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历史丛书 中国历史 冬雪心境
  •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历史丛书 中国历史 冬雪心境
  •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历史丛书 中国历史 冬雪心境
  •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历史丛书 中国历史 冬雪心境
  •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历史丛书 中国历史 冬雪心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历史丛书 中国历史 冬雪心境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7.4 4.7折 36.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冬雪心境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55484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49页

定价36.8元

货号xhwx_1200788304

上书时间2024-07-08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引子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内容简介:

本书为唐朝那些事儿系列第五卷,从安禄山兴兵反唐开始写起,一直到唐宪宗李纯即位为止。详细叙述了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四朝皇帝当政的五十余年历史。安史之乱,天下惊变,山河动荡,百姓流离。大唐帝国昔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藩镇的拥兵自重与宦官的朝内作乱。书中有“马嵬驿兵变”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长恨悲歌,有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宦臣的权倾一时与悲惨结局,有永贞革新的短暂夭亡,还有很好诗人李白、杜甫的坎坷政途冬雪历史,精彩纷呈!

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本名李珩,天津人,音乐专业出身,热爱历史,尤其是唐朝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大唐的历史。

精彩内容:

“这是厌恶安禄山的人造谣生事!”    当李隆基听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这是他抛给所有人的句话。这种心存侥幸的天真想法,很快被站在一旁的高力士否定。    “陛下!安禄山有野心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一点陛下并非不知道,依老奴看来,安禄山叛乱是迟早的事儿,现在传来他叛乱的消息,还是希望陛下能够早定夺!”    当时朝堂之上没有人比高力士更能说动李隆基,当高力士说完后,李隆基的脸上开始显出忧虑之,虽然他知道安禄山野心十足,但局势变化如此之快,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残酷的事实无情地击碎了李隆基的幻想,高力士的话语让他极不情愿地正视安禄山发动叛乱的现实,于是他面对朝臣开始发问:    “众爱卿可有良策?”    事实上早在朝臣听到安禄山挥师南下的消息后,很多人已经吓得目瞪呆、相顾失,所以李隆基的问话基本等于是白问,这些锦衣玉食的大臣们很多人已经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过着寄生虫似的生活,身在官场整天打打嘴仗、搬弄是非绰绰有余,但对于突生的变故根本没有能力去应对。    所有人全都面如死灰地低着头不说话,但此时有一人例外,这个人是先前不断逼安禄山的杨国忠。    此时杨国忠非但没有惊慌,脸上反现扬扬得意之,因为他不厌其烦向李隆基上奏安禄山必反的“天才”预言终于成为了事实,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在朝臣们忧心忡忡、手足无措时,杨国忠为了显示自己卓然的才能,故意装出一副处惊不乱、泰然自若的“大将”风度,开始站出来为皇帝陛下解忧:“陛下不必忧虑,我估计现在只有安禄山想反叛,士兵们未必愿意跟着他,请陛下放心,凭借着陛下的天威,过不了几天,必定会有人献上安禄山的首级。”    在我看来,杨国忠所说的话虽然很能振奋人心,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废话。    不过李隆基似乎很认同杨国忠所说的话,对于杨国忠这种浅薄无知之徒的痴人说梦及满嘴的胡言乱语,李隆基居然不住地点头,这真成了“君臣默契,一体同心”。    杨国忠说完后,李隆基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深入思,立即指派特进(退休)毕思琛前往东都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前往河东,二人各自在当地招募士兵,共同抵御安禄山的大军。    从李隆基的这个安排来看,他显然低估了事态的严重,试图用临时招募拼凑的乌合之众,来抵御安禄山的斗志旺盛、训练有素、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精兵劲旅,无异于螳臂当车、以卵击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天宝年间大唐武备内轻外重的真实隐忧,如此安排,也算是此时关中地区无兵可调的无奈之举。    李隆基内心没有真正重视安禄山这个可怕的对手,但在毕思琛和程千里走后,他的内心又很忐忑,因为在此之前,从河北地区又传来了近期新消息,安禄山此次前来~共带了将近二十万人。    这下,李隆基真的坐不住了。    此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恰巧入朝奏事,李隆基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在见到封常清后句话是询问讨贼方略。    李隆基之所以如此看重封常清,是因为他不仅是和安禄山官职一样的节度使,更是一员名震西北边陲、久经沙场的猛将。天宝元年曾跟随夫蒙灵?远征至碎叶城(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定达奚诸部的叛乱,天宝六年又跟随高仙芝击败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可谓是战功赫赫。    按说这样一位久经沙场并深受皇帝陛下信任的战将,在皇帝陛下询问讨贼方略时,其回答应该是严谨负责任的,然而封常清却犯了兵家大忌,那是在对战局情况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头脑发热、盲目轻敌;或许是他多年来在战场上少有败绩,使得他逐渐自大起来,在面对皇帝陛下的发问时,他居然不思索地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陛下不必忧虑,现在天下太已经很久了,所以人们都害怕安禄山大军前来。但在臣看来,事情逆顺,形势会有变化,臣愿意前往东渡洛阳,打开府库取出金帛武器,招募骁勇善战的勇士,然后渡过黄河去征讨安禄山,臣保证过不了多长时间能将安禄山的首级送来长安城。”    封常清说得信誓旦旦,李隆基听得心潮澎湃。然而在我看来,正是封常清这番不负责任的话语,导致了他后的悲剧下场。    李隆基听后龙大悦,当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卢节度使,将守卫东都洛阳的重任悉数托付于封常清。    不可否认,封常清对于皇帝陛下的重托,还是十分努力的,他当动身启程,晓行夜宿赶赴东都洛阳,在那里他很快征兵六万,并拆毁洛阳北面的黄河要津河阳桥,以加强洛阳城的御。    封常清虽然是久经沙场,但李隆基在听叛军不断攻城掠地的消息后,还是对时局流露出了担忧之情,所以在封常清走后,他并没有继续留在华清宫,而是立即星夜兼程返回长安重新进行部署。    在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召见的个人是郭子仪。    郭子仪,祖籍山西,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时任朔方节度右兵马使、九原太守。自幼研读兵书,学十八般武艺,身材魁梧,相貌俊秀。十八岁以优异的中武举,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后世史家称郭子仪是“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从他后来指挥定安禄山的叛乱和保卫大唐边疆的一系列战斗中可以看出,史家的绝非虚言。不过更让郭子仪本人想不到的是,李隆基这次召见他,居然会拉开他可歌可泣、辉煌灿烂的人生序幕。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