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大众经济读物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大众经济读物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大众经济读物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大众经济读物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大众经济读物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大众经济读物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经济学入门读物,林毅夫教授作序

18.9 4.8折 39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29697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43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39元

货号xhwx_1201804117

上书时间2024-09-13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力荐,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作序。名校经济系课程阅读书目,牛津大学出版社力推力作。抛下庞杂拗的经济术语,体验耳目一新的畅快阅读。

目录:

前言
引言
1 宏观经济史
2 信任
3 社区
4 市场
5 作为制度的science和technology
6 家庭和企业
7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8 社会福祉和
后记
索引
英文原文

内容简介:

    剑桥出身的大经济学家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历时七年打磨出大众经济学这本经济学通俗小读物,笔调生动,例证浅显,读来妙趣横生。书中虚拟了两位小女孩,一位生活在美国,一位生活在非洲。全书即围绕这两位的常生活而展开,不仅介绍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分析方法,而且从人本角度论述了许多现实问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作者帕萨?达斯古普塔,不列颠学会会员,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生于1942年,求学于剑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2002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福利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序言作者林毅夫,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主要作品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再论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的: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证等。

精彩内容:

【序言】
序言
林毅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了解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课题。学理解当代经济学一时蔚然成风,我所主持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设的经济学本科双,每年招收的新生达到800名,占北大校本部本科每年招收数的近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学界的新一代人正不断茁壮成长。
自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从哲学中独立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社会科学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名家辈出,研究者众,现在每年发表在的美国经济上的多达2000页,各种学刊上发表的合计超过千篇;而且,流派繁多,学说纷呈,不同理论观点不断涌现。尤其,从上世纪50年代以后,大量的数学、统计和计量方法被引进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构建和验证中,一般缺少扎实数学训练的读者已经不可能直接跟踪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写一本像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那样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不用艰涩的语言、复杂的数学,而是以生动的笔调、浅显的例子,来介绍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个基本命题,让读者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自己身边的经济现象,进而得到启发。待到下笔才觉得对现代经济学的庞大体系的介绍难以做到简而不繁、疏而不漏,是对自己熟知领域的介绍,也很难做到通俗易懂,加上这些年来庶务缠身,每次拿起笔来都以放下而告终,至今仍留遗憾。因此,当我看到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这本小书时,雀跃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是我多年的学界朋友,次和他见面是1991年10月,我应邀到英国温莎堡,参加国际经济学会组织的一个会议,讨论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米德1989年的新著阿嘎索托比亚:合伙经济学(agathotopia: the economic of partnerhip)。米德试图于此书中寻找一条有异于传统资本主义和的第三种道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这本书是“理想主义、悲天悯人和坚实分析的结合”。在那次会议上我了达斯古普塔教授发表的贫困、资源和生育率:家庭作为一个繁殖的合伙体。后来,他的和我的一起被收录在1993年出版的会议集资本主义的替代:合伙经济学(alternative to capitalim: the economic of partnerhip)当中。从那以后我们经常在一些国际学术活动中见面,交情也越来越深。
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出生于达卡(现为孟加拉首都,二战前属于英国印度殖民地),在印度德里大学受完大学本科教育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于196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现为剑桥大学弗兰克拉姆齐讲座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
达斯古普塔教授是誉满国际的经济学家,以在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技术变迁、人、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英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和科学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梵蒂冈社会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曾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和欧洲经济学会的会长。2002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同年获颁瑞典的沃尔沃环境奖,2004年获颁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的肯尼斯e.鲍丁纪念奖,2007年获颁美国农业经济学会的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奖。难得的是他于2004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该学会是古老、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科学的巨人如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均为其会员。该学会每年由现任会员选举产生44位新会员,现共有会员一千三百多位,过去入选会员均来自科学和数学领域,达斯古普塔教授是在该学会350年的历史中位破例入选的经济学家。他未来很有可能以其在环境和资源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1942年出生于印度经济学世家,其父阿弥亚达斯古普塔为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从1926年起一直在印度教授经济学,被尊为印度现代经济学之父、印度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其入门弟子包括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的岳父则为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米德。然而,帕萨达斯古普塔在印度德里大学读的是理论物理,初到英国剑桥大学读的是数学,直到1965年才转为攻读经济学。当时,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莫里斯刚在剑桥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留系担任讲师,由于莫里斯也是数学背景出身,于是达斯古普塔请他担任导师,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三篇,于1968年获得博士。
达斯古普塔教授和其他许多在国际上扬名的印度经济学家一样,以深厚的数学功底而成为杰出的理论经济学家,但是,他的经济学研究不是为了数学而数学,而是为了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本身,1989到年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时,同时担任了经济系和哲学系的教授,并且,兼任斯坦福大学社会伦理项目的主任。
199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一套简短介绍每个学科领域的丛书,作者都是学界公认的大师。1999年达斯古普塔教授接到出版社邀请后,碰到了和我想写一本大众经济学时一样的困境,结果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完稿。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从描述一位生活于非洲的小女孩和一位生活于美国的同龄小女孩所处社会中的个人行为准则、家庭、社区、生产组织、市场、等各种制度安排的差异着手,来介绍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不断探索一个主要问题——一个是贫是富的决定因素——所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从书中的介绍可以知道,一般人关注的资本、自然资源等仅仅是决定一个贫富的表层原因,根本的决定因素则在于一个的制度安排是否能够大程度地调动每个人在工作、学、积累、创新等方面的积极。
这本小书是在他1993年出版的一本巨著贫富论(an inquiry into wellbeing and detitution)的基础上,加上十多年来经济学界新的理论进展和他自己对斯密问题新的理解、新的体会而写成。和这本小书不同,贫富论厚达661页,单单参书目有80页。达斯古普塔教授将贫富论献给其父,在前言中他写到该书是对其父早年所提问题的回复,他想以该书所讨论的内容告诉他父亲,“看,这是我认为我知道是重要的,这是我现在相信的,这些是我的价值,这是我思问题的方法”。他的父亲阅读了前面几个章节,给了他一些正面的反馈,令他深感遗憾的是在年其父离世时,贫富论尚未能完稿。
2005年9月达斯古普塔教授应邀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来做严复纪念讲座,我那时得知他正在写作这本书,2006年我收到了他寄来的英文稿,一气读下来,喜爱至极。他以文学家般的雅致和数学家般的准确语言,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界对斯密问题研究的成果,这正是我多年来想写而未能写的一本书!我当即建议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出版,并答应为之作序。现在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即将出版,祝愿这本书的读者阅读之后能够对经济学家如何以理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有所了解,并且,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决定一个贫富的主要因素在于制度,资本、自然资源的多寡仅仅是贫富的表象。

