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中国历史 [美]蒋彝
  •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中国历史 [美]蒋彝
  •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中国历史 [美]蒋彝
  •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中国历史 [美]蒋彝
  •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中国历史 [美]蒋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中国历史 [美]蒋彝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9.2 6.0折 32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蒋彝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9400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92页

字数75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xhwx_1201803619

上书时间2024-09-1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 中国的国际使者、享誉海内外的华人作家蒋彝创作
2. 一条公路,两个家庭。被遗忘的丛林战场,烽火中的生死脐带
3. 用血肉筑成的生命线,四万万的挣扎与抗争
4. 修筑滇缅公路的史诗,向中国统一联合战线输送物资的千里生命线
5. 将滇缅公路上的15万筑路者浓缩成两个家庭,集中体现筑路之艰辛与
6. 270天,20万人用双手抠出千里输血线
7. 重识滇缅公路,重温战时记忆

目录:

ⅰ 不期而遇
ⅱ 消息
ⅲ 不可思议
ⅳ 终妥协
ⅴ 另一个问题
ⅵ 广大民众
ⅶ 意料之外
ⅷ 不朽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西南两个家庭为切入点,讲述了争时期,民修筑滇缅公路的艰苦历程。两个普通家庭是战时中国的缩影,他们因修筑滇缅公路——这一关系命运的重大事件,而发生命运的巨变;从而生动刻画了军侵华给民带来的沉重创伤,以及民万众一心、顽强抵抗的爱国精神;更深刻缅怀了那些为建造滇缅公路而光荣牺牲的人们。

作者简介:

蒋彝(1903—1977)字仲雅,又字重哑,笔名“哑行者”。画家、诗人、作家、书法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的国际使者”。他对中西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西方人的尊敬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收录进20世纪50年代英国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此外,他还翻译了cocacola 的中文名“可可乐”,使“可可乐”取代原中文名“蝌蝌啃蜡”成为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好的品牌名。

精彩内容:

 序
“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出版价值
当今一般公众对于滇缅公路的历史认知,与滇缅公路在中国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相称。实际上,将滇缅公路比作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第二座“精神长城”也不为过,它的精神资源在当下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仍将焕发强大的内驱力。如何更深一步地挖掘滇缅公路的历史资源,拓展公众的认知视野,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众所周知,在时代局限所带来的观念束缚之外,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大的困难在于史料匮乏。关于滇缅公路的历史叙事不仅缺乏一部“史记”,甚至连构成其基础的原始材料也为数寥寥。但是,来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许多有志之士从发现并搜集到很多湮没已久的原始材料,如从美国档案馆拷贝回国的“二战”中缅印战区的历史照片,这些由外国机构记录的中国历史,已经被媒体界定为“记忆”,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路径,即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实际上均有外国人参与记录,而这些记录不仅丰富翔实,且很多仍处于尘封,有待有识之士予以搜寻探掘。将其命名为“记忆”虽有几分“僭越”意味,但“中国的事被外国人记录”这一状况,却是在彼时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国情国力因素下的客观现实。
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探掘的初步成果。其历史背景是,在1937年至1938年修筑、开通滇缅公路,至1942年军进攻缅甸、滇西切断滇缅公路期间,许多国外机构注意到滇缅公路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影响,纷纷派记者、外交官、传教士、探险家等前来了解情况,回国后写作并出版了一批纪实作品。这些不约而同前来“探路”的人士及其著述,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彼时滇缅公路修筑、运营,及沿线区域的政治经济及风土人情等内容,有的还配有历史照片和插图,是极为重要的手资料;而同时期囿于时期的种种困难条件,中国机构反倒难以进行类似的工作。
这些外国人所写的滇缅公路亲历记在国外出版后,因为国外读者对中国关注度有限,且这些作品多数并非所谓“名著”,所以未能进入中国视野而被翻译引进,于是长久地尘封在了国外的图书馆和旧书架上,以至于多年之后,国人不知道曾有过这样的记述。现在,它们被陆续寻找并发掘出来,汇集成为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其价值毫无疑问首先是为彼时的“记忆”提供了新鲜“增量”,对于读者则属于“你所不知道的滇缅公路”,填补了滇缅公路这一重要历史题材的史料空白,这一拓荒式的贡献在当下是极为稀缺和难得的。其次,这些由外国人在时间予以记述的历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他方”视角,带有国际、客观、陌生化彩,与因当时困难条件所造成的的忽视和此后几十年后的淡忘形成反差,对于读者重返历史现场、以彼时的国际视野来观照滇缅公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不乏以它山之石攻玉,开辟新视窗、“补”历史课而达知往鉴来之效。再次,来滇缅公路所在的云南省因地方经济发展驱动,极为重视发掘滇缅公路这一本土历史资源,目前有种种将滇缅公路题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构想,却因资料匮乏而难以深入推进。而这套丛书所记载的彼时滇缅公路沿线的地方史志细节,对于当地历史资源的挖掘与拓展,无疑是久旱逢雨、雪中送炭。同时这种“地方”题材的系统、深度挖掘,在图书出版界也属于已引起相当关注却难以作的情况,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的贡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套丛书的作者均为当时中国同盟国美英人士,写作、出版时间多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因此书中政治倾向均为同情和支持中国的基调,对彼时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内政表示尊重,故丛书体上为中国的“背书”“站台”之作。
后,祝愿“亲历滇缅公路”这套丛书的出版,为我们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带领广大读者重返历史现场,重新认知滇缅公路在中国的地位与价值。让滇缅公路——这座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第二座长城”,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出它永不磨灭、光辉璀璨的精神价值!
军事历史研究学者 余戈
2018年5月
 序
“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出版价值
当今一般公众对于滇缅公路的历史认知,与滇缅公路在中国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相称。实际上,将滇缅公路比作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第二座“精神长城”也不为过,它的精神资源在当下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仍将焕发强大的内驱力。如何更深一步地挖掘滇缅公路的历史资源,拓展公众的认知视野,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众所周知,在时代局限所带来的观念束缚之外,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大的困难在于史料匮乏。关于滇缅公路的历史叙事不仅缺乏一部“史记”,甚至连构成其基础的原始材料也为数寥寥。但是,来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许多有志之士从发现并搜集到很多湮没已久的原始材料,如从美国档案馆拷贝回国的“二战”中缅印战区的历史照片,这些由外国机构记录的中国历史,已经被媒体界定为“记忆”,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路径,即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实际上均有外国人参与记录,而这些记录不仅丰富翔实,且很多仍处于尘封,有待有识之士予以搜寻探掘。将其命名为“记忆”虽有几分“僭越”意味,但“中国的事被外国人记录”这一状况,却是在彼时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国情国力因素下的客观现实。
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探掘的初步成果。其历史背景是,在1937年至1938年修筑、开通滇缅公路,至1942年军进攻缅甸、滇西切断滇缅公路期间,许多国外机构注意到滇缅公路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影响,纷纷派记者、外交官、传教士、探险家等前来了解情况,回国后写作并出版了一批纪实作品。这些不约而同前来“探路”的人士及其著述,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彼时滇缅公路修筑、运营,及沿线区域的政治经济及风土人情等内容,有的还配有历史照片和插图,是极为重要的手资料;而同时期囿于时期的种种困难条件,中国机构反倒难以进行类似的工作。
这些外国人所写的滇缅公路亲历记在国外出版后,因为国外读者对中国关注度有限,且这些作品多数并非所谓“名著”,所以未能进入中国视野而被翻译引进,于是长久地尘封在了国外的图书馆和旧书架上,以至于多年之后,国人不知道曾有过这样的记述。现在,它们被陆续寻找并发掘出来,汇集成为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其价值毫无疑问首先是为彼时的“记忆”提供了新鲜“增量”,对于读者则属于“你所不知道的滇缅公路”,填补了滇缅公路这一重要历史题材的史料空白,这一拓荒式的贡献在当下是极为稀缺和难得的。其次,这些由外国人在时间予以记述的历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他方”视角,带有国际、客观、陌生化彩,与因当时困难条件所造成的的忽视和此后几十年后的淡忘形成反差,对于读者重返历史现场、以彼时的国际视野来观照滇缅公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不乏以它山之石攻玉,开辟新视窗、“补”历史课而达知往鉴来之效。再次,来滇缅公路所在的云南省因地方经济发展驱动,极为重视发掘滇缅公路这一本土历史资源,目前有种种将滇缅公路题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构想,却因资料匮乏而难以深入推进。而这套丛书所记载的彼时滇缅公路沿线的地方史志细节,对于当地历史资源的挖掘与拓展,无疑是久旱逢雨、雪中送炭。同时这种“地方”题材的系统、深度挖掘,在图书出版界也属于已引起相当关注却难以作的情况,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的贡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套丛书的作者均为当时中国同盟国美英人士,写作、出版时间多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因此书中政治倾向均为同情和支持中国的基调,对彼时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内政表示尊重,故丛书体上为中国的“背书”“站台”之作。
后,祝愿“亲历滇缅公路”这套丛书的出版,为我们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带领广大读者重返历史现场,重新认知滇缅公路在中国的地位与价值。让滇缅公路——这座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第二座长城”,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出它永不磨灭、光辉璀璨的精神价值!
军事历史研究学者 余戈
2018年5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