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之笔与理之文 诗歌 詹丹
  • 诗之笔与理之文 诗歌 詹丹
  • 诗之笔与理之文 诗歌 詹丹
  • 诗之笔与理之文 诗歌 詹丹
  • 诗之笔与理之文 诗歌 詹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之笔与理之文 诗歌 詹丹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1.5 7.2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詹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7802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52页

定价58元

货号xhwx_1201846449

上书时间2024-07-06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从传统礼仪看的传承与创新
古代的君子修养与《山海经》序跋揭示的意义
花木兰:一个走向他者世界的奇女子
杜牧笔下的“妃子笑”和理想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医病书写
二尤之死与红楼女的感情绝望
宝黛恋情与下流痴病
“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
从《阅微草堂》看纪晓岚的情理叙事
民间传说的另一面
波希米亚服饰的警示
酒类广告与上海城市形象
电视广告与形象
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是
凡?高书信可以媲美杰出的散文家
外国文学作品短论五则
读格非《(金瓶梅)的声与虚无》
情感体验和民间活力
以理之笔,写诗之文
梅子涵小说的经典
女生笔下的雄鬼狐
我们的毛尖
散文的红妆素裹
读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
翁敏华和《浸泡韩国》
读张炽恒个人诗选集《苏醒与宁静》
探究“细腻”间的张力与活力
当代空间中的心与眼
有声的职业妇女世界
乐感悦读为先
彰显人与自然的共同体意识
《漫长的》与整体视野
“赤子之心”的三种实践
王伟娟和博雅
差异地理学和城市史研究的有机融合
历史结构的戏剧呈现
“大雅中外艺术家画传”丛书前言六则
我和书的故事
我“写”故我在
结果

动机
我们和他们
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几次相遇
昭阳江少女
古村老人
一碗肉丝面
父亲临终的三篇记
照片
英雄
墓地
人生观和人“死”观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前言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自序
《语文的批评与反批评》自序
《语文与文本解读》自序
古诗词阅读必须用对、用好背景知识
谨慎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翻译作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文本解读与散文
重视心灵与修养的语文,才是有趣味有前景的
后记

内容简介:

詹丹著的诗之笔与理之文是一本人文随笔集,收录作者十多年来生活中的一时感慨和读书的些微感悟,内容涉及文学作品、歌曲、电影等,也有一些对历史著作和教育问题的思以及讲演、访谈的文字稿。这些文字大多围绕人与书两个话题展开,人围绕着书,书凸显了人,在人与书的有分有合中,为读者打开了一片基于人的情怀而来的思绪飞扬的空间。

作者简介:

詹丹,上海嘉定人,文学博士。曾先后执教于嘉定实验中学、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和语文研究。出版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语文的批评与反批评(印书馆)等。

精彩内容:

从传统礼仪看的传承与创新    礼记中有一个相当有名的“曾子易箦”故事,讲春秋末年孔子的曾子病重弥留之际,有一个小仆人突然赞美起曾子躺着的席子,说他的席子真是漂亮。家人和都阻止这位小仆人的赞叹。但是小仆人还是在重复赞叹,终于让朦胧中的曾子醒悟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却睡了贵族的席子,并不合乎自己的身份。便要求家人和帮他把躺着的席子换掉,虽然家人和推托说到天亮再处理。但曾子说,有的人应该爱人以德,而没的人才会对人一味姑息纵容。很后他还是坚持立即换席。当席子换好,他人还未躺安稳,去世了。    在这里,众人的失礼是显而易见的,但唯有小仆人恪守了礼仪。是他在向曾子也是他的主人指出这一点时,也是很好得体的。小仆人没有直接说曾子睡了不该睡的席子,他只是不断感叹说席子真漂亮,让曾子的和家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并一起来阻止小仆人继续提醒。而当曾子在朦胧中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行动起来,纠正自己的过错,成为用生命捍卫礼仪的一个典型。(同样收录在礼记中的穷人不食嗟来之食故事,也有类似的意思。不过礼记中还记载,当那位施食的失礼之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向穷人道歉后却仍遭拒绝,曾子对那位固执的穷人提出了含蓄的批评,认为他后来不应该再拒绝饮食。这番话,似乎把礼仪具有的变通表现了出来。)从礼记原书来看,曾子显然是一个正面形象,但曾经的失礼以及家人对他的姑息,营造出一个失礼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春秋末年的“礼崩乐坏’’相关联,才使得似乎是没的小仆人对礼的坚持,确证了“礼失而求诸野”的说法。所以故事中虽然有无礼之人存在,但礼记还不失为儒家的经典。    不过,有学者提出了异想天开的解释。认为曾子不是病死的,而是羞愧死的。他破坏礼仪,睡了不合他身份的席子,开始时还装聋作哑,只是在小在小仆人的坚持下,不得已更换席子,因失礼之举被一个下人点破,终于羞愧而死。这位学者很想讽刺礼仪的虚伪,但这样的解释,似乎不符合历史语境,也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我当然不是一概反对新解。但是用“玄思妙想”的揣摩来吸引大众眼球,类似的新解,已经成了当今的一种风气。什么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搞了婚外恋,没脸见自己的妻子;什么屈原心理有缺陷,因过于自恋而很终;什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到九十高龄才想到去挖山是在向上帝行苦肉计,挖了几筐土,让上帝不忍心了,叫神来把山背走;什么红楼梦的秦可卿本是皇太子的私生女与她公公贾珍有真正的爱情,等等。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水浒传中的武松不听酒保劝告,独自过景阳冈,是不走群众路线,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些观点的特征,都是在割裂文本和当时社会历史的语境,以曲解经典来张扬所谓的学术创新,而本质上,其实都是在迎合一时的潮流需要,或者政治的教条主义,或者市场经济的商业炒作。    问题是,即使是按照传统的理解,像礼记这样的经典对我们大众生活已过于遥远,而奴仆所恪守的礼仪及其对曾子发生的影响,恰恰是在自觉捍卫一种不等的礼俗。尽管在当时,对支撑社会秩序、维护稳定起过积极作用,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种恪守和捍卫,似乎迂腐可笑。我们是否还有读它或者接受它的必要呢?或者说,对于类似的内容,这样的一种礼仪制度,我们是否应该用改造的方式来适应的社会?有人真的加以改造了。比如红楼梦2010版电视剧中有比较典型的例子。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