2008年1月16于
      朗润园 

【书摘】
前言 
为经济学写一本简介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情。说它容易,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人人都可称得上是经济学家。例如,我们用不着别人来教给我们什么是价格——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它。专家们或许需要解释,银行为什么要为储蓄存款提供利息,“风险厌恶”为什么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概念,我们衡量财富的方法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衡量财富这件事的原本意义,但是所有这些其实我们都并不陌生。因为经济学与我们密切相关,当我们觉得事情不对头的时候,也会对于怎么把事情弄好持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会强烈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决定我们的政治立场,而我们的政治立场将影响我们的经济学。我们并不会在思经济学问题的时候怀有疑虑。因此即便当我们试图揭示经济世界的形成途径的时候,我们研究经济学的原因也是一块“绊脚石”。但由于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些途径有关(它是一门尽可能以证据为基础的社会科学),丝毫不该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人们在经济问题上产生的分歧,终常常是与他们对“事实”的理解有关,而与他们持有的“价值观”无关。因此为经济学写一本简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起初,当我为撰写这本书草拟计划时,我脑子里想的都是要为读者们展示一幅经济学的“概观”,像的经济学期刊和教科书那样。但是,即使经济学的分析和实证核心在近几十年来已经变得越来越稳固,我面对那些教科书上给出的供讨论的话题(贫困地区的农村生活根本未被提到,而这是大约25亿人的经济生活),以及那些在经济学期刊上被作为重点的题目(大自然很少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出现),却丝毫没有感到轻松。我同时理解了这件事情——牛津大学出版社要求我为经济学写出一本非常简短的介绍,而有的经济学教科书篇幅在1000页以上!我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我应该放弃我原先的计划,转而描述我们经济学家为了理解我们周围这个社会的世界而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再将这种逻辑推理方法运用到我们人类当今所面临的一些为紧要的问题中去。直到近我才意识到,我只有将这部著作围绕我两位虚构的孙辈——贝基和德丝塔——来展开,才能够完成这一任务。贝基和德丝塔的生活有天壤之别,但由于她们都是我的孙辈,我相信我能够理解她们的生活。更加重要的是,是经济学帮助我理解她们的。
这里提出的观点已经在我的著作贫富论(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93)中形成并得到探索。在那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意识到,经济学在不断地驱动着我的道德观念,而反过来我的道德观念又激活了我的政治立场。由于这是一种不寻常的因果链条,因此之前的那部著作要更加有技术,更加“沉重”。自从它出版以来,理论和实证上的进步促使我目前更确定地坚持我在书中提出的观点。与那时相比,我对事物的理解更深,这包括为什么我对很多事情还不理解。目前这部著作是我对前一部的自然拓展。
在这部专著的写作过程中,我从和以下诸位的通信和讨论中获益匪浅:肯尼斯阿罗、格雷琛德利、卡罗尔达斯古普塔、保罗埃尔利希、佩特拉哲拉茨、劳伦斯古尔德、提摩西高尔斯、拉希德哈桑、斯莉亚艾尔、普拉米拉克里施南、西蒙莱温、卡尔戈兰马勒、埃里克马斯金、普拉纳布穆克帕德、凯文芒福德、理查德诺兰、塞拉奥格尔维、克尔斯滕奥尔森、阿拉克南达帕特尔、萨布仁都帕塔耐克、威廉彼得森、哈米德萨布里安、丹施拉格、普里亚施亚宋达、杰夫文森特、马丁维尔,以及嘉文赖特。这一版本反映了下列人士对前一稿的意见:肯尼斯阿罗、卡罗尔达斯古普塔、杰弗瑞哈科特、迈克肖、罗伯特索洛,以及希尔瓦娜托马斯利。苏皮尔金顿在这本书准备出版的过程中,从无数方面对我提供了帮助。我对他们所有人表示感谢。
圣圣约翰学院剑桥
22006年8月

