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城胡同 中国历史 戴晓泉
  • 老城胡同 中国历史 戴晓泉
  • 老城胡同 中国历史 戴晓泉
  • 老城胡同 中国历史 戴晓泉
  • 老城胡同 中国历史 戴晓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城胡同 中国历史 戴晓泉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9.4 6.5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晓泉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80286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231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xhwx_1201557563

上书时间2024-07-03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商贾云集东北角
  一、东北城角官银号
  二、北海大观三义庙
  三、乐善好施仓廒街
  四、展家花园白衣庵
  五、戏院龙亭海张五
  六、只家胡同商铺稠
  七、户部街梦浣俗亭
  八、乡祠本是关帝庙
  九、卞家大宅万院
  十、胡同名中多县阁
  十一、孙阴阳伴元升园
  十二、双立园旁拴马桩
  十三、旧津道上十二巷
  十四、经司文学打铁铺
第二章  大户人家东南角
  一、富贵长二道街
  二、冰窖西面有贡院
  三、石桥胡同分南北
  四、卢杨往西弥勒庵
  五、草厂庵旁清修院
  六、东南角有丁公祠
  七、姚家水月米厂
  八、河营衙门关帝庙
  九、大费家和探访局
  十、大小刘家与屈家
  十一、小费偏居南门东
  十二、杠张胡同广业里
第三章  官衙林立西北角
  一、贯通东西府署街
  二、小宜门有靳家
  三、天津府知府公署
  四、衙门左近多富贵
  五、项白两家宅连片
  六、武庙留名尚武城
  七、城守营后朱家宅
  八、城隍庙中分府县
  九、自来水临讲演所
  十、庙前街上热闹
  十一、井家胡同葛家院
  十二、右营门前大栅栏
  十三、中营原址建学堂
  十四、大小唐家与任家
  十五、鲍公祠旁镇署墙
第四章  百姓安居西南角
  一、大寺涌泉迹难寻
  二、林公馆旁荤油铺
  三、火神庙前大宅门
  四、九曲胡同问津院
  五、板桥胡同梅家贵
  六、达摩庵旁民居多
  七、张家大院云林里
  八、水坑东边碱台子
  九、商户大宅照壁前
  十、弓箭胡同邻水铺
  十一、南大水沟小马路
  十二、利学福厚乐訾家
  十三、涌延街旁鸭子王
  十四、张志尧邻周永顺
  十五、刘家楼旁多里巷
后记

内容简介:

套书城的记忆天津从多角度记录了2003年天津老城拆迁前的景象,是一套史料丰富、知识趣味很浓的读物,可以充分满足人们怀旧的心理需求,是可读强的巨著。    王鹏和戴晓泉撰文、戴晓泉主编、王星绘画的这本老城胡同是这套书之一。本书是作者们不辞劳苦,遍走旧城街道通衢各处,踏查里巷院落的结晶,足迹所到,通过镜头、文字记录了老城四通八达的主干分支以及犹如四肢百骸的许多胡同里巷,救地拍摄下旧城拆迁前的后景象,为我们保留老城的史实作出巨大的贡献。虽然现在老城厢旧址上面高楼林立,已非旧观,但书中的照片和插图为我们回忆旧城提供了乡愁的依据。

作者简介:

戴晓泉,致力于收集、研究老城建筑和民俗二十余载;陆续创建“天津老城网”、老城e刊,为老城邻友搭建交流台“老城邻友会”;凝聚志同道合者成立老城忆看工作室,旨在挖掘、救、研究和传承中国老城民俗,以多种方式留住城市记忆,抚慰故里乡愁。

精彩内容:

民以食为天,在官银号菜市街以南不远又是一处与吃食有关的胡同――仓廒街。它的历史更久些,天津县志记载,清道光十四年,天津知县张钦祖在城东北隅建常仓仓廒十间,同年又在这里建义仓仓廒十间。常仓指的是官仓,由官方负责管理,而义仓则由民间百姓自行管理,官方只起协助作用。由于义仓参与的人较多,在向灾民发放救济粮时也更为有效,影响比常仓更大,久之仓前的这条街便被人们称为“义仓街”。当年清廷为表彰积极捐钱捐粮的官绅,在街的东头树立了名为“乐善好施”的牌坊,这座牌坊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拆除。民国时期,义仓街更名为“仓廒街”,但在其周边保留了“义仓东胡同”和“义仓后”的地名,直到2003年拆迁。    仓廒街东与东马路相交的街南侧把角,是一家回民小吃店,黄地红字的外墙格外醒目。向里走不远,左手有一条窄胡同,名为奎星里,北起仓廒街,向南转东至东马路,长约122米,宽约2.5米,胡同的西侧是文庙,这里原有一座奎星阁。奎星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传说奎星为天上文官之首,是掌管文运与文章兴衰的神。历代帝王都把孔子比作奎星,所以奎星阁是建在文庙的旁边。1913年,兴建青年会时将奎星阁拆除,旁边建起民居,形成胡同,名“奎星里”。奎星里11号是一座带有西式拱门的小院,那便是曾名震京津的京剧武生李吉瑞的故居。走进故居便是带有铁艺环廊的二层小楼,形成一个天井式空间,北侧有一通道可达后院,整座建筑有房屋三十多问。李吉瑞于1910年前后定居于此,并长期在天津演出,曾任天津正乐育化会会长,热心慈善又极讲孝道。在奎星里,李吉瑞一直居住到1938年去世。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寒冬,李家佣人收拾炉火不慎,引发火灾,李吉瑞生前用的行头等物品均被烧毁,成为天津京剧界的一大憾事。    从奎星里北向北,绕过一个地沟盖,横穿仓廒街,便来到了名为“小药王庙东”的胡同。该胡同长约150米,宽约4.3米。大概在乾隆、嘉庆年间,此地建起一座供奉药王的小庙,1882年前后,小庙东面渐有人居住,形成里巷,得名“小药王庙东”。这条胡同中有两处高门宅院,两栋二层楼房,其余都是房建筑。民国时期,这里聚集了几家手店铺,三星服装店、林发祥缝纫店、大来纸盒厂、京津无线电修理社等。20世纪80年代,这里仍有永和电器修理部和用五金经营服务公司技术开发部。    小药王庙北与小药王庙东的北衔接,因位于药王庙以北而得名。该胡同长约60米,宽约2.9米,约于1797年成巷。这条短巷中曾有光复制鞋厂、凤万家庭社、华懋绣花家庭社等几家小厂。    顺着小药王庙北向北走,有一条长约101米,均宽约3米,窄处不足2米的胡同,因位于原义仓街后侧,故名“义仓后”。大约在1834年,一些有钱人家在此购地盖房,形成里巷。新中国成立前后,泰记画纸制本工厂、同德号缝纫店、裕泰木器行等曾在义仓后经营。    p14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