各学科研究水的提高。本书介绍来应用于副猪嗜血杆菌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肠道细菌间重复序列技术、单位点序列分型技术、16rrna基因测序技术、外膜蛋白分型技术和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等。书后还增加了附录,提供公开发表的全世界副猪嗜血杆菌分子分型和不同分子分型的作程序。
作者简介:
朱必凤,大物化学专业本科,北京大学硕士班,美国cub访问学者,1982—1999年南昌大物科学系系主任,1997年获教授资格。2000年调入韶关学院,先后任生物系主任,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英东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职务(2000—2014年)。现为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韶关学院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联合实验室教授,美国靠前学者荣誉协会会员。南昌大命科学学院硕士导师(1997年至今),指导硕士25名;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特别是对副猪嗜血杆菌研究已有十多年,在十三个省大型养猪企业分离副猪嗜血杆菌500多株,并对其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分子分型、外膜蛋白与细菌毒和疫原关系、疫中无风险候选抗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美国辉瑞(pfizer)公司的关注并专程找我们洽谈,同时我们与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合作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分子分型。在靠前外期刊:如journalofanimalcience、cellbiologyinternational、geicandmolecularrearch、中国医学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畜牧兽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80多篇,ci收录6篇;主持自然科学项目3项,省级自然科学5项,省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20项。韶关市科技拔尖人才,韶关市很好教师,韶关学院名师。兼职:广东省生物指导委员会委员,政协广东省委委员,民盟韶关市委副主委,韶关市政协浈江区委副。刘博婷(1981—),女,广东韶关学院学士(2005),江西南昌大学理学硕士(2008),现任广东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一直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与研究工作。曾松荣(1964—),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微生物学会较为会员,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本科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韶关市第七届中物教研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微生物育种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等工作。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微生物基因工程、植物内生菌资源、植物内生菌与植物联合修复矿业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等领域。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级、韶关市、校级等10余项和科研课题,发表学术40余篇(其中ci收录2篇)。彭国良,男,韶关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粤北生猪生产及疫病控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1989年7月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与育种专业,获硕士。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和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等成果11项,发表40多篇,主编著作3本,获授权专利2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