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世之学术文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马世之
  • 马世之学术文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马世之
  • 马世之学术文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马世之
  • 马世之学术文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马世之
  • 马世之学术文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马世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世之学术文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马世之

none

51.55 4.1折 125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世之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4903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29页

字数447千字

定价125元

货号xhwx_1201558925

上书时间2024-10-09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古城古国研究
试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的“象天”问题
试论城的出现及其御职能
试论商代的城址
关于西周都城遗址的探索
虞舜的王都与帝都
古城寨城址与祝融之墟问题探索
登封王城岗城址与禹都阳城
新砦城址与启都夏邑问题探索
古视野下的二里头遗址
望京楼城址探索
娘娘寨城址与郑国东迁问题探索
略论洛阳东周王城
驩兜与崇山
涂山地望辨
夏代葛国地望浅析
文王伐崇——兼论崇的地望问题
虢国史迹试探
文明起源研究
试论中原地区的古代与文明
西山城址与河洛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起源问题初探
“覃怀底绩”与黄河文明
中外文明起源问题对比研究
伏羲研究
伏羲女娲与中国远古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
浅议羲皇故里——兼析女娲的发祥地
中原地区的伏羲
黄土高原地带的伏羲
炎黄研究
试析炎黄的发祥地
有蠕氏故里及其相关问题
具茨山黄帝试析
嫘祖与嫘祖故里
从两河流域到溱洧之滨——黄帝族的发祥地研究
颛顼研究
颛顼与龙
颛顼与帝丘
颛顼活动地域地理新证
楚研究
关于楚族的族源及其发祥地
楚都丹阳地望探论
略论楚郢都城市人问题
关于楚之别都
试论楚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关系
楚东迁问题试析
姓氏研究
中华姓氏与姓氏始祖黄帝
怀川文明与温姓之源
叶姓祖地在叶县
宁氏族源在获嘉
蔡姓祖地在上蔡
柳姓之源在濮阳
从芒砀山“天子气”“斩蛇碑”看汉代刘姓的发展
附录:马世之著作存目

内容简介:

马世之学术文集收集了作者马世之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学术近50篇,内容涉及到古城古国、文明起源、伏羲、炎黄、颛顼、楚和姓氏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多视角、多方面的梳理与探索,其中有许多是当时学术界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来,随着新的古资料不断发现,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有必要重新评估。

作者简介:

马世之,河南温县人,1937年12月生,1960年西北大学历史系古专业,长期从事古与历史研究工作。曾任河南省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副馆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古研究所所长。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院特殊津贴。迄今已发表文章30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要有史前研究中原楚研究中原古国历史与中国史前古城等。

精彩内容:

