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历史 李建臣主编
  •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历史 李建臣主编
  •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历史 李建臣主编
  •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历史 李建臣主编
  •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历史 李建臣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历史 李建臣主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8 2.5折 35 全新

库存7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臣主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6648

出版时间202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29页

字数187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304_9787568066648

上书时间2024-07-02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一套值得青珍藏阅读的榜样故事丛书。2.汲取榜样力量,谱写青春华章。3.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者,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4.他鞠躬尽瘁,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生物科学和海洋事业,真正实践了他“有生之年,为、为多做工作”的入党誓言。

目录:

章  勤学志气高

1诗书传家育良才

2勤学自勉水穿石

3效实中学的“倒数”

4成功出自勤奋

5“猫鼠实验”的启蒙

第二章  异国显锋芒

1公务员“转行”当科学家

2爱情的丰收

3“赌气”出国留学

4遇贵人拜名师

5在实验中脱颖而出

6爱国无罪

7“我的祖国需要我”

第三章  心怀报国梦

1与山东大学共命运

2从大学医学院到同济大学

3举债购置显微镜

4与李约瑟的缘分

5在复旦的浮沉

6与“三青团”的两次交锋

7声援运动

8赴美察迎曙光

第四章  甘当“拓荒牛”

1欣欣向荣的生物学

2“被迫”上任的副校长

3筚路蓝缕启山林

4四国渔业会议的小插曲

5遗传学界的“百家争鸣”

6逆境不忘科研

7一波三折的科研合作

第五章  奋斗不容间

1“童鱼”降世

2科研人员的良师益友

3实事求是的践行者

4献身科研,壮心不已

5出公忘私的老科学家

6永不停息地探索

附录  童第周大事年表

后记

内容简介:

一位77岁的老人在作学术报告时,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讲台上——他是小学课文要争气的主人公童第周。18岁时以倒数名的进宁波效实中学的童第周,在学期结束时仍然是倒数名,校长要他退学或留级。为了争一气,他废寝忘食,每天天不亮起床,在路灯下学;等到夜深人静后,他还在路灯下学。在比利时留学时,为了反抗外国人对中国的歧视,他挺身而出,与外国人据理力争。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他勤学奋进、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使他终成为科学大家,为我国实验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

精彩内容:

    1.诗书传家育良才
    浙江位于我国东海之滨,自古以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于天下。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其中有一处山水环绕的鱼米之乡——宁波。而距离宁波不远的鄞县(今鄞州区)东乡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名叫童家岙(今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童村)。村子周围有连绵的山峦:南面是赤堇山,这里均海拔500多米,相传为春秋时的铸剑鼻祖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北面是太白山,传说太白山中住着太白金星;而村西的梅岭则是西汉梅子真隐居的地方。这里的每座山都有属于自己的动人传说。除此以外,还有扁担岗、蒲鞋山、笠帽峰、菩提岭这些小山坡名字生动形象,群山绿意盎然。
    童村的由来要从一千多年前说起。唐德宗贞元年问,童第周的先祖童晏为了躲避战乱,带着三子童森从嘉兴乔迁至此,并开始一代一代地在此处繁衍生息,由此有了童村。北宋庆历年问,王安石出任鄞县县令,政教并施,创办县学,通过建学、择师改变了鄞县的学术风气,这里开始重视教育,仕进的观念在童村人心里根深蒂固。
    据统计,从宋至清的数百年间,鄞县出了举人数千人,进士千人,状元数人。而离童家岙不远的东钱湖畔有一户史姓人家,在南宋时期,光这户人家出了72位进土,3位宰相,还有2位被朝廷封王,不可不谓之荣耀至极。
    1902年5月28,童第周出生在这钟灵毓秀、世代书香的地方。童氏家族的先祖曾在朝中为官,虽然不甚显赫,但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童氏的辈分都是按“诗、书”以及“甲、第、中、和”来排序,房号按“温、良、恭、俭、让”来命名,家学渊源绵延深厚。只是根据童氏宗谱的记载,到童第周的太祖这一辈,家道中落。童第周的曾祖父童诗绪、祖父童书礼都没有中秀才,不过两人都先后捐了国,以延续知书达礼的家风。
    童第周的曾祖父童诗绪虽然是个农民,但他天资聪颖,精于用纽扣做计算。他的曾祖母贤惠勤劳,持家有道,靠养猪来贴补家用。渐渐地,童家积累了一点家底,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土地,家境逐渐殷实起来。
    到了童第周的祖父童书礼这一代,共有5个兄弟,成家后分别为温房、良房、恭房、俭房、让房。童第周的祖父是兄弟中小的一个,也是让房。当时是曾祖母当家,她特别钟爱小儿子,所以童书礼成家后,分得的家产颇为优厚。
    童书礼优选育有两个女儿,中年后才喜得爱子,也是童第周的父亲童兆甲。童书礼对这个独子寄予厚望,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才,光耀门楣。所以,他下决心要让童兆甲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再像自己那样只是捐一个国的虚衔。
    为了凑足学费,童书礼变了家里的一些土地,亲自将儿子送到100多里外的县城去上学。任何时期土地都是农民的命脉,身处封建社会的童书礼,作为农民,能做出地的举动实属不易。也因此,童兆甲成了个走出山村到县城求学的人,后来有了名号“如祥”。
    童兆甲读书用功,且聪慧过人,在乡试时一举中秀才,让童书礼甚感欣慰。遗憾的是,童兆甲体弱多病,童书礼见儿子身体不太好,决定让他早些成家,以绵延子嗣。
    童兆甲娶妻后,共育有五男三女。童第周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上有3个哥哥、3个姐姐。童第周出生时,由童书礼给他取名,祖父觉得儿孙安康是优选的福气,他说:“孩子长大不容易,要叫他既好学,又安,样样都周全。”童第周排“第”字辈,于是便有了这个寄托祖辈希望的名字——童第周。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