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民反清战争 中国历史 张立程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5.1 6.6折 68 全新

库存2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立程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6070944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56页

字数365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345980

上书时间2024-06-28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一、清前期农民反清战争

1.清军入关后的形势

2.顺治朝农民反清斗争

3.康、雍、乾年间农民反清斗争

4.乾隆年间的秘密结社

二、乾隆朝撒拉族、回族农民战争

1.苏四十三撒拉族反清

2.田五、张文庆回族反清战争

三、嘉、道年间白莲教、天理教

1.川、陕、楚白莲教

2.直隶、河南、山东天理教

3.道光朝河南、安徽白莲教

4.道光朝山西先天教

四、咸、同年间太天国农民战争

1.洪秀全的早期反清活动

2.爆发与太军的战略进攻

3.太军的战略御与失败

五、会党反清战争

1.捻军反清战争

2.小刀会反清

3.两广天地会

4.台湾天地会

六、咸、同年间西南各族反清斗争

1.云南永北厅彝民

2.贵州苗、侗各族

3.云南回民

4.湖南永州瑶民

5.川南彝民

6.滇、川农民

七、咸、同年间东北农民反清战争

1.清前期严控蒙古、奉天等地

2.咸、同之际东北反清大

八、同、光年间陕甘回民反清战争

1.陕西回民

2.甘肃回民

参文献

附录本卷涉及的战役战斗名录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农民反清战争为题,全面回顾农民武装反清战争历史,结参战各方的经验教训;揭示农民武装反清斗争爆发的真正原因,——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下,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交战双方各自的战略战术及其利弊得失;深入分析反清战争的背景、导火线,战事进展中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环节;研究武器、后勤、决策、指挥、战术等要素;研讨农民武装反清战争对清代社会的影响与历史走向。

精彩内容:

    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盾尖锐化的产物,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优选形式。中国自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盾是社会的主要盾。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在统治下,在新的王朝建立后,随着以“轻徭薄赋”为特征的经济政策的推行,社会生产力的稳步提升,农民获得土地的机会相对容易,阶级盾会有程度的缓和。但由于官府与地主的巧取豪夺,以及小农经济无法抵御频繁的天灾人祸等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大批自耕农趋破产,越来越多的土地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土地兼并益加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盾尖锐程度加剧,农民、农民战争必然会在大量贫苦农民走投无路之际酝酿产生。
    清朝时期的农民战争,是在自然经济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对农民压迫和剥削加剧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1.清军入关后的形势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在山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进入北京,建立了政权。清关后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各地农民军群雄并起,西安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成都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江南则有以福王为中心的南明政权。他们称雄一方,力图消灭异己,共同形成相互对峙的四大军事政治集团。谁能战胜对方,后统一,是摆在他们面前、关系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清军占领北京,自认为拥有正统地位,视任何与之作对的军事政治力量,都是逆天而行的“伪逆”“叛贼”,都列人被消灭的行列。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统治集团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视为优选的对手,欲除之而后快,从一开始将进攻的主要头对准了他们。
    李自成推翻明朝,控制了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北全境和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进入北京时,拥兵百万,其体实力达到鼎盛,远远超过还未入关的清军。在山惨败后,李自成从北京撤退,其兵力已经衰减。尽管如此,李自成依然在陕西、河南保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尽早消灭大顺政权,多尔衮派吴三桂部为先锋,阿济格、多铎等率部协同,夜兼程,穷追猛打,不给李自成以喘息之机。吴三桂紧追不舍,于顺治元年(1644)五月初二,在庆都(今河北望都)与李自成的大顺军相遇。清军迅猛出击,大顺军拼死相搏,战况十分激烈。交战中,忽然刮起狂风,一时间尘沙飞扬,天地昏暗,大顺军旌旗折断,人马倒退,惊慌失措,遭到重创。次,清军在定州再败李自成,这一仗谷可成阵亡,左光先负伤,李自成撤退到真定(今河北正定)。离开北京后的两战皆败,李白成决心与吴三桂决一死战。初五,李自成督率大军,严阵以待,清军则以吴三桂部及谭泰、准塔,德尔德赫、哈宁噶等部投入战斗。真定之战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傍晚,双方血战沙场,直杀得地动山摇,难分胜负。李自成眼见难以取胜,遂下令鸣金收兵,撤离战场。突然,流矢中李自成的肋下,他跌落战马,被护卫救走。
    在庆都、真定战役中,大顺军与满洲八旗激战,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以步兵为主的大顺军很难抵挡以骑兵为主的满洲八旗,即使能依托有利地形进行反击,但在激战中,基本无力应对骑兵的轮番冲击,再加上清军在作战中经常使用红衣大炮这类较为优选的武器,大顺军的伤亡很大,其战斗力体呈不断下降之势。
    山、庆都、真定三次大战,李自成的大顺军皆败北,士气低落,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原来已经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吏,眼见李自成大势已去,便纷纷倒戈投诚清军。面对不利的形势,李自成召集部下商讨应对。李岩认为,河南深受明盘剥,又曾是军的战略根据地,有良好的基础。他自告奋勇率军前去叛。李岩的表现引起了宰相牛金星的注意,并起了疑心,遂挑拨离间,向李自成诬告李岩想借机自立为帝。李自成不辨真,听信牛金星的谗言,并授意牛金星与李岩宴饮时,借机将其杀害。李岩被杀,在大顺政权内引起了混乱,动摇了军心,故加速其败亡的进程。
    真定之战失败后,李自成放弃辎重,轻装向山西境内撤退。京师以北的居庸关内外,河北、天津、正定等广大地区归降清廷。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