自序我于1937年12月3出生在河南省温县张寺村的一个农家,虽然成分被定为“中农”,实际上家境极其贫寒。温县虽系豫北小县,但战略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史称其控扼三晋云山,容纳百川烟水。太行环其后,长河带其前。南引巩洛,西挟泾渭,东接淮泗,车马辐辏,舳舻千里,风帆上下,百货阜通,素有“天下名都”之美誉。被称为“三魏逵道”,是河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是在此文赋纷华之地读完小学的。中学时期,我似在演三国演义,先后在温县一中、杞县中学、开封二中完成学业,也是说周游了历温、杞、魏三个。1956年,号召“向科学进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被录取到西北大学历史系。西北大学为十四所综合大学之一,是一个“百年老店”,前身为“西北联大”,历史古是其重点学科。西安古称长安,是周、秦、汉、唐故都,古学家云集于此,陈直、石兴邦、金学山、郭宝钧、王仲殊、马得志、张长寿、陈梦家诸先生为讲课,老师们的辛勤教诲,使我终生难忘,铺了我的人生之路。1960年8月,西大后,我被分配到陕西省博物馆陈列部工作。我在馆内除参加周、秦、汉、唐历史文物陈列外,还同何汉南一起参加郑(国)白(公)渠的古调查,加上以前在长武下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古发掘,算是已经迈进了神圣的“古”殿堂。陕西省博物馆历史悠久,前身为西北历史博物馆,馆长武伯纶、陈列部主任何正璜,都是的历史学家,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于1961年发表了处女作说秦,刊登在西安晚报上,曾在馆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年,我被评为“陕西省系统五好青年”,这是我有生以来次获得荣誉称号,为此感到无比荣幸。1964年9月,我从陕西调回河南。新的工作单位是河南省局文物工作队(今河南省文物古研究院)。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立即被分配到新郑工作站参加郑韩故城古,一干是十四五年。在新郑参加钻探发掘的还有安金槐、许顺湛、郝本、杨育彬、任常中等人,他们都是学界精英,后来均成为河南文物古界的领物,因而向有“新郑工作站出”的说法。在这里,经过我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弄清了郑韩故城的规模及布局、韩国地下冷藏遗址、李家楼郑国墓地、后端湾郑国墓地、仓城西郑国墓地、烈江坡春秋战国墓地、大吴楼铸铜作坊遗址、仓城铸铁作坊遗址、白庙范铜兵器窖藏坑等,出土大批珍贵文物。1974年秋,英国作家韩素音女士来新郑参观访问时,盛赞我们正在进行钻探、发掘的郑韩故城堪同意大利罗马古城相媲美。事隔多年之后,2008年3月1,东方今报以战国“王室冰箱之谜”为题,发表长篇通讯,报道了当年我在郑韩故城古发掘的某些情况,我为郑韩故城倾注了大量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青春。1981年,中州书画社出版了我所写的郑韩故城一书,被郑州市列为“我爱中华”的书目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我和郭建邦、张长森、黄世斌等人参加焦枝铁路河南段的古工作。不久,被下放到温县、修武等地农村。等到“”结束后,方才返回郑州,继续到新郑参加古钻探发掘工作。当时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早已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由于新组建了中原文物编辑部,我被从新郑调回编辑部,同时还参与河南历史文物的陈列工作。其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念念不忘学术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先秦城址。发表的文章主要有关于春秋战国的探讨略论城的起源河南淮阳粮台龙山城试析试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再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楚城试探关于西周都城遗址的探索试论城的出现及其御职能略论楚王城试论商代的城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的象天问题玄象与中国古代都城设计关于史前城址的规模与人问题略论洛阳东周王城等,不下数十篇。本古学博士太田阿佐子女士专程来郑拜访,将关于春秋战国的探讨等拿去,译成文在本发表。俄罗斯远东大学的库里娜伊里金娜女士也将郑韩故城一书译成俄文,拟在俄国出版。有些文章被一些大学古专业选入教材或指定为本科生、的篇章,因而颇受学界重视。焦德曾在1988年第3期中州城市研究上撰写笔走龙蛇写千城———记古代城市专家马世之,赵立在1990年第3期中原城市春秋上发表署名文章胸中自有百城烟水———访城市古学家马世之等,给予我在先秦古城研究上以很高的评价。我在河南省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工作期间,曾任陈列部副主任、主任。从1983年开始,任副馆长兼中原文物主编。馆长许顺湛,是我国史前古学家,我除了协助他做好馆务工作外,在学术研究上也得到他的支持与帮助,我所参与编著的河南省博物馆,先后由本讲谈社和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由于工作关系,曾经结识了许多国外学者,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杜樸、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教授宝拉德马特、法国巴黎大学教授杜特兰、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畑耕一郎、东京大学教授小川幸代、鸟取大学教授势隆郎、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谷满等,在许多问题上进行广泛交流,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学术水。