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 作家作品集 莫砺锋 编
  • 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 作家作品集 莫砺锋 编
  • 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 作家作品集 莫砺锋 编
  • 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 作家作品集 莫砺锋 编
  • 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 作家作品集 莫砺锋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 作家作品集 莫砺锋 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9.8 5.0折 40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莫砺锋 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0506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55页

字数222千字

定价40元

货号xhwx_1201092688

上书时间2024-07-04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怀念诗文
家属的话
兄弟情忆
追寻——悼亡夫维森
诗念维森——心的呼唤
怀念维森叔叔
忆维森妹夫
怀念父亲
纯净而颠踬的一生
琐忆——悼郭维森君
忆郭老
怀念郭老
“千古奇冤,江南一郭”·迂主任(外一则)
怀念郭维森先生——先师西去,薪火未承,追悔莫及
我们的郭老
良师益友好兄长——悼老郭
悼郭兄
纪念郭维森老师
郭维森先生一二事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郭维森先生
追怀郭维森先生(五律)
怀念郭维森先生
温和与尊严
深切怀念郭维森师
忆维森师
怀念郭维森老师
追忆郭维森老师
学术
郭维森和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
心潜旧章志发新意——郭维森教授古代文学研究述略
评郭维森新著《屈原评传》
辞赋华章典范永存——郭维森先生与《中国辞赋发展史》
“我们有义务保护、发扬的传统”——拜读郭维森先生“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一文有感
战国思想背景下的屈原——读《屈原评传》
知识深度与趣味的融合——评《图说中国基础》
全方位诠释五千年之璀璨——郭维森、柳士镇《图说中国基础》一书评介
诗联画
贺八十寿诞
挽联
四君子图
附录一
郭维森教授生纪事
郭维森教授著作目录
附录二
讣告
告别辞
学友代表管仁福致悼词
代郭维森告别书
附南大教育网文学院版主为《代郭维森告别书》加前言
《代郭维森告别书》“小百合”跟帖选
参加郭维森教授告别仪式及致电吊唁者名录

内容简介:

莫砺锋编写的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是郭维森先生的纪念文集,内容包括亲友、对郭维森的怀念纪实文章以及学术界对郭维森学术研究的文章,分为纪念类、书评类、寿诗挽联类和附录几个部分。郭维森先生纪念文集对郭维森先生的个、生进行了形象的记录,对郭维森先生的学术成作出了准确的评价。

精彩内容:

维森,我的伴侣,走完了他普通而尽心竭力的人生之路,在他八十岁上。处处是他的印迹,呼唤却杳无回应。我只能循着他的来路与心路追寻。1931年9月至2011年8月,维森在世的八十年,经历了中华民族危亡、社会剧烈震荡和走向民族振兴的时期。他由一个纯正好学的青涩,成长为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继而走向奋力、沉思的中年,和感悟人生、奉献余热的晚年。维森出生于一个大家庭。祖籍皖北,在当地有声望,但并不富裕。祖父郭礼徵早年(1894年)负笈,受到恩师张謇“兴国”思想的激励和大力支持,于1904年在镇江创建了江苏民营家电力公司“大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时年二十九岁。但是祖父在四十多岁的人生高峰期,一场大病,使他失去了近期记忆功能,“大照公司”工作由其三哥接掌了。维森的父亲是独子,在北京学成回来不久,却于1931年因病误诊而亡,时年二十三岁。留下他老病的父母、二十四岁的妻子时储洁和两个幼子,长子维彬不满两岁,次子维森才三十多天。维森的婴幼儿时期是在这样的家庭大变故的悲痛中度过的。1937年本侵华战火燃烧到上海、江苏。为避轰炸,一家人扶老携幼避难外地,辗转上海和皖北老家、乡寨,历经困难、危险。直到1939年方无奈返回已沦陷的镇江家中,维森即插班入读小学三年级。不久,于1940年,本占领者又借故强逼侵吞了“大照公司”,家庭失去经济来源。幸得寡母的倾力支撑,他与哥哥俩仍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给予的传统道德的熏陶。维森自幼体弱多病,好静不好动,这倒成全了他读书的爱好。吸引他的是父亲生前由北京带回来的两大柜书籍,有徐志摩、冰心、巴金、鲁迅等充满“五四”新气息的作品。维森流连其问,常常忘了与小伙伴游嬉、休息。家学对维森的成长有着相当的影响。祖父是清末秀才,有国学功底,虽近期记忆功能受损,但远期记忆尚好。他不时要为孙辈们讲孑l孟之道,讲家训等,维森是他忠实的听众。母亲知书达礼,对两个儿子在品德守上言传身教,在知识上给以启蒙。小小年纪的维森跟母亲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母子二人闲时谈文品诗、论红楼。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互换书籍阅读,一块趣谈小说中的奇侠;跟随大人看京戏后,回来自制戏装扮演京戏片段维森生活的这个大家庭,物质生活并不丰足,但氛围是颇为浓厚的。在小学语文课上,能读到一些古今中外作品,如师说(韩愈)、柑者言(刘伯温)、留侯世家(司马迁史记),还有寄小读者(冰心)和干人糕(佚名)等。老师讲法国作家都德的后一课,课讲完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偶尔有哽咽声发出,那是孩子们对之痛、爱国之情的共鸣。又一次地理课上,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国雄鸡形的地图,含泪告诉孩子们,如今它是怎样地残失。为此,陈老师后来被抓进了本宪兵队。老师崇高而悲凉的形象连同他们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爱国之情,永远留在了维森的记忆之中。在这样的学校、家庭环境中,勤奋而颖慧的维森汲取着精神与知识的养料,萌生起文学的爱好。当他升入初中后,这种爱好及才能开始显现。1946年,他的两篇作先后在南晨报的文艺副刊学青周刊上发表。其中一篇山野描写秋,寓情于景;另一篇张老大回忆故乡一位格看似孤僻但对孩子们十分慈爱的老长工。由这一景一人两篇作的文字和思想感情看,似已他十四五岁的小小年纪。高中时,维森读于扬州中学。这所学校师资力量强,方法好。维森仍偏好语文。他的篇作文的批语是“投登扬风”(扬风是该地方报纸的副刊),第二篇作文的批语是“愈见精纯”。课余时间,他喜欢阅读巴金、郭沫若、鲁迅等作家作品,还在附近书店租阅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名著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等。而更引起他心灵震动的。是苏俄小说,如母亲、毁灭、铁流。他钦佩高尔基的寓言故事中青年丹柯的精神,丹柯掏出自己燃烧的心,作为火把,带领乡民冲出黑暗的森林,迎来自由,而后,他倒下了。维森开始思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朦胧的对的向往。当解放战争的炮火不断推进时,他的一首小诗中曾有“血染江南麦浪红”的激情诗句。1950年高中,他填报的高志愿是中文系。这是他受到鲁迅、郭沫若、契柯夫等先贤的启示:“医学人的身体,文学人的灵魂。”这样,不幸而又幸运、勤奋而颖慧的维森,打下了思想品格和学识的基础,带着生活的激情和对文学的憧憬,在十八岁上,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学。南大中文系是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这里名师荟萃,课程丰富。维森在老师引导下接触了一些科研课题,开阔了眼界,培养起了兴趣。留校工作后,1955年确定了“古代文学”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其后几十年的、科研中,由他各类著述的文笔,或仍可见其“功夫”和志趣。p12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