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嘉庚回忆录(全2册) 中国历史 陈嘉庚
  • 陈嘉庚回忆录(全2册) 中国历史 陈嘉庚
  • 陈嘉庚回忆录(全2册) 中国历史 陈嘉庚
  • 陈嘉庚回忆录(全2册) 中国历史 陈嘉庚
  • 陈嘉庚回忆录(全2册) 中国历史 陈嘉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嘉庚回忆录(全2册) 中国历史 陈嘉庚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2.2 3.6折 118 全新

库存1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嘉庚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ISBN9787551906654

出版时间202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612页

字数450千字

定价118元

货号736_9787551906654

上书时间2024-06-2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弁言

编 南侨回忆录

一 印赠《验方新编》

二 登报征求良方

三 世界书局待印医书

四 自印医书未遂

五 与清脱离

六 闽省光复与南洋华侨

七 创办集美小学校

八 县立小学校之腐化

九 闵垣师范学校

一 填池为校址

一一 筹赈天津水灾

一二 创办集美师范及中学

一三 师范生按县分配

一四 集校次更动

一五 集校第二次更动

一六 师范中学师资之困难

一七 集校第三次更动

一八 集校安定

一九 添办水产航海学校

二 添办农林学校

二一 添办女师范幼稚师范及商科

二二 补助小学校

二三 反对厦门开

二四 倡办厦门大学

二五 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二六 厦大集美开幕

二七 厦大校长更动

二八 厦大次无效

二九 厦大第二次无效

三 厦大第三次无效

三一 厦大理想之失败

三二 集美、厦大之支持

三三 厦大献与

三四 参加捐办星洲大学

三五 英自办星洲大学

三六 南侨中学校之兴设

三七 南洋各属之华侨教育

三八 南洋教育之弊端

三九 济案筹赈会

四 胶款诉讼案

四一 公时纪念像

四二 与黑奴

四三 马来亚稻田与华侨

四四 伍朝枢遇刺

四五 国旗之意义

四六 决定拥护

四七 新加坡华侨中学新校舍之建筑

四八 许案与叶渊

四九 许案之结局

五 广西与华侨

五一 改良华侨丧仪

五二 “九·一八”与南洋之抵制货

五三 闽南水灾捐

五四 闽省禁止师范学校

五五 闽建设厅才难

五六 汪精卫小孩弄火

五七 对王正廷之劝告

五八 清衣冠之遗留

五九 妇女服装应改善

六 跳舞营业之毒害

六一 南侨救乡运动次

六二 救乡运动第二次

六三 救乡运动第三次

 救乡运动失败之原因

六五 助款兴集校

六六 回国学须注意

六七 反对西南异动

六八 购机寿蒋会

六九 七七侨民大会

七 新加坡筹赈会成立

七一 闽侨宜多捐

七二 侨生与祖国

七三 马来亚筹赈会议

七四 虚荣终失败

七五 劝募救国公债

七六 闽代表来洋筹款

七七 筹备南侨会

七八 南侨会成立

七九 冯君明见

八 提案攻汪贼

八一 本抗议荷属义捐

八二 南侨会任务

八三 闽省府来募公债

八四 武汉合唱团南来

八五 华北汉奸来电

八六 补助宣传抗敌之上海《神州报》

八七 救济罢工反之铁矿工人

八八 华侨大会堂与图书馆

八九 新加坡继设水产航海学校

九 维持中英感情与

九一 设立救济残废伤兵委员会

九二 华侨司机回国

九三 派员视察西南运输

九四 供给药品

九五 同情英对德宣战

九六 回教代表南来

九七 侯西反君对筹赈会之努力

九八 侯西反之出境

四九九 敌陆军与联军之比较

五 联军海空可胜敌

五一 胜利可期附述志诗

第二编 战后补辑

一 敌寇投降之喜讯

二 回新加坡

三 文书《华侨研究》中一段

四 南侨会通告号

五 电印尼促进中印民族友谊

六 调查我侨损失

七 五百社团欢迎会答词

八 重庆庆祝大会来电

九 出任调解劳资

一 组织回国卫生观察团

一一 编辑《大战与南侨》

一二 福建会馆振兴教育

一三 我之华侨团结观

一四 华侨损失调查之结果

一五 筹赈会之结束

一六 中国与安南

一七 住屋与卫生

第三编 个人企业追记

一 未经过

二 母丧停柩

三 回梓葬慈亲

四 厦市大火灾

五 四次南来景象已大非

六 祸真不单行

七 气数或当然

八 收束之结果

九 初步好机会

一 同业多庸常

一一 福山黄梨园

一二 创办冰糖厂

一三 还欠志愿尚未遂

一四 黄梨园种树胶

一五 参加恒美米厂

一六 顺安债还清

一七 承购恒美米厂

一八 遭遇两不幸

一九 树胶园出

二 七年核算

二一 在暹罗开黄梨厂

二二 后来居上

二三 第四次回梓

二四 第五次南来

二五 欧战发生

二六 四年核算

二七 租轮船四艘

二八 购置东丰船

二九 复购谦泰船

三 两轮船沉没

三一 四年又算

三二 第五次回梓

三三 三公司俱失

三四 出入略相抵

三五 第六次南来

三六 四年再核算

三七 宁人负我

三八 扩充熟胶品制造厂

三九 气数已造极

四 三年核算

四一 工厂如师校

四二 胶利已失望

四三 抵制货遭火灾

四四 三年再算

四五 改作有限公司

四六 不景气仍严重

四七 胶厂概停作

四八 好机会复失

四九 收盘

五 牺牲非孟浪

附录 畏惧失败才是可耻

一 追忆往事

二 实业及教育

三 华侨与祖国

内容简介:

陈嘉庚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争艰苦卓绝的子,他南洋侨界筹款,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运动。1940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察,并访问了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为奔走呼号,为胜利竭尽全力,所作所为,正印证了他“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信念。

精彩内容:

    一  印赠验方新编
    余二十余岁时,在新加坡见友人珍藏一本药书,名验方新编,云某友,无处可买。其时上海书局尚未印售。书内注云,版存本横滨中华会馆,任人印送。据友人所言及余自己经验,其方颇有应效,故余甚为注意。念吾闽乡村常乏医生,若每村有此,裨益不少。乃备款托友人汇往本定印,每本三角,前后数次,共印六七千本。书面标明“同安集美陈家奉送”。后一次定印五千本。其时余适回梓,约半年之久,尚未寄到。余及港友屡函本该会馆查问。据复久已寄出,迨后港友查悉,该书在本托出商店代寄,该店寄时适,致失手续。运到久,无主向领,致被船栈拍,料该书必散在广东矣。其后多次与该会馆交涉无效,不但不肯认错,且接近不负责任,由是不能继续印送,不胜遗憾之至。
    二  登报征求良方
    白该帮药书被误后,与该会馆遂绝来往,由是有怀莫展。过后多年乃思向上海书局定印,并拟广集及南洋经验良方,以增补该书之不足。不但余义务印送,而公开与印刷家售,亦可推广。故不惜报费,在天津、北、汉、郑州、南昌、长沙、济南、安庆、、杭州、上海、福州、厦门、、广州、梧州、汕头,及南洋各大埠,登报广求云,“凡存有经验良方,乞勿居奇守秘,请惠示济众,将药方及住址写明寄交余商店或报馆代转”。并言“予系要印送而非图利,凡有惠寄者待印时当一本”。月余之间,中外惠寄者千余方。编辑既,拟托上海印书馆代印。
    三  世界书局代印医书
    新方编竣未寄,适上海世界书局派代表来洋招股,乃向其定印二万本,国币五千元。将新征各方抄一份,及验方新编一本,备交该局代表带去。数月后如数印。除分送诸赠方者及余诸分行取去外,约存一万本。以半数在闽省分送,半数寄来南洋应各处需求,己存无几。后接厦门某君来函云:“前寄赠某方,其中某味药只重二钱,而所印书作二两,关系至重,请查谁错”。余乃急查原方单及书稿均为二钱,始知系世界书局印错。乃请人将全书查对,又觉印错不少,事关人命,抱憾无似。虽欲收回,然分散各处无法办到。即向世界书局严重交涉,只有认错而已;若认真计较,或需兴讼公堂,亦非余所愿,由是该书遂复失意停顿也。
    四  自印医书未遂
    余原拟定印二万本,后以闽省各乡村如分发普及,须再印若干本,计全省作二万五千乡,小乡一本,大乡二三本,五六万本便可普赠,费款仅一万余元。不图前为本中华会馆运寄失误,而后复为世界书局印错所沮,使余志愿末达。然终不能去怀,乃思重编自印。遂雇一略知医学之人及一书记,专工将新旧方斟酌校对,历经数月全书修正。交本厂印刷部经理陈辉煌君付印。乃挨延久,及至余有限公司收盘,印刷部被南益购去,而所编书稿陈君竟失于保存,增余无限遗憾。再后战事发生更无暇计及,战后力能办到者,决重行登报征求编印以遂宿愿也。
    五  与清廷脱离    余年三十七岁,即民国光复前一年春,剪去辫发,与清廷脱离关系。是年新加坡道南学校举余任理。其时校中理事三十余人,后来改理事为校董,理董事长。向黄仲涵一万余元,购置校址。余乃提倡向闽侨四万余元,建筑新校舍。其时学制虽已改革十余年,而南洋学校寥寥可数,新加坡只有广帮之养正学校,闽帮之道南学校,潮帮之端蒙学校,客帮之启发学校,琼帮之育英学校而已。女学校仅有广帮一校,余均未有。时社会甚幼稚,侨民只迷信鬼神,爱国观念、公益观念均甚形薄弱。
    六  闽省光复与南洋华侨
    我国旧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即新历十月十武昌,民国光复。时闽省于近问亦闻光复,其时中外消息尚乏灵敏,唯新加坡路透电有传报。住坡闽侨乃在天福宫福建会馆开会,组织保安会,举余为正会长,筹款救济闽省及维持治安。即发电福州问黄乃裳君:“闽省是否光复?都督何人?此间已成立保安会,筹款救济,复。”越黄君回电云:“全省光复,都督孙道仁,需款急,请速汇。”即汇去国币二万元,并电云:“厦泉漳素多匪,乞维持治安,款可续汇。”越孙都督回电云:“款收,漳泉已派某大员负责安全,请再汇巨款以应急需,至感。”月余之问,计汇去二十余万元。盖光复初,库空如洗,民心动摇,二万元收后,立即宣传“南洋新加坡汇来二十万元,尚有百万元可接续汇到”云云。由是民气更形兴奋,各处地方安定如常。至全省光复,只福州小有纠纷,立即息,死伤甚寡。时南洋华侨爱国风气未开,故他埠闽侨未有响应捐汇。先生自欧洲回国,途经新加坡将赴上海,曾言到时如私人需款可否帮助,余许筹五万元。其后来电告予,将卦需费,予即如数汇交。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