1989年1月,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历史学家胡思庸教授之邀,从博物馆调来社科院专职从事历史古研究工作。1993年10月,任古学研究员;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任古研究所所长。2000年,被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院特殊津贴。2004年,被河南省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华伏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洋学会理事、湘鄂豫皖楚研究会常务理事、黄河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炎黄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原姓氏研究会顾问等。在此期间,除对先秦城址继续探讨外,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到中原古国、文明起源、伏羲、楚及姓氏等各个层面。除发表一批重要外,先后出版史前研究中原楚研究中原古国历史与中国史前古城四部专著。中原古国历史与出版于1998年,这是部全面探讨中原地区先秦古国的著作,出版后被赞为“重构古国历史,再铸中原文明”。1992年,史前研究出版不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史学家、楚学泰斗张正明教授正在筹备楚学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邀请学者撰稿,我也名列其中,给我约的书名为楚的北渐,当场被我回绝了。我说:“这样的书名我不能接受。楚族与楚起源于中原,对江汉地区来说,是中原的南下,不存在北渐问题。您还是另请高明吧!”张先生看我讲得有理,依我的意见,将书名改为中原楚研究,1995年,该书正式出版。这是当代河南籍学者出版的部楚学专著。迄今为止,仅此一部。我在书中早提出了“中原楚”的概念,现已被学界普遍认同。撰写中国史前古城时,我已退休。当时华中建筑主编高介华教授编辑中国建筑文库,向知名专家约稿,我也名列其中。此书根据古资料,对于我国中原、海岱、江汉、江浙、巴蜀、河套地区发现的64座史前城址进行全面梳理。并按地域和时代加以整合,结合文献记载,进行综合研究。该书外审专家是科院古研究所研究员、古建筑专家杨鸿勋教授,从他那里顺利过后,于2003年出版,颇受学界青睐。有的学者指出:“本书在史前古城研究方面,写下了浓妆重抹的一笔,是一枝独秀的奇葩。”或谓:“是古学界近几年高的史前城址著作,不仅在资料上集大成,在研究水上也是高于诸位时贤。”在“八五”至“十一五”期间,我除发表约300篇学术文章外,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社科和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有中原古国研究楚学文库黄河史中国建筑研究文库中原通史等。据不统计,我的著作和先后获奖20余项,除河南省博物馆中原楚研究中原古国历史与中国史前古城先后荣获河南省社科成果奖外,源于河南之姓氏于1999年荣获昆明世博会金奖,楚研究的新突破于1996年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奖。2016年3月24,我因在黄帝故里研究方面的成荣获郑州市委与郑州市颁发的特殊贡献奖。20世纪末,中华民族史研究会将我列为当代外有影响的百名历史古学家之一。目前,我以耄耋之年,撰写的中原之城———河南先秦城址研究书稿,已被河南出版社列为“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拟于近期出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的人生之路坎坷曲折,学术生涯十分艰辛,连年运交华盖。在“”的“”期间,因为反对江青而被打成“现行反”,并冠以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不仅遭到无数次批斗,而且下放农村劳动。我所受到的屈辱无以言表,终除“请罪”外,便是以泪洗面。在那种悲惨世界里,根本谈不上什么“学术研究”。这是我所遭受的次劫难。第二次劫难始于2011年7月,一个偶然机会检查出我罹患肝癌,虽然四处求医,仍不见显著疗效。目前已经了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期,不久前又有大夫给我划定了一条两个月时间的线,为我的生活涂上了一丝极其悲怆凄楚的彩,我在闭门写作的同时,还得应对“肿瘤君”的侵袭,使我常有“人命危浅”之憾!时至,好运又来。新一届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魏一明、张占仓、袁凯声诸公,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工作,决定出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集。我在已发表的学术中选出49篇,集结成册,以飨学林。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不一,前后相差数十年之久。由于新的古资料不断发现,有些观点可能前后不尽一致,为了保持文章的原貌,这次收入时并未进行修订。尽管文集所收的文章并不理想,更不能全面反映本人的学术思想和理念,但敝帚自珍,愿以此书献给我的母校西北大学和中原智库、河南省高社科综合研究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世之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家属院寓中2016年12月3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