引言

贝基的世界 
10岁的贝基与她的父母和哥哥萨姆住在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郊区小镇上。贝基的父亲在一家以财产法为主营业务的事务所工作。根据事务所的利润情况,他的年收入会略有浮动,但很少会低于145000美元(145000)。贝基的父母在上大学的时候相互认识了。她的母亲在出版行业工作了几年,但当萨姆出生以后,她决定将精力集中于照顾家庭之上。目前,贝基和萨姆都已上学,因此她在当地的教育机构做起了义工。这一家人住在一幢两层的房子里。这幢房子共有四间卧室,楼上有两个洗澡间,楼下有一个卫生间、一间会客室兼饭厅、一间很现代化的厨房,地下室则被用作家庭活动室。屋后有一大片空地——后院,一家人在那里开展娱乐活动。
尽管他们的房产还处于部分被抵押的,但贝基的父母手里还持有股票、债券,并在一家国有银行的本地支行有一个储蓄账户。贝基的父亲和他职的事务所都在往他的养账户里存钱。并且,他每月会向他参与的一个银行计划付款,而这个计划将来会支付贝基和萨姆的大学学费。这个家庭还参加了财产和人身保险。贝基的父母经常提到,因为联邦税率很高,他们必须节省开支。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但是,他们拥有两辆小轿车,孩子们每年暑都去野营,每当野营结束,一家人还会一起去度。贝基的父母还说,贝基这一代人会比他们更有前途。贝基希望能够爱护自然环境,因此坚持骑自行车去上学。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德丝塔的世界 
10岁的德丝塔与她的父母和5个兄弟姐妹在带气候下的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一个村庄中生活。一家人住在两间茅草屋顶的泥屋里。德丝塔的父亲在分给他的半公顷土地上种了玉米和埃塞俄比亚画眉草(埃塞俄比亚特有的一种粮食作物)。德丝塔的哥哥帮他父亲种地,还协助他照管家里的牲畜,包括一头母牛、一只山羊和几只鸡。数量较少的画眉草被掉,用以换取现金收入,而数量较多的玉米则被作为一家人的主要食粮。德丝塔的母亲在他们屋旁的一小片土地上种了卷心菜、洋葱和香蕉(一种全年都能种植的块根作物,也是一种粮食作物)。为了补贴家庭收入,她还用玉米来酿造一种当地人喝的饮料。除此以外,她还要做饭、打扫、照看婴儿,因此每天通常要工作14个小时。即使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她一个人也没法完成这么多任务。(因为原料都是生的,光做饭一项要花去5个小时。)因此德丝塔和她的姐姐要帮她们的母亲完成这些家务琐事,还要照看弟弟妹妹们。虽然一个弟弟上了当地的学校,但德丝塔和她姐姐从来没上过学。她的父母不识字也不会写字,但却会简单的算术。
德丝塔的家里既没有通电,也没有通自来水。他们居住地周围的水源、牧场和林场都是公有财产,归德丝塔村子里的人们共同享用,但村民们不允许村外的人利用它们。每天,德丝塔的妈妈会和女儿们去挑水,捡拾柴火,从本地公产上采摘浆果和草药。德丝塔的妈妈经常抱怨说,采集每天的必需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